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脑科学书籍
蜜雪冰陈吖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考试脑科学:为即将到来的事情做好准备
设想你在一片森林里漫步,如果你对前方存在一个陷阱一无所知,那么当你不慎跌落其中时,你可能会惊慌失措,感到极度恐慌。然而,如果你事先就知道这个陷阱的存在,甚至清楚它具体的位置,你就能轻松地避开它,步伐也会因此而变得轻松自如。即使不幸还是掉入了陷阱,由于你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你也可能会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对待这次意外,甚至能够一笑置之。原创 2024-12-24 19:10:40 · 127 阅读 · 0 评论 -
为何被夸赞至关重要:赞美的力量
对于孩子而言,拥有一个愿意倾听并无条件给予赞扬的人至关重要,比如祖父母等。这种支持与溺爱不同,它能够让孩子感到被接纳和安心。在我的经历中,我参加的英语会话学校的老师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由于工作繁忙,我很难找到时间来预习和复习,因此进步相对较慢。然而,每次我参加课程时,老师总能从我的发音或其他小细节中找到亮点来表扬我。原创 2024-12-24 19:01:58 · 218 阅读 · 0 评论 -
动机的平凡面:行动的起点
押尾光太郎先生是我特别欣赏的指弹吉他艺术家。据传,他在初中二年级时,目睹了一位男同学因弹奏吉他而备受女生们的喜爱,这激发了他学习吉他的决心。大约25年后,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吉他演奏家。很多时候,我们开始某项活动的动机可能相当平凡,比如“想要受人欢迎”、“希望别人觉得自己很酷”、“希望别人觉得自己漂亮”、“希望得到他人的尊敬”或“希望获得他人的赞扬”等。我自己也不例外,开始练习英语对话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非常酷。原创 2024-12-24 18:36:58 · 163 阅读 · 0 评论 -
成功的秘密武器:沉浸式努力
我决定培养自己练习瑜伽的习惯,并为此穿上了我仰慕的瑜伽教练所穿的同款瑜伽服。虽然在体型和柔韧性上与她有很大的差距,我做出的动作也无法与她相媲美,这让我感到有些尴尬。但我会让自己完全投入到瑜伽的世界中,将自己想象成为一名瑜伽大师。我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练习、饮食和思维方式来模仿她,以达到她那样的身体状态,并且我会立刻付诸实践。只要全身心投入,大脑就会信以为真,这样我就不会感觉特别吃力。信念越坚定,效果就越显著。原创 2024-12-24 18:27:04 · 397 阅读 · 0 评论 -
考试脑科学-和自然同步
如果你每天都坚持在固定的时间起床,久而久之,你可能会发现在闹钟响起前5分钟,自己就会自然醒来。最近,我养成了每天起床后先做瑜伽,然后学习英语的习惯。如果某天没有进行这些活动,我会感到好像缺少了什么。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在起作用。至于狮子,虽然它们不会在固定的时间感到饥饿,但研究显示,当狮子的肚子开始饿时,它们的注意力最为集中,行动也最为迅速,这有助于它们成功捕猎。原创 2024-12-24 18:01:34 · 218 阅读 · 0 评论 -
保持适度的生活智慧:凡事八分饱
当一个人充满热情、状态极佳时,尤其需要懂得适时控制自己。就像吃饭一样,吃到八分饱就好,这样下次进食时会有更好的专注和享受。对于美食也是如此,即使再美味,如果一次性吃得过多,短时间内就不会再有食欲。相反,如果吃到八分饱就停止,那么对下一次的品尝就会充满期待。原创 2024-12-23 20:43:58 · 173 阅读 · 0 评论 -
引发消极思维的触发器:下滑感
在起步阶段,由于热情高涨,我往往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如果一开始就过度投入,下一次开始前可能会感到压力,心想“又要花费那么多时间了”,这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沮丧。此外,如果一开始就过度努力,后续可能难以维持同样的强度,这种逐渐减少的模式可能会引发一种不断退步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原创 2024-12-23 20:39:19 · 213 阅读 · 0 评论 -
考试脑科学-设定目标:适中为宜
在设定目标时,我们常常满怀激情,因此容易将目标设定得过于宏大。人们可能会认为,目标越大,最终的成就也会越显著。然而,这并非总是如此。比如,一个从未有过登山经验的人,如果一开始就试图征服阿尔卑斯山,这无疑是一种鲁莽的行为,很可能在达到顶峰之前就会遭遇不测。与其盲目冒险,不如先从附近的一座海拔约1000米的山开始尝试,等能够轻松攀登这座山之后,再逐渐挑战更高山峰。原创 2024-12-23 20:03:58 · 133 阅读 · 0 评论 -
坚持的挑战:20天的毅力考验
让我们重启心态,首先设定一个小目标:坚持20天。这个期限是我和池谷先生共同商定的。我们决定先从简单的目标开始,不急于求成。在小目标达成之后,我们可以逐步迈向更大的成就。原创 2024-12-23 19:37:01 · 135 阅读 · 0 评论 -
考试脑科学-苍白球的活力开关
即使是微小的变化,调整视角、改变方法、转换心情,都能带来积极的效果。受到愉悦感刺激的腹侧被盖区拥有巨大的能量,成为持续前进的原动力。**这个开关通过改变环境或尝试新方法来激活。信念越坚定,大脑越容易被说服,动力也就越强。**这个启动开关依赖于身体活动来发挥作用。**这个开关通过提供奖励(愉悦感)来驱动。即使在缺乏动力的时候,也应尝试外出活动。**这个开关通过完全投入到目标中来控制。**启动身体活力(身体启动开关)**探索新体验(体验更新开关)**激励机制(奖励激励开关)**全神贯注(意念行动开关)原创 2024-12-22 19:55:41 · 145 阅读 · 0 评论 -
