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pyter5notebook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25、奶酪纱类型识别与L型阀杆高速进料系统研究
本研究围绕奶酪纱类型识别和L型阀杆高速进料系统展开。在奶酪纱类型识别方面,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实现高达99.76%的整体正确率,并提出基于圆对称性的标签定位方法,降低计算复杂度。在L型阀杆高速进料系统设计中,采用双通道合一的进料模式,结合合理的工件通道设计和传感器系统,实现了超过180件/分钟的进料速度,并通过振动和应力分析确保系统稳定性。研究成果有效提升了工业自动化水平,为相关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原创 2025-09-01 04:21:42 · 22 阅读 · 0 评论 -
24、基于低分辨率图片的筒子纱类型识别研究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分辨率图片的筒子纱类型识别方法,结合人工数据处理和机器视觉技术,利用改进的霍夫算法进行标签定位,提取HSV颜色空间中的H和S通道特征信息,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计算量小且实时性强,能够有效满足工业生产中对筒子纱类型识别的需求,为纺纱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08-31 11:12:51 · 29 阅读 · 0 评论 -
23、基于模糊评价的氨纶状态通用监测方法及应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评价的低成本氨纶状态通用监测方法,通过间歇监测算法、过程识别算法和自适应通信算法,实现对氨纶断裂的实时检测与导丝辊状态的准确判断。该方法降低了硬件要求和算法复杂度,提高了监测精度和效率,实验表明其监测精度超过98%,并能有效减少粗纱浪费,适用于多种规格的氨纶,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原创 2025-08-30 14:29:18 · 34 阅读 · 0 评论 -
22、机器人软组织操作与介电弹性体耦合水凝胶电极透镜建模研究
本博客探讨了机器人软组织操作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及其与过程控制、执行器设计的紧密关联。同时,介绍了介电弹性体耦合水凝胶电极透镜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制造、理论分析和粘弹性行为建模。博客还展望了该透镜系统在便携式设备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优化方向,如降低驱动电压和提高系统稳定性。通过深入研究和优化,这两项技术有望为机器人操作和光学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原创 2025-08-29 14:37:12 · 28 阅读 · 0 评论 -
21、机器人软组织操作中的挑战与问题分析
本博文探讨了机器人软组织操作中的关键挑战与未解决问题,涵盖软传感器开发、软材料建模、控制架构设计、过程控制策略以及执行器设计等方面。文章通过气球上绘图的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了软物体操作中的复杂性与耦合性,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如降阶模型、强化学习和多电机执行器设计。此外,博文强调了各子领域之间的关联性,倡导采用跨学科方法推动软物体操作机器人系统的创新发展。原创 2025-08-28 15:43:41 · 42 阅读 · 0 评论 -
20、高性能HD - sEMG采集系统与机器人软组织操作挑战解析
本博文详细介绍了高性能HD-sEMG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功能及其测试结果,并探讨了机器人与软材料交互所面临的挑战。硬件部分由MCU板、AD板和AMP板组成,采用低噪声设计以确保信号质量;软件基于PyQt5和NumPy开发,实现了配置设置、实时显示和数据处理功能。测试结果显示系统信噪比达到29.614 dB,手势识别准确率超过95%。在机器人与软材料交互部分,分析了当前研究现状,并通过远程操作机器人在气球上绘画的案例研究揭示了系统控制、传感和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挑战。最后,博文探讨了这两个技术领域的关联与未来原创 2025-08-27 11:18:03 · 31 阅读 · 0 评论 -
19、实时动态模拟与肌电信号采集系统
本文介绍了实时动态模拟与肌电信号采集系统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实时动态模拟通过使用低级编程语言、并行计算和代码优化,实现了高效的动态模拟,可用于验证复杂系统的力学行为。肌电信号采集系统则聚焦于高密度便携设备的设计,以提升假肢控制等应用的性能。两者在康复医疗和机器人领域具有紧密联系与广泛应用前景。同时,文章探讨了相关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未来智能化、集成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原创 2025-08-26 14:54:44 · 42 阅读 · 0 评论 -
18、可变形线性物体在二维表面带摩擦的实时动态仿真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二维表面带摩擦的可变形线性物体的实时动态仿真模型。该模型扩展了现有方法,允许对物体一端的任意运动和角度进行指定,并考虑了物体与表面之间的局部摩擦力。通过高效的离散化方法和并行仿真程序优化,实现了实时计算目标。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得到了验证,结果显示模拟结果在物体形状、位置和运动趋势方面与实验数据高度一致。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柔性物体操作、机器人控制和自动化装配等领域。原创 2025-08-25 14:13:04 · 29 阅读 · 0 评论 -
17、五自由度基于视觉的轨迹规划与模块化软-硬气动下肢外骨骼设计
