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寸天地
蜜雪冰陈吖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4-4)明·刻花三果执壶
龙泉青瓷以其清澈的青绿色泽、玉质般的光泽、古朴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在瓷器界独树一帜,被尊称为“瓷海中的璀璨明珠”。邮票上呈现的是明代龙泉窑烧制的“刻花三果执壶”。这件执壶是用于盛酒的器皿,其弯曲的壶嘴与圆润的曲柄相得益彰,与壶颈通过云纹形状的横片巧妙连接,整体造型和谐而美观。原创 2024-12-13 13:02:11 · 233 阅读 · 0 评论 -
龙泉窑瓷器-中国陶瓷
龙泉窑的起源可追溯至魏晋时期,到了北宋时期开始形成一定的规模,而在南宋中晚期,其制瓷技艺达到了顶峰,成为中国众多瓷窑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在传统龙泉窑中,哥窑与官窑、汝窑、定窑、钧窑齐名,共誉为宋代的五大名窑。邮票上展示的是南宋时期龙泉窑烧制的“凤耳瓶”,其特点是浅盘口、筒形长颈,颈部两侧装饰有凤耳,施以豆青色釉,其造型既典雅又大方,光泽温润,色泽青翠,宛若美玉,堪称龙泉窑瓷器中的上乘之作。原创 2024-12-13 12:58:21 · 164 阅读 · 0 评论 -
(4-4)西域胜境-丝绸之路
丝绸织造技术沿丝绸之路远播,对全球文明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邮票上的主要场景是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它展现了独特的西域艺术风格;在前景中,“仙人奔马”这一汉代的圆雕玉雕作品,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其下方则是“红地云珠日天锦”;而邮票的远景则是高昌故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关键枢纽,它见证了古代商贸与文化交流的繁荣。原创 2024-12-13 12:50:34 · 129 阅读 · 0 评论 -
日历方寸天地-金铜佛造像
唐卡以其竖直的长条形状和丰富的构图而闻名,主要采用精细的工笔和鲜艳的色彩或清晰的白描技艺。传说中,白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她在脸上和四肢共有七只眼睛,因此也被称为“七眼神母”,象征着她能够洞察世间所有苦难,并伸出援手。原创 2024-12-13 12:19:25 · 202 阅读 · 0 评论 -
日历方寸天地-唐卡
唐卡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早期,它是藏族特有的绘画技艺,被誉为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在邮票上展示的无量寿佛唐卡,目前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幅唐卡描绘的无量寿佛全身呈红色,面容慈祥,头戴金色宝冠,身披珠光宝气的璎珞,双手结着神秘的手印,上方托着金色的宝瓶;背景中绘有缠绕的牡丹花枝,形成了独特的圆形背衬,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汉藏艺术风格的交融,也是两种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原创 2024-12-12 20:45:31 · 197 阅读 · 0 评论 -
(6-5)小暑-二十四节气(二)
小暑,作为夏季的一个重要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6日至8日,它的到来预示着我国多数地区正式步入炎炎夏日。此时,树木葱郁,热浪不时来袭,同时暴雨也变得频繁。在小暑时节,民间流行着“食新”的传统,即在小暑之后享用新收获的面粉制作的食物。有句老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头伏这一天,一些地方的人们有吃饺子的习惯。由于伏天气温高,人们往往胃口不佳,体重有所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苦夏”。而饺子作为一种美味的食物,能够有效地刺激食欲,满足人们对美食的渴望。原创 2024-12-12 20:29:52 · 121 阅读 · 0 评论 -
民族大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传奇史诗,与我国其他两部史诗齐名,得名于其第一部中的英雄人物。这部史诗以其多样的演唱版本和宏伟的篇幅而闻名。在柯尔克孜族的节庆、纪念活动或是亲友聚会的重要时刻,人们常常通过演唱《玛纳斯》来表达情感。在这张邮票上,一对身着传统柯尔克孜服饰的年轻男女,正在边弹奏乐器边歌唱,他们欢快地舞蹈着,展现了柯尔克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原创 2024-12-12 20:26:11 · 215 阅读 · 0 评论 -
革命纪念地图案普通邮票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毛泽东等13位代表出席了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大会的最后一天,会议地点转移到了浙江省嘉兴市的南湖。在这次大会上,确定了党的名称和纲领,并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自1941年起,每年的7月1日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纪念日。原创 2024-12-12 20:15:18 · 153 阅读 · 0 评论 -