考试脑科学-坚信它可以改善病情
许多人可能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只要服用某种药物,病情就会有所改善,哪怕这种药物实际上只是维生素。我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妈妈每天都会给我一种药片,装在一个大瓶子里,她告诉我那是治疗肚子痛的药(实际上只是维生素)。令人惊讶的是,每次早上服用后,我的肚子真的会感到舒适。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服用时深信这药能防止我肚子痛,所以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原创 2024-12-22 19:38:29 · 149 阅读 · 0 评论 -
考试脑科学-心理欺骗:大脑为何容易上钩
大脑有时会误导我们,例如,当两个没有感情联系的男女因为恐惧而心跳加速时,大脑可能会错误地将这种生理反应解释为情感上的吸引。因此,男生可以利用这一点,邀请他心仪的女生去体验过山车的刺激。在这种紧张刺激的环境下,女生可能会误以为自己对男生产生了特别的情感。原创 2024-12-22 19:23:40 · 160 阅读 · 0 评论 -
成长的加速器:深入沉迷
当一个人的愿望非常强烈时,大脑中的苍白球和额叶区域会相互协作。因此,日常行为会逐渐向心中所想的方向转变。相比于无意识地跳舞,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更有助于技艺的提升。原创 2024-12-21 18:38:08 · 157 阅读 · 0 评论 -
激励的艺术:为自己设定一个大奖
所谓的奖励,本质上是现实状态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一旦跨越了这段距离,就能体验到满足感!然而,如果一开始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过大,实现目标的难度自然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建议从设定小目标开始,逐步实现它们,这样的方法往往更为有效。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奖励呢?光是思考这个问题就足以激发人心。设想一下,当你达成目标后,获得奖励时的喜悦,然后带着这份快乐继续努力吧!原创 2024-12-21 18:21:58 · 135 阅读 · 0 评论 -
腹侧被盖区的角色:专注力的神经激活
当腹侧被盖区受到激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而忽略周围的干扰。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现象。虽然最初可能有些挑战,但如果在关键时刻为自己设定一些奖励,就能够更容易地保持动力和专注。原创 2024-12-20 18:49:59 · 157 阅读 · 0 评论 -
技巧指南:腹侧被盖区的激活
当人们享受美食、成功完成游戏关卡、发现自己喜欢的物品或聆听钟爱的音乐时,腹侧被盖区会受到刺激,同时苍白球也会随之变得活跃。原创 2024-12-20 18:41:19 · 195 阅读 · 0 评论 -
突破常规:成长的必经之路
每一次打破常规都标志着一次新的成长——孩子们大约在十岁左右开始逐渐意识到某些事情不对劲,对父母产生叛逆情绪,这实际上也是打破常规的一种形式,它是他们走向独立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学习技艺的过程可能同样如此。原创 2024-12-19 22:08:00 · 162 阅读 · 0 评论 -
考试脑科学-超越心智:持之以恒的关键
大脑有时会迅速将事物视为理所当然,要想持续保持动力,就必须超越这种思维习惯。重要的是要保持内心的感动。这是否意味着要像孩子一样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呢?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感动,他们没有成人那样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因此对许多事物都保持着新鲜感。原创 2024-12-19 21:44:41 · 192 阅读 · 0 评论 -
身体先行:激发行动的秘密-考试脑科学
当你咬住笔阅读时,你的面部肌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不仅能让你感到快乐,还能帮助你瘦脸颊,真是一举两得。虽然这种效果不能完全归因于苍白球,但确实,通过让身体活动起来,我们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如果只是被动等待,无论是动力还是机遇都不会自动出现。所以,不要犹豫,先让自己行动起来。原创 2024-12-19 18:40:26 · 157 阅读 · 0 评论 -
漫画阅览深度:含笔方式对体验的影响
这个实验听起来很有趣。首先,你需要准备一本漫画书(任何类型都可以)和一支笔(或者类似筷子的细长物体)。然后,按照下一页图示,尝试两种不同的方式将笔放在嘴里,并在这两种状态下阅读漫画。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同一部漫画,因为嘴里含笔的方式不同,阅读时的趣味性也会有所不同。那么,究竟哪种方式能让人感受到更多的趣味呢?原创 2024-12-19 18:33:09 · 160 阅读 · 0 评论 -
超越大脑的行动 :身体先行