本文详细探讨了五自由度基于视觉的轨迹规划与模块化软-硬气动下肢外骨骼的设计。轨迹规划部分比较了LSPB、摆线函数和半摆线函数在位移平滑性、速度和加速度特性方面的差异,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外骨骼设计结合了刚性和柔性外骨骼的优势,采用模块化结构和CPAM软执行器,通过闭环控制实现对外骨骼运动的精确调节。实验结果表明,该外骨骼在低速条件下能够有效辅助下肢基本运动,为外骨骼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原创 2025-08-24 11:36:30 · 34 阅读 · 0 评论 -
16、基于场景特征的手眼校准方法与五自由度辅助喂食机械臂轨迹规划
本文介绍了两种重要的机器人技术:基于场景特征的手眼校准方法和五自由度辅助喂食机械臂的视觉轨迹规划方法。手眼校准方法通过处理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图像序列,精确获取相机内参和手眼变换矩阵,无需人工标记,具有高精度和实用性。辅助喂食机械臂的轨迹规划则采用关节空间方案,结合线性段抛物线混合与摆线函数,有效控制机械臂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提高喂食过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文章还对比了多种轨迹规划方法,并对未来技术优化与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原创 2025-08-23 16:37:01 · 53 阅读 · 0 评论 -
15、工业自动化中的自动拧紧与手眼标定技术研究
本博客主要探讨工业自动化中的两项关键技术:自动拧紧技术和手眼标定技术。自动拧紧技术通过传统PID控制与BP神经网络PID控制的对比实验,验证了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在多电机协同控制中的优越性能,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电机速度参数对橡胶条嵌入效果的影响。手眼标定技术则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特征的自动标定方法,结合ORB特征提取和Bundle Adjustment优化,实现了无需人工标记物的高精度标定。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工业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机器人视觉抓取和三维重建提供了可靠支持。原创 2025-08-22 15:53:37 · 49 阅读 · 0 评论 -
14、3D打印机横梁优化与办公屏风橡胶条自动收紧系统研究
本文探讨了大型FDM 3D打印机横梁的动态特性优化设计以及办公屏风橡胶条自动收紧系统的设计与实验。通过有限元分析与Workbench优化,3D打印机横梁的一阶固有频率提高10%,质量减轻43.6%,显著提升了打印精度。同时,针对办公屏风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研究设计了包含柔性固定、进料和压紧系统的自动化收紧方案,并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PID控制实现多电机同步,提高了橡胶条嵌入质量与效率。两者分别在智能制造和办公家具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8-21 15:09:19 · 31 阅读 · 0 评论 -
13、自平衡脚装置与3D打印机横梁组件的研究与优化
本文研究了自平衡脚装置的设计与实验,以及3D打印机横梁组件的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通过制动条受力建模和实验研究,得出了桌子负载的稳定性条件,并找到了最佳弹性元件组合。针对3D打印机横梁组件,进行了模态分析、模态测试和谐波响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拓扑优化和尺寸优化方法,实现了横梁组件的轻量化设计,同时提高了其动态性能。研究结果为相关设备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原创 2025-08-20 10:45:16 · 26 阅读 · 0 评论 -
12、3D打印与桌脚平衡装置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改良的Bresenham算法在3D打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通过软件模拟和硬件实验验证了其在小斜率直线插值中的效率提升。同时,设计了一种具有纯机械结构的自动平衡桌脚装置,解决了传统调节装置稳定性差、操作复杂等问题。该装置通过弹性绳索组件和制动元件实现高度自动调节与自锁功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8-19 11:13:50 · 38 阅读 · 0 评论 -
11、3D打印微流控与改进Bresenham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研究了3D打印技术在微流控设备制造中的应用,重点比较了SLS和FDM两种打印技术在制造微通道时的表现,发现FDM方法在小直径微通道制造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针对FDM 3D打印机控制系统,提出了改进的Bresenham插值算法,通过引入‘进给阶梯’概念,提高了计算效率和打印控制精度。研究成果为微流控设备的制造提供了新方法,并为3D打印技术的控制系统优化带来了新的思路。原创 2025-08-18 10:01:08 · 32 阅读 · 0 评论 -
10、软组织操纵与3D打印微流控技术探讨
本文探讨了软组织操纵与3D打印微流控技术的挑战与应用。软组织操纵部分分析了器官变形估计、力学建模方法(FEM、MSD、RKPM)及其适用场景、器官与操纵器的接触模型以及控制策略。3D打印微流控技术部分比较了FDM和SLS技术在微通道制造中的性能,包括最小通道尺寸、流速稳定性及泄漏情况,展示了3D打印在微流控领域的潜力。总结指出未来可进一步优化建模方法与控制策略,并结合先进制造技术推动微流控器件的广泛应用。原创 2025-08-17 15:05:36 · 34 阅读 · 0 评论 -
9、动物粪便收集与绵羊内脏收获技术研究
