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559)
- 资源 (125)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加州大学论文解读 | GSWorld:面向机器人操作的闭环照片级真实感仿真实验
摘要:加州大学联合Meta提出GSWorld仿真套件,通过3D高斯泼溅技术与物理引擎的融合,构建闭环仿真体系解决机器人训练中的"仿真-现实差距"问题。该方案以Franka Research3机械臂为核心,实现高精度数字孪生重建和零样本策略迁移,通过闭环DAgger迭代将任务成功率提升40%。实验验证表明,仿真与真实场景的成功率相关性达0.9以上,虚拟遥操作效率提升8倍,为机器人策略开发提供可复现的高效范式。
2025-11-12 11:17:04
964
原创 IEEE论文解读 | 基于概念驱动的强化学习探索方法(CDE)
本文提出概念驱动探索(CDE)方法,解决视觉强化学习在图像处理、探索效率和噪声鲁棒性方面的核心问题。CDE通过视觉-语言模型生成任务相关概念,利用概念嵌入模型学习双重表征,并以重构损失引导探索方向。实验表明,该方法在Franka机械臂上实现了80%的真实任务成功率,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尤其在非全局视角和噪声环境下表现优异。CDE突破了传统视觉RL对全局视角和外部模型的依赖,为弱监督、高泛化的机器人操作任务提供了新范式。
2025-10-16 17:55:33
1063
原创 IROS 2025盛会倒计时,BFT 邀您共赴机器人交流盛宴
2025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IROS2025)将于10月19-25日在杭州举办,聚焦"人机共生·智启未来"主题。机器人企业BFT将携协作机械臂、移动底盘等全品类产品亮相C15展台,展示其72小时技术方案反馈和2周原型机迭代的敏捷服务优势。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BFT已在全球多地设立分公司,提供定制化科研解决方案和本地化支持。会议期间将设产品演示和技术咨询专区。
2025-10-14 14:55:34
410
原创 中山大学联合项目 论文解读 | iManip:面向机器人操作的技能增量学习
中山大学联合鹏城实验室等机构提出iManip技能增量学习框架,通过时序重放策略和可扩展PerceiverIO结构,让机器人能持续学习新技能而不遗忘旧技能。该框架在Franka机械臂上验证,成功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因忽视时序性和动作复杂性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使机器人操作的平均成功率提升9.4%。实验表明,iManip在多种场景下均表现出色,为家庭服务、工业协作等领域的机器人自适应学习提供了关键技术。该成果为机器人从"单技能工具"向"多技能助手"转型奠定基础。
2025-10-11 09:47:02
806
原创 【买机器人,上BFT】北京大学联合项目 论文解读 | H2R:一种用于机器人视频预训练的人机数据增强技术
北京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团队提出H2R数据增强技术,通过将人类第一视角视频转换为机器人视觉数据,有效弥合人机视觉差异。该技术采用五步流程实现像素级人机动作对齐,构建百万级增强数据集,并在仿真和真实场景中验证了性能提升(成功率提高16.7%-30%)。研究解决了灵巧操作、跨机械臂泛化等关键挑战,为低成本机器人预训练提供了新范式。
2025-09-26 11:45:25
648
原创 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项目 论文解读 | 深度反应策略:学习动态环境下的反应式机械臂运动规划
摘要:卡内基梅隆大学团队提出的深度反应策略(DRP)解决了动态环境中机械臂运动规划的"泛化性-实时性-安全性"难题。通过三阶技术方案:基于Transformer的IMPACT预训练模型提供全局规划能力,师生微调提升避障精度,DCP-RMP模块增强动态避障,在Franka机械臂上实现了优于传统方法的表现。实验显示,DRP在动态障碍场景中成功率提升35%-50%,在真实场景零样本测试成功率93.33%,300Hz的实时控制频率满足动态环境需求。该框架为机械臂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2025-09-24 15:03:03
877
原创 论文解读 | Franka 机器人的 CRISP-ROS2 集成实践:适配学习型操作策略与遥操作
