jupyter5notebook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46、海洋蓝细菌噬菌体的昼夜和季节性节律
本博文探讨了海洋蓝细菌噬菌体的昼夜和季节性节律特征及其对海洋碳固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蓝细菌噬菌体感染周期呈现明显的昼夜动态,受光照、宿主代谢和能量需求的调控,但未发现与宿主分子时钟基因直接相关的机制。研究还揭示了蓝细菌噬菌体的季节性变化模式,不同海域的丰度变化与环境因素和宿主丰度密切相关。未来研究将聚焦于噬菌体感染的分子机制、宿主-噬菌体关系、辐射响应及生活史特征,以进一步理解其在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原创 2025-09-03 10:52:54 · 41 阅读 · 0 评论 -
45、海洋蓝细菌噬菌体的昼夜和季节节律
本博客探讨了海洋蓝细菌(聚球藻和原绿球藻)及其感染病毒(蓝细菌噬菌体)的昼夜和季节性节律,以及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内容涵盖蓝细菌的季节性分布模式、分子时钟机制、噬菌体的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宿主感染的生态影响,并分析了蓝细菌与噬菌体之间复杂的动态关系。此外,博客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未知基因功能探索、生态系统模型完善以及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创 2025-09-02 16:21:11 · 56 阅读 · 0 评论 -
44、海洋蓝藻及其噬菌体的昼夜和季节节律
本文探讨了海洋蓝藻(聚球藻和原绿球藻)及其噬菌体的昼夜和季节节律特征及其生态意义。蓝藻作为海洋初级生产的重要贡献者,其分布、代谢、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昼夜和季节模式,受到光照、温度及营养条件的调控。同时,噬菌体通过感染和裂解蓝藻细胞,影响其种群动态,进而对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如碳、氮、磷循环)产生重要影响。文章还总结了蓝藻与异养细菌的共生关系及其在微生物群落中的作用,揭示了蓝藻及其噬菌体节律对理解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性。原创 2025-09-01 10:09:07 · 45 阅读 · 0 评论 -
43、探秘沿海微生物席的昼夜节律
本博文探讨了沿海微生物席的昼夜节律特性及其生态意义。沿海微生物席在昼夜循环中表现出复杂的代谢活动,蓝细菌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光合作用和固氮活动具有显著的昼夜分离特性。研究还提出了‘唱诗班指挥-唱诗班理论’,探讨蓝细菌如何通过代谢物释放影响其他微生物的节律性活动。由于自然微生物席的复杂性,研究人员构建了人工微生物席以模拟自然环境,并分析蓝细菌昼夜节律基因表达的差异。未来的研究目标是进一步验证昼夜节律控制机制,并探索物种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原创 2025-08-31 12:47:44 · 44 阅读 · 0 评论 -
42、肠道微生物与沿海微生物垫的昼夜节律研究
本博文探讨了褪黑素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作用以及沿海微生物垫中蓝细菌的昼夜节律和生态功能。研究发现,褪黑素通过抑制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失调、调节微生物组成以及同步细菌相位,对维持肠道健康和减轻体重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蓝细菌作为微生物垫的主要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形成稳定的微生物垫结构,并在生态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研究为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原创 2025-08-30 15:52:10 · 27 阅读 · 0 评论 -
41、肠道共生细菌产气克雷伯菌的昼夜节律组织
本博文探讨了人体肠道共生细菌——产气克雷伯菌的昼夜节律特性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这种细菌在恒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接近24小时的内源性节律,并能够通过体温波动和褪黑素信号实现同步化。博文详细介绍了相关实验方法、结果及其对肠道微生态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核心振荡器的确定、与其他肠道细菌的相互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探索。原创 2025-08-29 11:10:41 · 67 阅读 · 0 评论 -
