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PCB 批量板厂的生产中,平衡铜是 PCB 设计里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是对 PCB 上的闲置空间用铜箔填充,通常将其设置为地平面。
平衡铜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信号而言,它能提供更优质的返回路径,从而增强抗干扰能力。就电源来讲,可降低阻抗,提升电源效率。从 PCB 本身看,能减少板弯板翘问题,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平衡铜有填充铜箔平面和网格状铜箔这两种方式,二者各有优劣。铜箔平面散热能力出色,而网格状铜箔在电磁屏蔽方面作用更显著。不过,在使用网格状铜箔时,需要留意信号频率和铜箔上地孔的间距问题。地孔必须以小于 λ/20 的间距在铜面上打孔,与多层板的地平面实现 “良好接地”。只有妥善处理覆铜,它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否则覆铜会产生天线效应,导致噪声向外发射。在高频区域要避免使用网格状铜箔,空旷区域可使用铜箔平面,二者结合使用,才能保障均匀性和平衡性。
在进行平衡铜操作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处理:在平衡覆铜时,要将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不同的单点地连接需要通过 0 欧姆电阻或磁珠来连接。
- 孤岛(死区)平衡铜箔的处理:对于孤岛(死区)的平衡铜箔,要谨慎处理,确保不会对 PCB 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 晶振等高频器件的覆铜:对于晶振这类高频器件的覆铜,要环绕晶振进行,并设置隔离带,同时对其外壳进行另外的接地处理。
- 保持距离:平衡覆铜要与正常的线路焊盘保持一定距离,走线、铜皮、钻孔与平衡覆铜的距离应≥0.5mm。
在常用的产品叠层设计中,铜箔的使用量一般是 1oz(盎司),这既是重量单位,也可作为厚度单位理解。形象地说,1oz(盎司)铜在 PCB 的 1 平方英尺区域上滚动,其厚度约为 1.2mil。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些与铜箔相关的要点。铜箔面积要和对面的 “铜箔填充” 保持平衡,并且要努力使信号走线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电路板上。这一点从前期的布局阶段就需要重视起来。对于多层电路板,要让对称的相对层和 “铜箔填充” 相匹配。如果铜箔填充不足,层间预浸料填充也不足,就会有分层的风险。覆铜对于平衡铜箔意义重大,它不仅在信号或电源层不可或缺,在 PCB 的核心层和预浸层同样必不可少,要保证这些层中铜的比例均匀,维持 PCB 整体铜箔平衡。另外,在叠层设计中,残铜率预估一般平面为 80%,走线为 30%,平衡铜可以很好地拟合残铜率,从而保障叠层设计的准确性,为 PCB 批量板厂生产出高质量的 PCB 产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