研究人员开发了CRISP控制器,这是一款基于ROS2的轻量级C++柔顺控制器,支持笛卡尔空间和关节空间控制,专为与学习策略和遥操作集成而设计。该控制器采用分层架构,包含底层力矩计算、中层接口和上层应用层,支持1kHz实时控制频率。通过Franka Research3机械臂验证,CRISP解决了学习策略输出的非连续指令适配问题,并集成了摩擦补偿、关节极限保护等安全功能。实验表明,该控制器在实时性、兼容性和功能完整性方面均有突破,为机器人学习领域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
2025-09-19 11:54:05
1224
原创 斯坦福联合研究项目 论文解读 | HOMER:通过混合模仿学习和全身控制实现野外移动操作
摘要: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团队提出HOMER框架,用于提升移动操作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表现。该框架结合了基于运动学的全身控制器和混合模仿学习策略,通过绝对/相对姿态切换实现长距离移动与精细操作的协调控制,并集成视觉语言模型增强泛化能力。实验显示,仅需20次演示即可高效学习新任务,在家庭等复杂场景中成功率显著提升。该研究突破了传统机器人实验室局限,为移动操作系统的实用化提供了新方案。
2025-09-16 16:00:48
805
原创 GRASP 实验室研究 论文解读 | 机器人交互:基于神经网络引导变分推理的快速失配估计
宾夕法尼亚大学团队针对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失配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和变分推理的快速失配估计(RME)框架。该框架仅需机器人本体感受反馈,无需外部传感器,即可在约400毫秒内准确估计末端执行器的质量和质心变化。通过Franka Research3机械臂实验验证,RME能有效应对静态/动态交互场景中的模型失配,保持系统无源性和稳定性。相比传统方法,RME具有实时性强、通用性好的优势,为机器人安全交互提供了新解决方案。
2025-09-11 14:28:30
847
2
原创 清华大学联合项目 论文解读 | MoTo赋能双臂机器人:实现零样本移动操作
摘要:清华大学等团队提出MoTo零样本插件模块,突破移动操作技术瓶颈。该模块可与现有固定基座操作模型结合,通过交互感知导航策略和VLM生成的关键点,实现无需专家数据的移动操作。创新性解决了导航与操作目标脱节问题,在仿真和真实实验中成功率分别提升2.68%和16.67%。研究采用松灵PiPER机械臂等硬件平台验证方案可行性,为家庭服务和智能制造等场景提供通用解决方案。该成果标志着移动操作技术向实际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2025-09-09 14:21:48
1134
原创 论文解读 | Franka 机器人沉浸式远程操作:高斯溅射 VR 赋能的遥操框架研发与应用
摘要:本研究针对传统机器人远程操作的空间感知差、操作精度低等问题,提出"高斯溅射+VR"融合的双阶段远程操作框架。以Franka Research3机器人为载体,通过高斯溅射技术构建高保真3D环境模型,结合VR设备实现沉浸式交互,并设计"导航-操作"双阶段工作流程。实验表明,该框架使66%操作者缩短43%任务时间,93%操作者更偏好此模式,显著提升操作效率与可靠性。研究突破了空间感知瓶颈,建立了移动与操作一体化控制范式,为工业自动化、危险环境作业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2025-09-04 10:41:00
1103
原创 松灵斯坦福Mobile ALOHA同款 | 通过低成本全身远程操作实现双手机器人移动操控学习
摘要:斯坦福团队提出MobileALOHA系统,通过低成本硬件设计和跨数据集联合训练策略,解决了双手机器人移动操作的两大难题:1)硬件成本高(传统系统超20万美元)和全身协同控制缺失;2)模仿学习数据需求大(传统方法需大量演示数据)。系统采用ViperX300双臂和AgileX AGV底座构建远程操作系统,结合静态ALOHA数据联合训练,仅需20-50次演示即可完成烹饪、家务等复杂任务,任务成功率显著提升。开源设计使硬件成本大幅降低,为服务机器人落地提供了可行方案。
2025-09-01 17:54:11
1173
原创 北京大学联合项目论文解读 | 少看多感:基于运动自适应与阻抗控制的可泛化多关节物体操作仿真到现实强化学习
研究提出强化学习结合变阻抗控制的多关节物体操作新方法,突破传统视觉依赖瓶颈。通过"首帧视觉+历史交互感知"范式,利用自适应模块从过往交互数据提取物体动态信息,结合变阻抗控制实现柔顺操作。在仿真中训练的策略可直接迁移至真实Franka机器人,仅需单帧初始视觉输入,即实现84%开门/抽屉成功率。实验表明该方法显著优于传统视觉驱动方案,为复杂动态环境下的机器人操作提供了新思路。
