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64、面部表情识别与“阴阳怪气”语调识别研究
本博文探讨了面部表情识别和‘阴阳怪气’语调识别的研究现状、方法及未来发展方向。在面部表情识别方面,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方法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图像手动分割误差、样本分布不均以及数据规模小导致过拟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动分割算法、数据集平衡和增加数据量等解决方向。在‘阴阳怪气’语调识别方面,选取实验组与对照组音频样本,通过Librosa提取MFCC和Chroma特征,并探讨其在人工智能语言理解、网络舆情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未来研究将致力于提升识别准确率,拓展多模态信息融合,推动相关技术在实际场景原创 2025-07-15 12:22:55 · 9 阅读 · 0 评论 -
63、中性 - 负性轴上的面部表情变化识别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中性至负性情绪过渡的面部表情变化识别方法,基于Siamese结构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动态表情序列进行分类。通过构建实验数据集并结合Grad-CAM等技术验证模型表现,研究发现个体差异与样本不平衡对结果有显著影响,同时非线性过渡也会影响分类准确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优化数据集、改进模型结构以及多模态融合以提高识别可靠性。原创 2025-07-14 14:20:14 · 9 阅读 · 0 评论 -
62、基于科技的视力测试与面部表情识别研究
本文介绍了两项基于科技的研究:一是基于Pepper机器人的学习型视力测试系统,结合MediaPipe手部技术和LSTM手势识别模型,实现了动态视力测试;二是基于连体结构深度神经网络的中性-负面轴上面部表情变化识别研究,可应用于痴呆症护理和情绪评估。文章分析了技术实现、实验结果及未来发展方向,展示了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在医疗和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07-13 09:50:13 · 8 阅读 · 0 评论 -
61、人机外向性匹配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人机外向性匹配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发现当人和机器人的外向性同质时,个体工作绩效更高。机器人接受度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人的外向性则调节人机外向性匹配与机器人接受度之间的关系。此外,教育程度和机器人知识对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和年龄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人机协作团队的设计和机器人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12 09:32:12 · 6 阅读 · 0 评论 -
60、人机外向性匹配对个人工作绩效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人机外向性匹配对个人工作绩效的影响,并验证了机器人接受度的中介作用以及人类外向性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人机外向性同质时个人工作绩效更高,机器人接受度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这一影响机制受到人类外向性的调节。研究为优化人机协作团队设计和提高工作绩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11 10:21:57 · 2 阅读 · 0 评论 -
59、机器人设计与多任务处理研究:洞察用户偏好与行为
本博文探讨了机器人设计中的用户偏好因素以及多任务处理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研究揭示了性别、文化和个性等因素如何影响用户对机器人的感知,并发现注视持续时间与用户偏好密切相关。在多任务处理部分,研究分析了任务相关性和中断模式对任务绩效和主观感受的作用,结果表明内部中断模式在相关任务中更有利于提升需求满足感和心流体验。此外,博文还总结了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原创 2025-07-10 11:41:30 · 3 阅读 · 0 评论 -
58、VR/AR内容生产与机器人外观设计的挑战与研究
本博客探讨了VR/AR内容生产和机器人外观设计中的挑战与研究。针对VR/AR内容生产,重点分析了观众注意力分散和内容主题受限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如强化叙事逻辑、挖掘小众主题等;在机器人外观设计方面,研究了性别、文化背景和个性对用户感知的影响,并通过脑电图和眼动追踪技术进行评估,为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还讨论了两个领域的关联与融合可能性,强调了关注用户需求、跨学科合作和持续创新的重要性。原创 2025-07-09 10:37:20 · 5 阅读 · 0 评论 -
57、人工智能视野下的媒体智能内容生产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视野下媒体智能内容生产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VR和AR技术在新闻内容创作中的应用。文章详细介绍了VR新闻的两种制作模式(360°全景拍摄和3D建模)及其特点,并对比了AR技术在交互性和现实融合方面的优势。同时,讨论了“中央厨房”系统设计带来的积极因素与挑战,如即时性、立体感知、以受众为中心等积极影响,以及内容同质化问题。此外,还展望了未来媒体内容生产的技术趋势,包括融合化、个性化、社交化和跨平台化发展。原创 2025-07-08 13:01:30 · 3 阅读 · 0 评论 -
56、智能家居服务体验战略前瞻与媒体智能内容生产
本文探讨了智能家居服务体验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及媒体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内容生产变革。智能家居领域强调了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提升未来服务体验,并关注幸福感、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媒体智能内容生产部分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差异,重点介绍了‘中央厨房’模式的实践以及VR技术在新闻内容生产中的应用。文章还展望了智能家居与媒体内容生产的结合潜力,如定制化新闻推送和沉浸式娱乐体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两个领域将共同推动智能化生活的实现。原创 2025-07-07 09:00:34 · 6 阅读 · 0 评论 -