本博文探讨了动物粪便收集与绵羊内脏收获技术的研究进展。在动物粪便收集机设计中,通过改进耙齿形状(弯曲齿设计)有效解决了粪便掉落和粘连问题,同时降低了系统复杂性和能耗。对于绵羊内脏收获,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与双臂机器人的自动化系统,旨在替代传统低效的手动操作。研究分析了当前技术挑战,包括器官包的力学建模、器官与操作器的接触问题以及器官包变形估计。未来,这些技术有望与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拓展结合,实现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原创 2025-08-16 10:34:32 · 39 阅读 · 0 评论 -
8、智能视觉引导与高速骆驼粪便收集机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智能视觉引导技术与高速骆驼粪便收集机的设计与应用。智能视觉引导技术结合GPS定位,为农业机械和无人机提供了精准的导航与高度测量功能,同时开放性算法激发了消费领域的创新潜力。高速骆驼粪便收集机通过合理的设计与电机选择,实现了在沙地环境下的高效粪便收集,解决了传统手动收集的低效问题。文章还探讨了这两项技术的优势、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展示了其在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8-15 16:28:40 · 29 阅读 · 0 评论 -
7、农业机器人与智能手机视觉引导技术
本博文介绍了基于LiDAR的移动农业机器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涵盖机械设计、电气与控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实地实验结果。同时,还讨论了用于农场车辆视觉引导的智能手机技术,包括核心算法的演变和更新的实现方式。通过实验室和实地实验,验证了机器人平台在不同操作模式下的性能和牧场生物量测量系统的有效性。最后,总结了该技术的优势与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8-14 15:08:23 · 36 阅读 · 0 评论 -
6、基于视觉和LiDAR技术的农业检测与测量创新方案
本文介绍了两种农业领域的创新技术方案:一是基于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伪装环境果实视觉检测系统,通过数据增强和迁移学习提高了果实检测的准确率;二是基于LiDAR的移动机器人平台,用于高效、精准地测量牧场生物量。两种方案均展现了在复杂农业环境中应用的潜力,未来可进一步扩展至自动化收获、植物表型分析以及多维度农作物测量,推动农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原创 2025-08-13 14:15:54 · 45 阅读 · 0 评论 -
5、无纹理物体6D姿态估计与农业视觉检测技术
本博客主要介绍了无纹理物体的6D姿态估计方法和农业视觉检测技术。6D姿态估计方法通过姿态聚类和姿态细化子网络,实现了在LINEMOD和自制工业零件数据集上的高精度估计,具有低计算成本和高识别率的优势。农业视觉检测技术则聚焦于水果检测、牧场生物量评估、农业机器人导航等应用,通过改进的深度神经网络和多传感器融合,有效解决了颜色相似和遮挡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原创 2025-08-12 11:57:44 · 52 阅读 · 0 评论 -
4、灵芝孢子破壁率检测与无纹理物体6D姿态估计方法
本文探讨了灵芝孢子破壁率检测与无纹理物体6D姿态估计的方法。在灵芝孢子破壁率检测方面,提出了基于局部范围阈值处理、前景分割与ROI区域分类的综合方法,能够有效计算破壁率,并在光照不均的情况下保持高准确率。实验表明,该平台的破壁率计算准确率至少达到95%。在无纹理物体6D姿态估计方面,设计了一种结合RGB和深度信息的端到端深度神经网络框架,通过实例分割、姿态估计子网络和姿态细化子网络,实现了在复杂工业场景中准确估计物体的6D姿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LINEMOD数据集和自制工业零件数据集上均表现出色。最后原创 2025-08-11 09:01:53 · 68 阅读 · 0 评论 -
3、基于机器视觉的火车转向架异物检测与灵芝孢子粉破壁率检测方法
本文介绍了两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一种是基于结构光扫描技术的火车转向架异物检测方法,利用线面模型、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光条中心提取和ICP算法实现三维重建和体积测量;另一种是灵芝孢子粉破壁率检测方法,结合图像双边滤波、局部阈值处理、AlexNet特征提取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实现高效的破壁率检测。文章还对比了两种技术的特点,并分析了它们的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趋势。原创 2025-08-10 10:12:34 · 32 阅读 · 0 评论 -
2、光学传感针与列车转向架检测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光学传感针在生物组织识别中的应用及其设计改进方向,同时探讨了列车转向架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方法。光学传感针通过多种实验验证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组织识别能力,但仍需在尺寸优化和外部因素补偿方面进一步改进。列车转向架检测从传统人工方式向基于信号处理和结构光技术的智能检测发展,未来将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铁路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原创 2025-08-09 11:09:28 · 25 阅读 · 0 评论 -
1、机电一体化与机器视觉应用研究:从手术针到农业与工业的多元探索
本文探讨了机电一体化与机器视觉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手术针的力感知、农业中的自动化检测与设备、机器人技术与传感驱动系统的开发,以及工业流程优化。研究涵盖了从理论设计到实验验证的完整流程,展示了这些技术在提升医疗、农业和工业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原创 2025-08-08 14:00:43 · 39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