2025-08-28 11:21:49
883
原创 伦敦大学项目论文解读 | 微创手术中用于多视角图像采集和三维重建的机械臂平台
摘要: 伦敦大学团队利用Kinova Gen3机械臂构建微创手术3D重建系统,解决临床痛点。通过机械臂搭载腹腔镜与高分辨率相机,设计多轨迹(Trocar/球形)与双光源(腹腔镜/手术灯)方案采集离体器官图像,结合学习型特征匹配(ALIKED-LG/GIM-LG)与COLMAP重建算法,实现亚毫米级精度(RMSE 1.05mm)。系统突破传统数据稀缺限制,适配真实手术场景,为导航规划提供高可靠性3D模型。成果发表于arXiv:2410.11703,推动微创外科智能化发展。
2025-08-26 14:56:43
1032
原创 斯坦福大学联合项目论文解读 | Mobi-π:调动你的机器人学习策略
斯坦福大学与丰田研究院联合提出Mobi-π框架,解决移动机器人平台执行视觉运动操作任务时的泛化问题。该框架通过3D高斯溅射场景建模、混合评分函数和贝叶斯优化,为移动机器人寻找适合策略执行的基座姿态,无需额外收集数据即可实现固定机器人策略向移动平台的迁移。实验验证在5项仿真任务和3项真实场景任务中均取得良好效果,成功率达80%以上,显著优于传统方法。这一突破为Kinova Gen3等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中的精密操作提供了通用技术路径,推动移动操作技术向实用化发展。
2025-08-22 16:41:26
1060
原创 【买机器人,上BFT】香港大学联合项目论文解读 |Bunny-VisionPro:用于模仿学习的低成本实时双臂灵巧遥操作系统
现有系统普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难以精准协调双手完成复杂操作,二是缺乏有效的触觉反馈导致沉浸感不足,三是在保证安全性(如碰撞、奇异点规避)的同时难以维持实时性能。(b)设计了不同的短期任务(左列)和长期任务(右列),以评估远程操作性能及其在模仿学习中的应用。ACT、扩散策略和 DP3),并测试其在空间泛化和未知场景下的泛化性能,来评估系统收集的演示质量。相比之下,Bunny-VisionPro 的运动轨迹更加自然、稳定且响应迅速,不仅提升了远程操作的精度和效率,还能收集高质量的数据,从而实现有效的模仿学习。
2025-08-20 17:50:51
1257
原创 加州大学项目 | GELLO 框架论文解读:一种通用、低成本且直观的机器人遥操作框架
【研究摘要】针对机器人模仿学习依赖高成本遥操作系统的痛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团队提出GELLO框架,通过运动学等效设计(0.5比例微缩目标机械臂)与低成本硬件(3D打印+伺服电机,单机<300美元),实现直观操作与高质量数据采集。实验表明,相比VR控制器和3D鼠标,GELLO在UR5/Franka/xArm7上的任务成功率提升显著(如双臂协作成功率91%),且操作时间缩短30%。该方案以1%传统成本解决了运动学约束感知难题,所有设计开源可复现,为机器人学习提供了高效数据采集新范式。(149字)
2025-08-18 17:29:54
1258
原创 斯坦福大学联合项目 | ReKep 方法论文解读:机器人操作中关系关键点约束的时空推理
摘要:研究团队提出"关系关键点约束(ReKep)"方法,利用DINOv2和GPT-4o自动生成基于3D关键点的约束规则,通过分层优化实现机器人灵活操作。实验采用Franka机械臂和RGB-D相机,验证了该方法在多场景任务(倒茶、折叠衣物等)中的有效性,成功率显著优于传统方法。该方法无需任务特定数据,支持实时优化(约10Hz),能应对干扰和协作场景,为通用机器人操作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有望通过视觉-语言模型迭代进一步提升复杂任务的鲁棒性。
2025-08-13 15:42:18
1070
原创 论文解读 | LBM 架构:对多任务灵巧操作大型行为模型的细致研究
本研究探索了大型行为模型(LBM)在通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构建基于扩散策略的预训练-微调框架,在双臂机器人平台上验证了LBM在操作任务中的优势。研究发现,经过多任务预训练的LBM不仅在新旧任务上表现优于单任务基线,还展现出更强的数据效率和抗干扰能力,在分布偏移条件下尤其显著。实验采用9个真实工作站和4个模拟场景,通过盲测和统计验证证实:LBM仅需30%单任务训练数据即可达到同等性能,且预训练效果随数据规模持续提升。该研究为机器人基础模型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并建立了包含分布偏移测试的严谨评估标准。