55、智能家居服务体验战略前瞻
本博文基于中国社交媒体微博的数据,运用社交网络分析和未来三角工具,预测智能家居预期服务体验的可能未来。研究通过数据收集、准备与分析,结合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从功能体验和情感体验两个维度出发,探索智能家居在技术兼容性、隐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战略方向,并提出未来发展的三种场景:进化与进步、崩溃和盖亚。最终为智能家居服务体验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功能和情感体验策略,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用户满意度提升。原创 2025-07-06 12:50:26 · 4 阅读 · 0 评论 -
54、智能时代:人机共生与智能家居服务体验的未来展望
本博客探讨了智能时代背景下人机共生设计工具的探索与智能家居服务体验的未来发展。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改进学生未来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方法,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未来三角工具预测智能家居服务体验策略。通过获取社交媒体上的弱信号,研究提出了提升系统连接、设备使用、隐私保护及价值感知体验的具体措施,旨在推动智能家居向更加智能、人性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原创 2025-07-05 14:26:54 · 63 阅读 · 0 评论 -
53、人机共情与共生:设计未来的新视角
本文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设计领域如何从传统的以问题和对象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以社会为中心的新视角。重点分析了人机共情与共生的概念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人机共生关系(弱交互、中等交互、强交互)作为设计师理解和构建智能产品和服务的框架。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一套结合未来思维的设计工具(占有法、逼近法、共情与共生工具),旨在帮助设计师激发创意并应对复杂的设计挑战。通过课程实践验证了这些工具的效果,同时也指出了改进方向。最终,文章展望了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为人机共情与共生设计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原创 2025-07-04 09:46:22 · 3 阅读 · 0 评论 -
52、传统村落建筑重构与未来AI产品设计策略
本文探讨了传统村落建筑重构与未来AI产品设计策略,以广州埔心村为例,从系统理论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与活化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了重构策略。同时,文章讨论了未来AI产品设计中人机交互的演变、同理心与共生的重要性,以及相关设计工具的应用与发展。通过系统思维和跨领域关联,为传统村落建筑的振兴和AI产品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03 11:17:51 · 3 阅读 · 0 评论 -
51、数字文化驱动与传统村落建筑保护的创新探索
本文探讨了数字文化驱动下的信息可视化挑战与应对策略,以及传统村落建筑保护的系统理论应用。以辽宁文化为例,通过未来学理论和因果层次分析法解决民族文化数据可视化中的枯燥性和真实性问题;以广州埔心村为例,运用系统理论提出传统村落建筑保护的设计策略,旨在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原创 2025-07-02 14:48:18 · 3 阅读 · 0 评论 -
50、文化旅游与数字文化发展策略探讨
本文探讨了文化旅游与数字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分析了开平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旅游基础设施服务提升的方法,以及以辽宁为例的数字文化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应用。文章还深入研究了数字文化信息传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如因果层次分析和未来主义理论的应用。通过案例总结和实践分析,展示了如何结合现代技术挖掘文化内涵,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原创 2025-07-01 13:07:25 · 5 阅读 · 0 评论 -
49、开平碉楼与村落旅游形象感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探讨了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旅游形象感知及影响游客体验的多方面因素。通过扎根理论分析,识别出景区管理、侨居历史、建筑属性和人文体验四大核心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旅游活动规划、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加强景区管理、深化文化宣传及优化人文体验等建议,旨在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原创 2025-06-30 12:27:46 · 2 阅读 · 0 评论 -