方寸天地日历-儿童歌舞
长鼓舞,作为朝鲜族的标志性舞蹈之一,同样在农乐舞中占有一席之地,展现出其独特的技巧和魅力。在邮票的图案中,一位朝鲜族的少女将长鼓悬挂于腰间,随着节奏敲击鼓面,同时翩翩起舞,展现出一种灵动而优雅的风采。原创 2024-12-11 18:28:08 · 189 阅读 · 0 评论 -
(6-4)夏至-二十四节气(二)
夏至,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公历6月21日或22日。在这一天,北半球迎来了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刻,而且越是接近北极圈,白昼的时间也就越长。随着夏至的过去,太阳的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导致北半球的日照时间逐渐减少。民间有谚语说:“冬至吃饺子,夏至吃面条”,以及“夏至面一吃,白昼渐缩短”。在北方地区,夏至时节,面条成为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而在南方,无论是夏至还是冬至,人们更倾向于享用馄饨。原创 2024-12-11 18:25:07 · 152 阅读 · 0 评论 -
方寸天地日历-云锦
云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美丝织工艺品,因其图案华美、色彩斑斓,仿佛天空中的云彩而得名。在邮票设计中,主要借鉴了“明万历红地如意云纹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中的图案——真金团龙。这种图案采用金丝、孔雀羽毛以及多种彩色丝线编织而成,色彩斑斓,如同绚烂的云霞。邮票背景中还融入了大花楼织机和龙头纹样,展现了云锦图案所象征的中国古代皇室文化以及其复杂的织造技艺。原创 2024-12-11 18:17:02 · 202 阅读 · 0 评论 -
方寸天地日历-中国名亭(二)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澄湖之北的水云亭,以其独特的双层檐角和四角攒尖顶结构而著称。这座敞亭以其四面出卷棚式抱厦的设计,展现出一种别致的建筑风格。水云亭的主体呈方形,顶部巧妙地延伸出四个飞檐,而底层则有十二个檐角向外挑出,使得双层檐角总数达到十六个,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形制。亭子的名字“水流云在”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寓意深远。在邮票的设计中,水云亭被置于画面中央,前方绿树成荫,营造出一种宁静夏日午后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原创 2024-12-11 17:57:09 · 251 阅读 · 0 评论 -
(4-4)醉翁亭-中国名亭(一)
醉翁亭,这座历史悠久的亭台,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的琅琊山脚下,始建于北宋时期,由文学巨匠欧阳修以其别号“醉翁”亲自命名。从邮票上的画面可以窥见,醉翁亭展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歇山顶风格,其飞檐翘角宛如振翅欲飞的鸟儿,南北两侧的门框上装饰着精美的格花,亭子四周环绕着木制栏杆,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憩和欣赏山色的理想之地。背景中层峦叠嶂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巧妙地勾勒出醉翁亭周围“环滁皆山”的自然风光。原创 2024-12-11 17:52:20 · 262 阅读 · 0 评论 -
方寸天地日历-中国名亭(一)
在中国古典建筑中,亭子以其木质构造而广为人知,主要用作休憩、观赏或举行仪式的场所。邮票的焦点是爱晚亭,这座亭子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山风景区内,它是一座双层结构,拥有八根柱子和双层飞檐,四角高翘,仿佛即将凌空飞翔。亭前有蜿蜒的溪流,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整体以红色为主调,完美再现了唐代诗人杜牧在《山行》中所描绘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景象。原创 2024-12-10 18:19:17 · 246 阅读 · 0 评论 -
方寸天地日历-岭南庭园
梁园,这座宏伟而精巧的园林,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的先锋古道。其规模之大、布局之巧妙,令人赞叹。在梁园中,群星草堂是一个保存得相当完好的建筑群,以其精致小巧、通透轻盈而著称,充满了岭南地区的风情。园林的设计者精选了各种奇特的岩石,运用写意的手法进行精心布置,并通过园内小径的巧妙变化,营造出山峦起伏、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与周围的长廊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原创 2024-12-10 17:54:23 · 140 阅读 · 0 评论 -