2025-08-12 14:39:11
595
原创 复合机器人破局之路:如何逆袭突围
复合机器人融合移动与操作功能,技术优势显著但面临高成本(30-50万元/台)和稳定性挑战。睿尔曼产品凭借轻量化设计(7.8kg自重/5kg负载)、无控制柜方案和五重安全系统形成技术壁垒,已在新零售、医疗、物流和教育领域实现应用落地。行业数据显示,全球复合机器人占比从2020年5%升至2023年12%,但国内渗透率不足3%。未来需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突破发展瓶颈,在5G等技术赋能下实现规模化应用。
2025-08-07 14:49:09
677
原创 上海交通大学联合项目论文解读 | Hume 模型:视觉 - 语言 - 动作模型中引入系统2思维
上海交通大学提出Hume双系统视觉语言行动模型,通过系统2思维(40亿参数)与系统1执行(8000万参数)的协同架构,结合价值引导机制和级联去噪技术,显著提升机器人复杂任务处理能力。在Franka Research3机器人实验中,该模型在LIBERO等基准测试成功率最高提升25.9%,在光照突变等干扰下仍保持85%以上任务完成率,较传统模型提升30%。研究突破了机器人深度推理与精准控制的瓶颈,为工业协作和家庭服务等场景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2025-08-04 17:27:59
655
原创 BFT平台:打造科研教育“最强机器人矩阵”
摘要:科研教育领域正加速引入机械臂设备以满足高精度、开放度与安全需求。Franka Research3、松灵PiPER等主流科研机械臂凭借±0.1mm级精度、模块化设计及ROS兼容性,成为算法验证的关键载体。典型案例显示,
2025-07-31 09:48:06
605
原创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联合项目RobustDexGrasp框架论文解读:通用物体的稳健灵巧抓取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机器人抓取领域,传统方法常受限于对已知物体的依赖、静态抓取姿态的局限性,以及对外部干扰(如碰撞、观测噪声)的低适应性。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联合香港科技大学以优傲机器人(UR5 机械臂)搭载灵巧手为硬件载体,提出了一套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灵巧抓取框架,旨在解决 “未知物体泛化抓取” 和 “干扰下稳健抓取” 两大核心问题。
2025-07-28 17:35:07
890
原创 RSS 2025|香港大学联合项目UniVLA框架论文解读:从潜在动作学习到机械臂跨环境部署的技术突破
UniVLA框架突破机器人策略学习限制,通过"任务中心潜在动作"实现无监督跨载体学习。该框架从机器人演示、人类视频等多源数据中提取通用动作知识,结合DINOv2图像特征和语言指令分离任务相关动态,经VQ-VAE量化后预测动作序列。在松灵PiPER机械臂上的实验显示,其平均任务成功率81.7%,较传统方法提升36.7%,且在光照变化、新物体等干扰场景下保持出色泛化能力。UniVLA以仅1/20的预训练成本实现更优性能,为通用机器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025-07-25 09:24:58
1612
原创 自研支架系统:打造Franka双臂协作机器人一体化新方案
协作机器人与自研支架系统构建智能协作新方案 BFTRobitcs通过Franka双臂机器人(7自由度、±0.1N力控精度)与自主研发的模块化支架系统,打造了"设备-支架-平台"一体化协作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三大技术亮点:1)高精度力控与开放API接口支持快速部署;2)动态协调算法实现双臂协同作业;3)可调式支架系统保障作业稳定性。应用场景覆盖医疗手术辅助、工业精密装配、新零售及具身智能研究等领域,为行业自动化升级提供柔性协作支持。技术团队提供从选型到维护的全周期服务,确保系统高效运行。
2025-07-23 14:18:48
969
原创 Kinova 搭载移动底盘创新方案:轻量化 + 开源,解锁N种新应用
摘要:移动操作机器人通过融合高精度机械臂与全向移动能力,突破传统机器人的场景限制。Kinova Gen3机械臂(8.2kg自重/4kg负载)搭配移动底盘的创新方案,具备轻量化、模块化和开源优势,支持30分钟快速部署。该方案在室内外场景中展现出杂物整理、清洁搬运等多功能应用潜力,标志着机器人从单一功能向通用智能平台的转变。其模块化设计和开源生态降低了应用门槛,为智能工厂、智慧家庭等领域提供了灵活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2025-07-21 16:59:20