48、开平碉楼与村落旅游形象感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基于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旅游形象感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词频统计、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揭示了游客对碉楼建筑景观、中西文化融合及当地环境的认知与情感反应。同时,采用扎根理论提取了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核心因素,包括建筑形象、艺术氛围、功能特性以及人文历史等。文章总结了游客感知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加强文化体验、优化展示讲解、拓展旅游形式及提升服务质量等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开平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原创 2025-06-29 11:57:45 · 3 阅读 · 0 评论 -
47、开平碉楼与村落旅游形象感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基于在线评论文本,运用内容分析和扎根理论方法,探讨了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旅游形象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揭示了游客对碉楼的认知特征和情感表达,并从景区管理、历史、产权及人文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负面情绪的成因,最终提出提升旅游形象和游客体验的相关建议。原创 2025-06-28 13:05:15 · 3 阅读 · 0 评论 -
46、探索设计在中国乡村振兴项目中的新角色
本文探讨了设计在中国乡村振兴项目中的新角色,以NICE2035和FCP项目为案例,分析了设计如何通过赋能的协作基础设施和多利益相关者对话层面的设计推动乡村发展。研究揭示了设计师在促进社会协作、整合资源、应对复杂性和建立关系方面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未来深化实践的方向,旨在创造更加可持续、包容和繁荣的乡村未来。原创 2025-06-27 12:56:57 · 5 阅读 · 0 评论 -
45、水质量监测数据可视化与乡村振兴项目中的设计角色探索
本文探讨了水质量监测数据可视化与乡村振兴项目中的设计角色。水质量监测可视化通过直观展示水质数据,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为政府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而在乡村振兴项目中,设计师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推动乡村的生态、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两者的价值与协同效应,并结合案例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绿色城市建设与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原创 2025-06-26 10:14:53 · 3 阅读 · 0 评论 -
44、智慧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的生态设计策略——以巡司河为例
本文以武汉巡司河为例,探讨了在智慧城市背景下通过生态设计策略改善河流水质污染问题的方法。巡司河由于长期受到生活污水排放和监管不到位的影响,水质恶化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水质监测系统,旨在实现数据的开放透明、实时动态监测以及多方协同治理。同时,通过调查分析师生对水环境的关注度及环保意识,强调了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从政府、环保局、校园管理办公室、师生和居民等多个利益相关者角度提出了实施建议,最终目标是推动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原创 2025-06-25 13:14:22 · 2 阅读 · 0 评论 -
43、影响用户对地震预警技术忠诚度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用户对地震预警技术忠诚度的关键因素,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验证了满意度和使用频率对忠诚度的正向影响,并构建了一个概念框架揭示社会刺激、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使用频率与用户忠诚度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研究结果为改进地震预警应用程序的设计提供了实践启示,包括提高感知有用性、利用社会刺激、提升用户满意度以及增加使用频率等策略。原创 2025-06-24 14:24:22 · 2 阅读 · 0 评论 -
42、地震预警 APP 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地震预警 APP 用户忠诚度的因素,基于霍华德-谢思模型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会刺激、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使用频率对用户忠诚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优化 APP 功能、提升用户体验以及利用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可以有效增强用户忠诚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地震预警 APP 在灾害防范中的作用。原创 2025-06-23 16:37:21 · 3 阅读 · 0 评论 -
41、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地震预警应用的探索
本文探讨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地震预警应用的发展与挑战。以乌镇为例,分析了其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成果及面临的部门协作、多样化需求满足和数据安全等问题;同时研究了地震预警APP用户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刺激、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使用频率,并提出了提升用户忠诚度的具体建议。文章旨在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地震预警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治理和人民生命安全保障。原创 2025-06-22 10:19:55 · 2 阅读 · 0 评论 -
40、设计驱动与智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与乌镇实践