苍白球,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名字,其实是我们身体活力的开关。当我们的运动区域开始活跃,比如我们开始跑步、健身或者哪怕是简单的散步时,苍白球也会被激活。这种联动效应意味着,一旦我们的身体动起来,我们的干劲和动力也会随之提升。所以,下次当你的大脑被各种想法困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不妨先站起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让身体的活力带动你的思维,让苍白球的活跃激发你的干劲。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当我们的身体开始运动时,我们的大脑也会随之改变。特别是大脑中的一个叫做苍白球的部位,它与我们的身体活动紧密相关。原创 2024-12-18 19:23:11 · 491 阅读 · 0 评论 -
机制解析:大脑运作的秘密
大脑本质上是缺乏耐心的。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三分钟热度”实际上是大脑的一种自然反应,而习惯的形成则是大脑有意为之的结果。如果人们只是被动等待,那么动力是不会自动产生的。只有当身体开始行动时,动力才会随之而来。这种动力源自大脑中一个名为苍白球的区域。当苍白球变得活跃,我们的动力也会随之增强。虽然苍白球的活动不受我们意志的直接控制,但与之相连的四个“开关”却可以通过我们的意志力来激活。通过启动这些开关,我们可以激发苍白球的活力,这就是保持持久动力的秘诀。原创 2024-12-18 19:14:31 · 210 阅读 · 0 评论 -
持之以恒-超越大脑的欺骗
提升学习积极性:本书提供了众多实用策略和技巧,包括营养与运动如何促进大脑健康、激活神经可塑性、以及认知和情感机制等,旨在帮助读者激发并保持学习热情。书中介绍的方法和技巧均能轻松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助力读者优化学习方式。原创 2024-12-17 21:22:54 · 117 阅读 · 0 评论 -
大脑如何被巧妙欺骗:苍白球的激活
一旦我们激活了四个关键区域中的任何一个,苍白球就会随之启动,从而激发我们的行动力。随着动力的增强,我们更有可能持之以恒。通过这种持续的努力,烦躁和不满的情绪将逐渐消散,最终我们将取得成功。原创 2024-12-17 21:15:28 · 200 阅读 · 0 评论 -
人体哪些部位在高效工作-干劲涌现
有时候,我们不必纠结于是否立刻感受到那种所谓的“干劲”。重要的是,一旦我们找到了那份动力,我们的大脑,特别是其中的苍白球部分,就会开始高效地工作起来。这个小小的转变,往往就是行动的开始。原创 2024-12-17 20:50:50 · 164 阅读 · 0 评论 -
考试脑科学-热情的寻觅:我的干劲在哪里
考试脑科学3》点燃学习热情:本书提供了众多实用策略和技巧,包括营养和运动如何促进大脑健康,如何激发神经可塑性,以及认知与情感机制等,这些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激活并保持学习动力。书中介绍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轻松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助力读者优化学习习惯。原创 2024-12-16 19:46:40 · 176 阅读 · 0 评论 -
抛开顾虑,勇敢站起来-考试脑科学
大脑被封闭在头骨之中,对外界环境一无所知。然而,当身体遭遇特定的刺激时,就像是触发了一个机关,大脑便开始活跃起来,仿佛被按下了启动按钮。试着将自己置身于大脑的位置。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就会感觉自己像是被困在一个没有播放任何电影、漆黑一片的电影院里。原创 2024-12-16 19:23:18 · 184 阅读 · 0 评论 -
考试脑科学-我们能否坚持到底?
如果每天都能享受泡澡的乐趣,那么每天坚持学习英语是否也变得可行呢?这本书采用生动的漫画形式,融合了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动机背后的神经科学原理。书中不仅揭示了如何巧妙利用大脑的运作规则,还教授了如何“巧妙地引导大脑”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它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大脑的工作原理,并提供了激发学习动力的有效技巧和方法。原创 2024-12-16 19:15:55 · 223 阅读 · 0 评论 -
大脑适应性驯化的结果:厌恶情绪
任何令人兴奋的事情,一旦新鲜感消退,大脑就会逐渐将其视为平常,人们便可能开始感到厌倦。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适应”过程也赋予了我们持之以恒的能力。例如,刷牙虽然起初觉得繁琐,但我们知道这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于是我们开始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逐渐适应了这一日常琐事,不久之后,那种“真烦”的感觉开始变得麻木,我们就这样不断地坚持下去,直至完全形成了习惯。原创 2024-12-15 17:45:01 · 139 阅读 · 0 评论 -
习以为常的科学:大脑如何适应习惯
当你首次邂逅一只茶杯时,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那种兴奋的情绪只有在初次遇见时才会涌现——因为大脑会对所见之物进行“适应”,随后便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原创 2024-12-15 17:36:54 · 43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