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细菌代谢网络重编程与光合产物合成
1. 糖磷酸衍生物
- 甘露醇 :利用工程化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 PCC 7002)菌株,该菌株过表达两种异源酶:甘露醇 -1 - 磷酸脱氢酶(MtlD,依赖NADH)和甘露醇 -1 - 磷酸酶(Mlp),可从6 - 磷酸果糖光合生产甘露醇。敲除glgA1和glgA2基因使糖原生物合成失活,提高了该菌株的甘露醇产量,在光自养培养12天内,甘露醇的最高滴度达到1.1 g L⁻¹。不过,产甘露醇的菌株未能实现染色体分离,遗传不稳定。合成的甘露醇部分保留在细胞内,超过70%通过未知机制分泌到培养基中。
- 赤藓醇 :通过改变蓝细菌中来自4 - 磷酸赤藓糖(E4P)的碳通量来生物合成赤藓醇。在集胞藻(Synechocystis PCC 6803)的工程菌株中过表达两种酶,即E4P磷酸酶TM1254和赤藓糖还原酶Gld1,实现了赤藓醇的生物合成。过表达磷酸酮醇酶(Pkt)略微提高了生产率,在28天内,分泌到培养基中的赤藓醇滴度高达256 mg L⁻¹。
- 蔗糖 :许多野生型蓝细菌物种,尤其是淡水菌株,会积累蔗糖作为相容性溶质,以应对环境中的盐胁迫。蔗糖生物合成从1 - 磷酸葡萄糖和6 - 磷酸果糖节点分支出来。共表达转化酶(InvA)和己糖转运蛋白(Glf)使蓝细菌能够将己糖分泌到细胞外。表达异源蔗糖/H⁺同向转运蛋白CscB,已被证明能有效促进工程化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 PCC 7942)菌株在盐胁迫条件下分泌蔗糖。使转化酶(由invA编码)失活,并通过删除glgC阻断糖原生物合成途径,进一步提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