40、昼夜节律与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疾病影响
本文探讨了昼夜节律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双向关系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昼夜节律紊乱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和功能,而微生物群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宿主的昼夜节律,导致代谢综合征、胃肠道疾病及癌症(如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文章还分析了饮食、光照和作息习惯对维持昼夜节律和肠道微生物群平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健康建议,以预防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生。原创 2025-08-28 09:45:34 · 58 阅读 · 0 评论 -
39、昼夜节律时钟与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对疾病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昼夜节律时钟与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昼夜节律通过分子时钟机制调节生理功能,而其紊乱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在昼夜节律的调控下表现出动态变化,并反过来影响宿主的代谢、免疫和炎症反应。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微生物群失调,促进促炎细菌增长,降低抗炎细菌丰度,从而引发肥胖、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文章还讨论了应对昼夜节律紊乱的策略,包括调整作息、饮食、工作安排以及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以维护健康并降低疾病风险。原创 2025-08-27 14:10:50 · 35 阅读 · 0 评论 -
38、昼夜节律:宿主与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
本博文探讨了宿主与微生物组之间的昼夜节律相互作用,包括哺乳动物和微生物群的节律机制、进食时间对节律的影响,以及宿主和微生物群之间代谢和免疫的双向调控关系。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潜在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在现代生活方式对昼夜节律扰动的背景下。原创 2025-08-26 12:49:23 · 79 阅读 · 0 评论 -
37、体外KaiABC时钟的数学建模与模拟见解及昼夜节律现象
本博文围绕体外KaiABC时钟的数学建模与模拟,深入探讨了六聚体模型的复杂性及其在昼夜节律研究中的应用。文章详细分析了微分方程模型和蒙特卡罗模型的优劣及其在揭示KaiC变构转变机制中的作用,重点讨论了磷酸化形式差异亲和力(PDDA)对系统振荡和稳定性的影响。此外,博文还涉及哺乳动物微生物群的昼夜节律现象,揭示了微生物群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原创 2025-08-25 10:23:39 · 44 阅读 · 0 评论 -
36、体外KaiABC时钟数学建模与模拟的见解
本文综述了体外蓝藻KaiABC时钟系统的数学建模与模拟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磷酸化形式动态的简化模型和六聚体状态模型,揭示了KaiA隔离和KaiC ATP酶活性在维持昼夜节律振荡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数学建模,研究者能够弥合分子动力学与宏观节律之间的时间尺度差距,并探索系统对扰动的响应机制。未来,模型的精细化、多尺度建模及在其他生物系统中的应用拓展将是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原创 2025-08-24 11:12:54 · 27 阅读 · 0 评论 -
35、蓝细菌生物钟基因调控与代谢网络重编程
本文综述了蓝细菌生物钟基因调控与代谢网络重编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钟基因(如kaiABC)对昼夜节律和全局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通过代谢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优化蓝细菌代谢功能,从而提高生物燃料和商品化学品生产效率的策略。同时,总结了蓝细菌在光合效率优化、代谢通量分析、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其在工业应用中的前景与挑战,包括大规模培养技术、产物分离纯化及改造效率优化等问题。原创 2025-08-23 16:56:24 · 67 阅读 · 0 评论 -