971
原创 LeapHand仿生机械手搭配硬核舵机,重新定义柔性抓取
CMU研发的Leaphand仿生机械手以1/8成本实现性能突破,搭载XC330/XL330舵机构建"科研级精度+工业级稳定性"方案。该产品支持多任务操作,耐久性强(可悬挂2kg重物1小时),适用于工业制造、实验室自动化等多领域。BFT平台作为官方渠道商,提供机械手到舵机的全链路定制服务。
2025-07-17 16:42:51
812
原创 人形机器人:技术落地、场景适配与产业演进
湖南卫视《中餐厅》非洲季引入智元远征A2人形机器人“小玖”,作为“合伙人”承担迎宾、传菜、互动表演等任务,其灵活的肢体动作和自然交互能力引发外国友人广泛好评。这一案例不仅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服务业的场景适配性,更标志着中国人形机器人已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2025-07-15 16:03:07
1817
原创 聚焦科研领域—Franka,一款专为科研打造的仿生力控机械臂
Franka Research3仿生力控机械臂以其7自由度设计、±0.1mm精度和开放API接口,正成为全球科研机构的关键工具。该设备支持ROS、Python等多种开发平台,在多伦多大学生物实验自动化、苏黎世联邦理工智能任务规划等项目中展现卓越性能。作为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桥梁,Franka机械臂在工业自动化、人机交互等领域持续突破。显扬科技作为官方代理商,整合顶尖资源为科研团队提供高精度协作机器人解决方案,助力智能机器人领域发展突破。
2025-07-15 09:11:09
626
原创 数据采集王者——松灵 CobotMagic 双臂机器人助力 RoboMIND 多场景数据集落地应用
摘要:研究团队利用松灵CobotMagic双臂机器人作为核心实验平台,通过标准化遥操作方式构建了包含107k条演示轨迹的RoboMIND多场景数据集。该数据集涵盖479项任务和96种物体类别,特别强化了双臂协同操作等复杂任务数据。实验表明,基于该数据集训练的ACT算法在15项双臂任务中达到55.3%平均成功率,RDT-1B模型在特定任务中更是实现100%成功率。研究解决了机器人领域高质量多样化数据不足的问题,为跨形态机器人策略学习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项目详情见https://x-humanoid-robom
2025-07-11 18:11:09
1422
原创 Franka × VLMgineer:以大模型之力,首拓机器人硬件新领域
本文提出VLMGINEER框架,结合视觉语言模型(VLM)与进化搜索算法,实现Franka机械臂的工具与动作协同设计。该框架通过VLM生成初始工具设计(URDF格式)和动作序列,利用进化搜索优化性能,在12项复杂任务中超越人工设计工具(平均奖励提升24.3%),并展示显著泛化能力。实验表明,进化机制使任务成功率提升30%以上,验证了"软件定义硬件"新范式,为机器人自主适应多样化场景提供新思路。
2025-07-07 18:15:20
1055
原创 睿尔曼系列机器人——以创新驱动未来,重塑智能协作新生态(下)
摘要:睿尔曼机器人通过五大系列产品推动人机协作创新。旗舰RM系列实现轻量化与高精度平衡,应用于智慧零售和医疗辅助;ECO系列主打性价比,适配科研教育及电子制造;专为医疗优化的RML系列集成AI视觉力控;高性价比GEN系列适用于家庭服务和教育;复合机器人整合机械臂与移动底盘,可执行巡检等多功能任务。这些产品以技术普惠为核心,拓展了智能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构建全生态智能协作蓝图。(149字)
2025-07-04 12:04:00
1128
原创 睿尔曼系列机器人——以创新驱动未来,重塑智能协作新生态(上)
睿尔曼专注协作机器人研发,推出五大系列产品矩阵,涵盖工业制造、医疗等全场景需求。核心产品采用一体化关节技术,体积缩减1/3,重量减轻50%,具备毫秒级响应和微米级精度。RM系列为工业标杆,ECO系列主打经济性,RML系列具备超长臂展,GEN系列为7自由度轻量化设计。公司还开发复合机器人解决方案,已在新零售、医疗等场景落地应用。产品特点包括模块化设计、开放生态、24V低功耗供电及五重安全防护,维护成本较传统方案降低40%。
2025-07-03 14:15:35
1258
原创 Franka机器人赋能RoboCulture研究,打造生物实验室智能解决方案