方寸天地日历-经略台真武阁
邮票上的图案呈现了真武阁的侧视透视图,揭示了这座建筑独特而精致的布局艺术。真武阁由近3000块不同尺寸的铁力木构件构成,它们依据杠杆原理巧妙地连接在一起,相互支撑,形成了一个无需铁钉的稳固整体。历经400多年,真武阁不仅抵御了无数次的风暴和地震,依然屹立不倒,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非凡的才智和建筑技艺。原创 2024-12-10 17:50:35 · 229 阅读 · 0 评论 -
(4-4)蓬莱阁-中国历代名楼
蓬莱阁坐落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的丹崖山之巅,北望辽阔的大海,南面紧邻历史悠久的登州古城。这里以偶尔出现的海市蜃楼奇景而闻名,被誉为“人间仙境”。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后在明万历年间进行了扩建,并在清嘉庆年间得到了重修。这座建筑坐北朝南,采用木质结构,拥有两层飞檐。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蓬莱、方丈、瀛洲被并称为海上三座仙山,而“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据传也在此地发生。历史上,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到访此地,寻求长生不老之术。邮票上的图案生动展现了蓬莱阁的神秘与壮丽。原创 2024-12-10 17:43:53 · 166 阅读 · 0 评论 -
方寸天地日历 -感恩母亲
现代母亲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女教师安娜·贾维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并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她积极倡导设立“母亲节”。首个母亲节庆典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举办,届时康乃馨被选为象征母爱的花朵。到了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正式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使其成为一个官方节日。原创 2024-12-09 19:04:25 · 217 阅读 · 0 评论 -
日历方寸天地-中国剪纸(二)
陕西安塞地区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常常在家族中代代相传,其艺术风格以豪放厚重和纯真朴实著称,深深植根于陕北的民间文化之中。在邮票展示的剪纸艺术中,生动地描绘了安塞人民在春节期间击鼓跳舞、欢庆新春的热闹场景。剪纸中的人物形象强健而充满活力,自由奔放,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上农民们的纯朴与豪迈性情。原创 2024-12-09 19:00:13 · 128 阅读 · 0 评论 -
日历方寸天地-二十四节气(二)
立夏,作为夏季的序曲,通常发生在每年的5月5日至7日,预示着气温的显著上升,炎热天气的到来,以及雷雨的频繁发生,同时这也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时期。在这个时节,市场上涌现了各种时令新鲜食材,民间流传着“尝三新”的传统,根据食材的生长环境,可以分为“地三新”(包括蚕豆、苋菜、黄瓜)、“树三新”(如樱桃、枇杷、青梅)、以及“水三新”(鲥鱼、黄鱼、鲳鱼等)。立夏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也是百花盛开的时期,尤其是牡丹花,在立夏时节绽放得最为艳丽,以其绝代风华独占鳌头。原创 2024-12-09 18:52:23 · 175 阅读 · 0 评论 -
“剪纸 ---(156)公鸡“
这套邮票的设计以剪纸艺术为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锯齿纹的运用。锯齿纹是一种既规整又充满变化的装饰性图案,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极为流行,已成为一种经典的表现形式。邮票的背景色为鲜艳的纯红色,中央图案描绘了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其羽毛边缘巧妙地运用了锯齿纹,增添了一份自然与活力。原创 2024-12-09 18:04:43 · 200 阅读 · 0 评论 -
方寸天地日历-鸡血石印
鸡血石,以其鲜红如鸡血的色泽而闻名,质地温润,色彩鲜艳,历来被视为中国印章制作和工艺雕刻的上佳材料。邮票上的图案以乾隆皇帝的御用宝玺为中心,旁边配以阳文篆刻的“乾隆宸翰”字样。这枚宝玺选用了质地通透、几近冻石的鸡血石制成。玺身随形雕刻了池塘荷花的浅浮雕,工艺精细入微,形象栩栩如生,被誉为“神工鬼斧,方寸间的绘画”,在乾隆帝众多宝玺中,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脱颖而出。原创 2024-12-04 18:48:31 · 200 阅读 · 0 评论 -
方寸天地日历-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