34、蓝细菌光合效率与代谢调控:从光能利用到昼夜节律的优化策略
本博文系统探讨了蓝细菌光合效率与代谢调控的优化策略,从光能吸收利用、碳同化效率提升、中央碳代谢重编程到生物钟对基因表达和代谢的全局调控。文章分析了不同调控策略的优劣势,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深入解析生物钟机制、开发高效基因编辑技术以及探索多基因协同调控等,旨在提升蓝细菌作为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生产力,推动其在可持续能源和化学品生产中的应用。原创 2025-08-22 10:04:21 · 65 阅读 · 0 评论 -
33、蓝细菌代谢网络重编程与光合产物合成
本文综述了蓝细菌通过代谢网络重编程实现多种光合产物合成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蓝细菌在合成糖磷酸衍生物、磷酸二羟丙酮(DHAP)衍生物、丙酮酸衍生物、乙酰辅酶A衍生物、TCA循环代谢物衍生物及氨基酸衍生物等方面的代谢工程策略。同时,探讨了蓝细菌生物质转化、代谢网络优化策略、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并展望了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8-21 13:02:01 · 55 阅读 · 0 评论 -
32、蓝细菌代谢网络重编程与生物钟调控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蓝细菌在生物燃料和化学品生产中的应用潜力,重点介绍了其作为微生物细胞工厂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文章详细探讨了蓝细菌的代谢调控机制、合成生物学工具的开发、系统生物学的应用,以及其独特的生物钟调控系统。通过结合代谢网络重编程与生物钟调控,有望提高蓝细菌的生产效率,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技术路径。原创 2025-08-20 11:51:14 · 98 阅读 · 0 评论 -
31、蓝藻生物钟中KaiC磷酸化的作用解析
本博客深入解析了蓝藻生物钟核心蛋白KaiC的磷酸化机制及其在昼夜节律调控中的关键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KaiC的ATP酶活性如何作为起搏器驱动节律振荡,并揭示了其自磷酸化与自去磷酸化的不寻常机制。通过结构分析和动力学研究,探讨了KaiA和KaiB对KaiC磷酸化状态的调节作用,以及Kai蛋白复合物的时间特异性组装与解组装过程。此外,还介绍了KaiC磷酸化如何通过SasA-RpaA信号通路影响基因表达,揭示了蓝藻昼夜节律系统的多个输出机制。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KaiC结构解析、计算化学模拟及系统机原创 2025-08-19 13:54:22 · 76 阅读 · 0 评论 -
30、蓝细菌生物钟系统中KaiC磷酸化的作用
本文详细探讨了蓝细菌生物钟系统中KaiC磷酸化的核心作用,包括其发现历程、与KaiA和KaiB的相互作用机制、磷酸化顺序以及体外重建振荡的研究进展。通过解析KaiC的磷酸化动态,揭示了其在维持昼夜节律、连接蛋白质振荡器与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关键功能,并讨论了其研究意义、应用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原创 2025-08-18 11:11:34 · 42 阅读 · 0 评论 -
29、蓝藻生物钟系统中的阻尼振荡:从进化到机制的探索
本文探讨了蓝藻生物钟系统中的阻尼振荡现象,包括低温下KaiC磷酸化的阻尼振荡与共振特性,以及无KaiA时的阻尼振荡行为。通过基因调控网络模型的模拟实验,研究揭示了阻尼振荡器可能作为自持振荡器的进化前体。文章还分析了自持振荡器在检测日长季节性变化中的潜在优势,并强调了振幅在生物钟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些发现为理解生物钟的机制和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未来调控生物钟以解决相关健康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原创 2025-08-17 12:16:16 · 33 阅读 · 0 评论 -
28、蓝藻生物钟系统中的阻尼振荡
本博文探讨了蓝藻生物钟系统中的阻尼振荡现象,分析了其在环境变化和基因扰动下的表现及机制。文章从昼夜节律的基本属性出发,结合蓝藻生物钟的研究实例,详细阐述了霍普夫分岔和SNIC分岔对振荡特性的影响,并揭示了阻尼振荡在生物钟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同时,讨论了低温、光周期现象对生物钟自我维持性的影响,以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为理解生物钟系统的动态特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原创 2025-08-16 13:44:34 · 33 阅读 · 0 评论 -