本文探讨了设计驱动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并结合乌镇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分析了其技术融合优势、产业支撑和政策支持。同时,也总结了乌镇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为小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和城乡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原创 2025-06-21 09:49:41 · 3 阅读 · 0 评论 -
39、设计驱动的乡村振兴策略与实践
本文探讨了通过设计驱动的策略推动乡村振兴的可能性与实践路径。文章分析了当前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以设计干预促进城乡资源流动和融合发展的思路,并结合“设计的四个秩序”理论,系统阐述了设计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同时,总结了国内多个典型案例,包括璧山计划、许村计划、新通道项目等,展示了设计从物质改造到价值创新的转变。最后,重点介绍了‘设计收获’项目的探索历程,从1.0阶段的空间改造到2.0阶段的新范式构建,揭示了设计师角色的主动转型以及设计赋能乡村产业升级和社会创新的潜力,为未来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原创 2025-06-20 14:59:41 · 3 阅读 · 0 评论 -
38、历史建筑与乡村振兴:发展困境与解决策略
本文探讨了天津老城厢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历史场景丧失、空间绅士化和设计肤浅性等问题,并分析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历史阶段与核心问题。通过提出以设计驱动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策略,结合具体案例,强调了保护地方文化特色、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文章最终总结了解决历史建筑保护与乡村振兴问题的多维策略,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的目标。原创 2025-06-19 12:03:55 · 5 阅读 · 0 评论 -
37、天津老城厢空间形态演变与 authenticity 困境
本文探讨了天津老城厢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真实性(authenticity)方面面临的困境。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老城厢在不同时期的空间格局变化,揭示了军事、殖民、经济和资本化开发对区域空间功能和文化特色的影响。研究结合地图叠加法和历史档案,梳理了天津老城厢从传统卫城到现代商业旅游区的三次重大转型,并聚焦于文化遗产保护在资本化开发中遭遇的挑战。文章呼吁在城市发展中平衡商业利益与文化价值,以实现历史记忆与现代文明的共生。原创 2025-06-18 15:36:42 · 2 阅读 · 0 评论 -
36、中国风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分析及历史城区空间重构探讨
本文分析了中国风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探讨了风能资源分布、发电情况与电力需求的匹配问题,并针对弃风弃光现象提出了优化电力系统调度、发展储能技术和加强能源输送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同时,文章还以天津老市政厅为例,研究了历史城区空间重构中的真实性困境,指出当前存在的绅士化、表面化和资本化问题,并提出重视文化内涵、平衡开发与保护的相关对策。通过多维度分析,旨在为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历史文化传承提供参考。原创 2025-06-17 12:43:47 · 3 阅读 · 0 评论 -
35、中国电力负荷特性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变化分析
本文分析了中国电力负荷特性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时间波动性和空间差异。通过分析电力需求、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情况,探讨了可再生能源与电力负荷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策略,包括建设储能设施、发展多能互补系统、实施智能电网技术、加强跨区域电力传输等。文章旨在为实现中国电力系统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平稳过渡提供参考。原创 2025-06-16 10:02:26 · 2 阅读 · 0 评论 -
34、新北市城市色彩意象与情感评价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新北市12个区域的城市色彩意象与情感评价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了色彩对市民情感认同和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结合色彩专家小林茂信的理论及Mehrabian和Russell提出的PAD情感模型,分析了不同区域代表色的感知效果,并提出了未来城市色彩规划的建议,旨在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归属感。原创 2025-06-15 14:39:36 · 4 阅读 · 0 评论 -
33、主观知识与信任对全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及城市色彩意象的影响
本博文探讨了主观知识与信任对全自动驾驶汽车(FAV)接受度的影响,以及城市色彩意象在城市形象构建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公众的主观知识水平与FAV接受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信任则在其中起到增强调节作用。此外,博文分析了城市色彩意象如何通过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等元素影响市民的情感评价与场所依恋,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扩大样本范围、考虑更多影响因素及开展跨文化比较等。这些研究成果为FAV推广策略和城市色彩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启示。原创 2025-06-14 15:49:18 · 4 阅读 · 0 评论 -