《生物实验室自动化新突破:RoboCulture平台实现全流程自主操作》 摘要: 研究团队基于Franka机械臂开发了RoboCulture生物实验自动化平台,通过集成机器视觉、力反馈控制和行为树决策框架,成功解决了毫米级精度操作、长周期实验监测等关键难题。该平台包含数字移液器、视觉伺服系统等模块,在15小时酵母培养实验中实现了光密度监测、自动传代等全流程操作,移液精度达ISO标准,成功率99%。相比传统设备,其显著优势在于:1)通用机械臂带来的操作灵活性;2)力反馈技术实现的100%吸头更换成功率;3)开
2025-06-30 18:23:33
1389
原创 Franka 机器人在配置空间距离场实验中的突破性应用:从算法优化到动态场景适配
本文提出配置空间距离场(CDF)方法,突破传统有符号距离场(SDF)在机器人操作规划中的效率瓶颈。通过在7轴Franka机器人上构建CDF及神经CDF(基于MLP),实现逆运动学的单步梯度投影求解,较传统方法提速180倍。实验表明,CDF在全身逆运动学中每秒生成70万有效解,操作规划成功率提升至93%,响应时间<2ms,并在动态避障等任务中展现出优越性能。CDF统一了任务空间与配置空间的表示,为高维机器人实时操作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2025-06-27 17:01:28
880
原创 轻巧灵动,智启未来 ——Kinova Gen3 Lite 机器人轻松解锁各行业自动化新姿势
Kinova Gen3 Lite机器人热销全球,凭借轻巧机身、高效节能、快速部署、精准操控和协同软件五大优势成为行业标杆。这款7公斤级协作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和工业领域:在教育中助力机器人编程实践和算法验证;在医疗康复中提供精准训练方案;在工业场景实现灵活作业。其兼容ROS、MATLAB等多种开发环境,支持多机协同,为各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创新解决方案。BFT平台提供从技术支持到系统集成的全套服务,助力用户充分发挥Gen3 Lite潜力。
2025-06-25 17:20:12
772
原创 松灵 PiPER 高性价比突围:如何在AI领域筑牢技术壁垒
AI时代下,松灵PiPER机械臂凭借4.2KG轻量化设计、±0.01mm高精度和跨平台兼容性,在科研与工业领域实现突破。其承载1.5KG负荷,支持ROS/Python开发,助力算法开发效率提升50%。电子科技大学案例显示,该机械臂在具身智能研究中成功率超95%,结合HybridVLA框架实现多智能体协同。松灵机器人出口量同比增长70%-80%,BFT方案提供"硬件+服务"全链路支持,加速AI技术落地。
2025-06-23 17:57:48
788
原创 柔韧与精准新突破——基于 Kinova Gen3 的可形变物体操作:解锁塑料袋打结应用
《基于迭代交互建模的塑料袋自主打结机器人系统研究》摘要:本研究针对柔性物体操作难题,提出迭代交互建模(IIM)方法实现塑料袋自主打结。通过KinovaGen3双臂机器人结合多视角视觉感知,利用空间动作图预测抓取点,图卷积网络评估调整进度,将随机掉落的塑料袋逐步调整为直立姿态并构建关键点骨架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训练过的塑料袋上实现86.7%的完整任务成功率,未演示的新型塑料袋仍达80%,远超传统方法。突破性体现在:1)首创交互塑形-感知-执行闭环框架;2)多视图几何与深度学习融合;3)自适应运动基元学
2025-06-18 18:44:54
620
原创 Franka助力GraspMolmo研究,实现可泛化任务导向抓取的关键突破
传统机器人抓取技术多依赖物体几何特征,仅关注抓取稳定性,却忽视了任务具体需求。例如,同一把刀在“切菜”与“安全传递”任务中需要完全不同的抓取位置。现有面向任务的抓取(TOG)方法因受限于小规模数据集、简化语言描述及整洁场景假设,难以泛化至新任务和未见过的物体,导致在真实复杂环境中灵活性不足。
2025-06-16 17:56:47
1084
原创 效率与安全双提升!优傲UR5e电力变电站巡检“王牌”方案
电力变电站智能巡检新方案:优傲UR5e协作机器人助力电网安全高效运维传统变电站人工巡检面临高压风险、效率低下、数据失真等痛点。优傲UR5e协作机器人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具备5kg负载和±0.03mm精度,适配红外热成像、局放检测等多种传感器;6轴灵活设计实现多角度观测,符合安全认证;支持快速部署和恶劣环境运行。方案整合自主导航、多模态感知和智能决策技术,可实现100%巡检覆盖、40%缺陷检出率提升,将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降低90%人员风险。该方案已在多家变电站成功应用,平均10个月实现投资回报。
2025-06-13 18:18:33
351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