27、解析蓝藻生物钟:代谢物与离子的调控奥秘
本文深入解析了蓝藻生物钟的核心调控机制,重点探讨了关键蛋白KaiA、KaiB、KaiC和CikA在生物钟运行中的作用,以及代谢物如醌和离子如Mg²⁺对KaiC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调控。文章还分析了蓝藻生物钟的进化路径、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并展望了其在生命进化研究、农业和生物能源领域的潜在应用。通过结构生物学、基因编辑和计算模拟等技术手段,研究者正逐步揭示蓝藻生物钟的复杂调控网络,为未来解决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原创 2025-08-15 13:19:48 · 49 阅读 · 0 评论 -
26、体外研究揭示调节生物钟的代谢物
本博文探讨了通过体外实验揭示调节蓝藻生物钟的代谢物,重点分析了KaiC磷酸化状态的昼夜振荡机制及其受ADP、醌等代谢物和蛋白质CikA的调节作用。研究展示了蓝藻生物钟如何通过代谢物和蛋白质的协同作用快速响应环境光暗变化,揭示了生物钟调节机制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对生物进化的启示。原创 2025-08-14 11:55:20 · 560 阅读 · 0 评论 -
25、蓝藻及其以外生物的计时系统多样性
蓝藻的计时系统展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从简单的类似沙漏的机制到复杂的多定时器设置,反映了其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能力。这种基于Kai蛋白的计时系统不仅调控蓝藻的昼夜节律,还与其代谢模式的切换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光合自养和异养之间的转换中发挥重要作用。多个研究揭示了KaiC的ATP酶活性、氧化醌信号以及光照变化对生物钟的影响,同时,SasA-RpaA调控系统在基因表达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对蓝藻计时系统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优化蓝藻代谢以提高生物量和产物产量,还为生物钟机制的理解和生物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原创 2025-08-13 15:13:02 · 26 阅读 · 0 评论 -
24、蓝藻及其他生物中计时系统的多样性
本文探讨了蓝藻中计时系统的多样性,特别是集胞藻PCC 6803和细长聚球藻PCC 7942之间的差异。重点分析了Kai同源物在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以及输入和输出途径如何协调细胞节律。此外,还讨论了操纵时钟组件对代谢途径的影响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潜在应用,同时扩展到蓝藻以外基于KaiC的计时系统的可能性。原创 2025-08-12 09:44:00 · 35 阅读 · 0 评论 -
23、蓝藻及其他生物中计时系统的多样性
本文综述了蓝藻中计时系统的多样性,重点介绍了蓝藻核心昼夜节律钟的组成及其调控机制,并探讨了不同蓝藻中时钟系统的差异及其与环境适应的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研究,揭示了KaiABC振荡器在不同蓝藻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多拷贝Kai蛋白的潜在功能。此外,还讨论了昼夜节律系统与沙漏计时器在光照环境和共生关系中的适应策略,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未知功能基因的研究、环境适应机制的深入探索以及共生相互作用的解析。原创 2025-08-11 13:45:24 · 44 阅读 · 0 评论 -
22、蓝藻生物钟蛋白相互作用的高速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本研究利用高速原子力显微镜(HS-AFM)对蓝藻生物钟蛋白KaiA、KaiB和KaiC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进行了实时、单分子水平的观察。揭示了KaiA通过结合KaiC的CII环触手促进磷酸化,而KaiB则通过协同方式结合KaiC的CI环并在特定磷酸化状态下拮抗KaiA功能,最终形成KaiA-KaiB-KaiC三元复合物的机制。研究不仅深化了对蓝藻生物钟运行原理的理解,也为生物钟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原创 2025-08-10 14:40:29 · 39 阅读 · 0 评论 -
21、凯氏蛋白相互作用与生物钟振荡机制解析