32、汽车仪表盘字符大小适用性与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研究
本研究围绕汽车仪表盘字符大小适用性与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展开。在汽车仪表盘设计方面,不同大小的字符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信息,为优化驾驶员信息识别体验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研究发现公众对全自动驾驶汽车(FAV)的主观知识对其接受度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信任在这一关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研究成果为企业和政府部门制定推广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原创 2025-06-13 10:42:46 · 2 阅读 · 0 评论 -
31、汽车人机界面设计与仪表盘字符尺寸适用性研究
本文围绕汽车仪表盘字符尺寸的适用性展开研究,通过实验分析了字符尺寸对驾驶员信息识别效率和负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字符尺寸设计对于提升汽车人机界面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章还探讨了研究成果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为汽车行业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原创 2025-06-12 11:06:57 · 2 阅读 · 0 评论 -
30、智能汽车前碰撞预警声音与人机界面设计研究
本文深入探讨了智能汽车中前碰撞预警声音和人机界面设计的关键问题与改进方向。分析了宝马、奔驰等品牌FCW声音参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一格式、增加循环次数、引入空间定向信息等优化建议。在人机界面设计方面,从温和智能、高效交互到情感化设计三个关键点入手,强调多感官通道的融合与个性化体验。通过协同设计策略,如信息一致性、多通道整合以及个性化定制,旨在提升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未来,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这些设计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跨品牌统一的方向演进。原创 2025-06-11 14:39:49 · 5 阅读 · 0 评论 -
29、汽车智能座舱前碰撞预警场景的声音设计
本文探讨了汽车智能座舱中前碰撞预警(FCW)场景的声音设计策略。通过分析声音的物理属性、交互模式和设计方法,结合国际标准与案例研究,总结出提高驾驶员感知与反应能力的声音设计原则。文章还对五个主流汽车品牌的预警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设计的共性与不足,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提升驾驶安全性。原创 2025-06-10 11:01:16 · 5 阅读 · 0 评论 -
28、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图标识别研究与创新设计
随着车载显示屏的大屏化发展,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图标设计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和用户实验分析,探讨了图标设计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图标识别率的设计建议。研究发现,具象性、隐喻性和颜色搭配对图标识别效率有显著影响,同时强调了前期研究在图标设计中的重要性。原创 2025-06-09 15:47:07 · 1 阅读 · 0 评论 -
27、智能产品 - 服务系统设计与车载图标研究
本文探讨了基于人类出行知识层次结构模型的智能出行生态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并深入分析了自动驾驶车辆在智能物流服务系统中的应用。同时,研究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图标的设计问题及其对用户体验和系统效率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智能出行生态系统与物流系统的关联与协同机制,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推动、服务模式升级和跨领域融合。这些研究为智能交通和物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6-08 15:19:01 · 2 阅读 · 0 评论 -
26、基于人类移动性和自动驾驶车辆的智能产品 - 服务系统设计
本文探讨了基于人类移动性和自动驾驶车辆的智能产品-服务系统(Smart PSS)的设计理念与方法。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了社会的数字化转型,Smart PSS 作为融合物理与数字对象的创新模式,将智能产品与电子服务集成到统一的解决方案中。文章分析了从传统 PSS 到 Smart PSS 的演变,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和服务/产品工程的应用流程。同时,围绕智能移动性生态系统,探讨了其构建模型、设计方法以及带来的优势与挑战,展望了未来更加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和个性化的移动原创 2025-06-07 13:44:09 · 2 阅读 · 0 评论 -
25、驾驶员瞬间情景意识研究
本文探讨了驾驶员瞬间情景意识的相关研究,包括实验方法、结果分析以及对实际驾驶的启示。通过主观问卷结合客观数据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注意力状态下驾驶员的空间感知、潜在风险识别和驾驶决策特点。结果显示,驾驶员的注意力状态对空间感知有显著影响,但对风险程度判断和驾驶决策的影响较小。文章进一步讨论了这些发现对自动化驾驶系统的启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如多因素综合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以及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开发。原创 2025-06-06 11:50:28 · 1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