黄道婆,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创新者,出生于松江乌泥泾(现上海市)。在她的青年时期,她漂泊至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并从当地黎族人民那里学习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对其进行了创新和改良。她掌握了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关键的织造技艺。黄道婆将这些黎族的纺织技术带回了自己的家乡,极大地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兴盛,因其对纺织业的巨大贡献,被尊称为“衣被天下”的女性纺织技术专家。原创 2024-12-04 18:30:50 · 439 阅读 · 0 评论 -
方寸天地日历-东汉画像砖
在一张邮票的图案中,我们得以窥见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它记录了木拱桥当年的风采。尽管桥身可能已经腐朽,但画像砖上的画面却让我们仿佛能听到桥上昔日车水马龙的喧嚣声,感受到那份热闹与活力。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这项古老而独特的桥梁建造工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匠心。尽管岁月流转,许多木拱桥已经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但它们曾经的辉煌依然在历史的记忆中熠熠生辉。在邮票这样的载体上,我们能够重新发现和欣赏这些古桥的美丽与智慧。它们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以及木拱桥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原创 2024-12-03 17:55:05 · 169 阅读 · 0 评论 -
方寸天地日历-二十四节气(四)
腊月初八,我们称之为“腊八”,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传统。腊八粥的食材丰富多样,根据《燕京岁时记·腊八粥》的记载,包括黄米、白米、江米、小米等谷物,以及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搭配染红的桃仁、杏仁等干果,以及白糖、红糖等甜味剂,共同煮制成一锅香浓的腊八粥。水仙的盛开,不仅为家中带来春意,也象征着新年的祥瑞和温馨。人们用它来庆祝新年,作为“岁朝清供”的年花,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在腊八节,家家户户都会煮腊八粥,不仅是为了祭祀祖先,也是为了全家人一起享用,或是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原创 2024-12-03 17:40:36 · 212 阅读 · 0 评论 -
(中国一奥地利联合发行)古琴与钢琴
邮票的背景是湖北武汉的古琴台,这里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一段传奇的发源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痛失知音,愤而摔琴断弦,从此不再弹奏,古琴台因此被誉为“天下知音第一台”。古琴,被誉为“中国民族乐器之王”,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中华文化深厚内涵的载体。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文化意蕴,穿越千年,依旧在现代回响。这把古琴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音乐与文化的瑰宝。古琴台的故事,不仅是对音乐的热爱,更是对知音难觅的深刻感慨。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理解和共鸣,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原创 2024-12-03 17:36:28 · 162 阅读 · 0 评论 -
“邮票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这款日历以邮票为媒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获批准时间为线索,系统地梳理并全面展现了中国已发行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节气、生肖相关的邮票图稿,共计149套420枚。在这款日历中,我们精心挑选了那些能够代表中国智慧的邮票,它们如同吉光片羽,凝聚着时间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些邮票,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文明,它们如同历史的缩影,记录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勤劳。日历,这个我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伴侣,它不仅帮助我们感知日月的流转,揭示自然的规律,更是我们把握生活变化、指导日常行动的重要工具。原创 2024-12-03 17:30:08 · 15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