本研究探讨了凯氏蛋白(KaiC)的磷酸化状态如何通过其与KaiA的相互作用影响生物钟振荡机制。研究揭示了磷酸化状态对KaiA-KaiC亲和力的显著影响,验证了PDDA假说,并发现KaiA-KaiC的亲和力与体外昼夜节律同步振荡的关系。此外,PDDA增强了振荡对蛋白质化学计量比波动的抗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还揭示了KaiA二聚体与KaiC六聚体C端触手之间的协同结合作用,为理解生物钟的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原创 2025-08-09 15:45:19 · 35 阅读 · 0 评论 -
20、单分子技术在生物钟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单分子技术在生物钟蛋白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单分子荧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生物分子研究中的优缺点。特别强调了高速原子力显微镜(HS-AFM)在观察生物钟相关蛋白(如KaiA、KaiB和KaiC)动态相互作用方面的突破性应用。研究表明,KaiA与KaiC的相互作用受到KaiC磷酸化状态的显著调控,揭示了生物钟蛋白调控机制的新细节。这些技术为理解生物分子动态行为和生物钟系统提供了强大工具。原创 2025-08-08 14:49:12 · 44 阅读 · 0 评论 -
19、生物钟蛋白的结构基础与单分子研究
本文综述了蓝藻生物钟系统中核心时钟蛋白 KaiC 的结构基础及其 ATP 水解过程的调控机制。通过分析 KaiC 的 ATP 水解反应机制、水分子构型、α7 螺旋构象变化以及水解前后结构差异,揭示了 KaiC 缓慢水解特性的分子机制。同时,讨论了从分子内到分子间尺度的信号传递机制以及单分子技术(如高速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钟研究中的应用。文章还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技术创新、跨学科合作以及哺乳动物生物钟的研究。此外,文章探讨了生物钟研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潜在影响,如理解生物行为与生理过程原创 2025-08-07 14:32:26 · 51 阅读 · 0 评论 -
18、从细菌中洞察昼夜节律时钟的进化
本博客探讨了从细菌中洞察昼夜节律时钟的进化,重点分析了蓝藻中Kai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昼夜节律的调控。研究揭示了KaiC ATP酶活性在昼夜周期中的核心作用,并探讨了环境变化如何影响生物节律,以及研究生物钟对物种生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发展的意义。原创 2025-08-06 09:32:37 · 37 阅读 · 0 评论 -
17、细菌生物钟进化的多维度洞察
本博客深入探讨了细菌生物钟的进化过程,重点分析了蓝藻作为研究模型在生物钟适应性、气候变化影响、物种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不同生物(如植物、小鼠、细菌)的生物钟研究,揭示了生物钟在生态适应、医学治疗和农业增产等领域的广泛意义。同时,博客还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为理解生物钟进化机制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路径。原创 2025-08-05 15:07:55 · 27 阅读 · 0 评论 -
16、细菌生物钟的进化与适应性解析
本文探讨了细菌生物钟的进化与适应性,分析了生物钟特征保留的可能原因,包括选择压力减弱和与其他适应性特征的关联。重点讨论了蓝藻生物钟的起源与功能,以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优势。文章还比较了生物钟与沙漏计时器的区别,强调了自维持振荡器在环境变化中的灵活性。通过竞争实验,研究者验证了蓝藻生物钟周期与环境周期匹配时具有显著的适应性优势,为生物钟的适应性提供了实证支持。原创 2025-08-04 14:31:51 · 30 阅读 · 0 评论 -
15、蓝藻Kai蛋白中的振荡与输入补偿及细菌生物钟的进化洞察
本博文探讨了蓝藻中Kai蛋白的生化振荡机制及其与昼夜节律钟适应性的关系。详细分析了KaiC亚基的催化活性选择、磷酸化动力学、KaiA和KaiB的作用机制,以及在无KaiA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和振荡特性。通过类比和模型解释了稳定定点与极限环的共存现象,并提出了相关实验验证方法。此外,文章还讨论了细菌生物钟的进化意义,与其他生物时钟基因的比较,以及昼夜节律钟在适应地球自转和季节变化中的作用。最后,展望了未来通过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研究时钟功能和适应性的方向。原创 2025-08-03 15:32:56 · 23 阅读 · 0 评论 -
14、蓝藻Kai蛋白振荡与输入补偿机制解析
本文探讨了蓝藻中Kai蛋白的振荡行为及其输入补偿机制。通过相平面分析,揭示了ATP/ADP比例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KaiC磷酸化节律的影响方式,发现这些因素主要影响振幅和中点,而对周期影响较小。此外,构建了一个包含积分反馈的玩具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振荡的产生、周期稳定性以及KaiA和KaiB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深入理解生物钟的核心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未来验证催化顺序性和环境因素的具体影响指明了方向。原创 2025-08-02 15:15:35 · 27 阅读 · 0 评论 -
13、蓝藻生物钟蛋白KaiC的振荡与输入补偿机制解析
本博文围绕蓝藻生物钟核心蛋白KaiC展开,解析其与KaiA和KaiB共同构成的振荡系统如何实现稳定的昼夜节律。通过实验观察、相平面分析和玩具数学模型,探讨KaiABC振荡器的输入补偿机制,即在外部环境扰动(如温度和ATP/ADP比率变化)下保持振荡周期稳定的能力。同时,总结Kai蛋白的生化特性及其突变对周期、振幅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在结构解析、模型验证及生物医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08-01 12:39:18 · 14 阅读 · 0 评论 -
12、探秘蓝藻生物钟蛋白KaiC的计时机制
本博文深入探讨了蓝藻生物钟核心蛋白KaiC的计时机制。KaiC的ATP酶活性及其两个结构域(CI和CII)的协同作用,通过分子内反馈机制实现了生物钟的温度补偿和稳定振荡。研究揭示了KaiC的谐波振荡特性及其与CII磷酸化循环的相互作用,这种机制类似于机械钟的擒纵机构,为理解生物钟的精准计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和物理机制。原创 2025-07-31 15:32:22 · 62 阅读 · 0 评论 -
11、蓝藻生物钟蛋白KaiC计时24小时的机制解析
本博客围绕蓝藻生物钟蛋白KaiC的24小时计时机制展开解析,重点探讨了其核心时钟系统(由KaiA、KaiB、KaiC蛋白和ATP组成)如何实现稳定的昼夜节律及其温度补偿特性。博客还介绍了实时荧光报告系统在蓝藻生物钟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在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潜在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30 12:40:43 · 59 阅读 · 0 评论 -
10、蓝藻生物钟机制探秘
本博客深入探讨了蓝藻生物钟的核心机制,重点解析了KaiC磷酸化循环、KaiB折叠开关以及Kai蛋白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通过体外重构实验,揭示了蓝藻生物钟不同于真核生物转录-翻译反馈环路(TTFL)的翻译后核心振荡器机制。文章还总结了研究技术的应用,比较了蓝藻与其他生物钟系统的差异,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更深入的分子机制、生物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整体调控网络的探索。原创 2025-07-29 11:30:30 · 30 阅读 · 0 评论 -
9、生物节律研究:突破转录 - 翻译反馈模型的桎梏
本博客探讨了生物节律研究中传统转录-翻译反馈环(TTFL)模型的局限性,并重点介绍了对这一模型的挑战和突破。通过对蓝藻、果蝇、绿藻和脉孢菌等生物的研究,揭示了不依赖于TTFL的新机制,如KaiC蛋白的磷酸化节律在黑暗和无转录/翻译条件下的持续性。博客还分析了TTFL模型的主导地位如何阻碍了科学创新,并反思了学术偏见和发表困难等问题。最后,博客展望了未来生物钟研究的方向,包括深入探索磷酸化机制、非转录依赖调控网络及拓展物种研究范围。原创 2025-07-28 13:13:50 · 29 阅读 · 0 评论 -
8、揭秘生物钟:从KaiC到机械钟的奇妙之旅
这篇博文深入探讨了生物钟的复杂机制,从KaiC蛋白的ATP酶活性到其与谐波振荡和弛豫振荡的关系,揭示了生物钟如何通过物理和化学机制维持稳定的昼夜节律。同时,博文还探讨了转录-翻译反馈环(TTFL)模型在生物钟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从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其意义。通过机械钟的擒纵机构类比,展示了KaiC双ATP酶耦合模型的巧妙设计。此外,还回顾了生物钟研究的历史,并展望了未来可能带来的科学突破。原创 2025-07-27 11:32:20 · 31 阅读 · 0 评论 -
7、蓝藻生物钟研究:从挑战传统到揭示本质
这篇博文详细介绍了蓝藻生物钟研究的发展历程,从挑战传统的转录-翻译反馈环(TTFL)模型,到发现Kai蛋白在体外可重构出完美的生物钟振荡特性,再到揭示KaiC的ATPase活性与生物钟周期之间的紧密关联。研究突破了基因表达调控的固有认知,展示了生物钟可能由物理/机械过程主导的新视角,为理解生物钟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线索。原创 2025-07-26 13:42:03 · 48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