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212)
- 收藏
- 关注
原创 脑科学圈| 华南师范大学陈俊团队揭示听力损失青少年面部情绪加工的道德偏差
面部情绪识别是社会交往中理解他人情感与意图的核心能力,其依赖于对视觉线索的精细加工与情绪信息的快速整合。听力损失青少年由于长期缺乏听觉输入,在情绪识别尤其是面部表情解读面临显著挑战,这进一步影响其社会适应与人际互动质量。尽管已有研究表明该群体在基本情绪识别任务中表现较弱,但影响其情绪加工的高级社会认知因素,如他人道德身份如何调节其神经与行为反应,仍缺乏深入探讨。
2025-08-21 17:24:47
961
原创 【AI 捕捉到精神分裂的 “社交断裂“:患者为何对快乐 “免疫“?】—— 首项自然场景研究揭示情感互动的神经密码
精神分裂的社交障碍,本质是积极情感互动的 "单向阻断"。这种模式或解释患者常被误解为 "冷漠" 的现象 —— 他们并非没有情绪,而是难以在真实社交中 "接住" 他人的快乐信号。
2025-08-15 15:16:33
594
原创 脑科学圈| 虚拟协作,真实共鸣:你的大脑会在AR中与他人同步吗?
脑同步性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衡量面对面互动中的社会连接质量,如信任、合作与共情。然而,如果合作不再是面对面,而是在虚拟空间中通过AR(设备完成,这种神经同步是否还会发生?虚拟化身是否能像真人一样,激发我们的大脑“同频共振”?
2025-08-14 10:49:08
954
原创 脑科学圈| 孙俊峰、崔东红研究团队发现: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失匹配负波缺陷
精神分裂症(SCZ)和双相情感障碍(BPD)是两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它们不仅造成显著的认知和情感障碍,还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尽管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但在感知异常和神经功能障碍方面存在重叠,这说明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经机制。
2025-07-31 19:00:00
1187
原创 脑科学圈| 四川师范大学寇娟课题组揭示自闭症儿童对快乐面孔的神经与注视模式
具体而言,相较于TD儿童,ASD儿童在观看所有快乐面孔时瞳孔直径更大,表明更高的自主唤醒水平,并且眶额皮层(OFC)的激活也更强,这可能反映了对这些刺激的不同处理方式。具体来说,对具有奖励性质的面部特征(如真实面孔的眼睛或表情符号的嘴巴)关注更多,瞳孔直径较小以及OFC响应较弱的儿童,往往展现出更高的适应能力和更低的自闭症症状评分。基于此,未来干预措施应聚焦于提升ASD儿童的面部信息处理能力,减少其社交情境中的认知负荷,从而更好地支持他们的社交适应和发展,这一发现为个性化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5-07-30 12:00:30
421
原创 脑科学圈| 原来听音乐真的能有效“减压”!
心理疲劳是一种由持续或高强度的认知任务引发的常见心理-生理状态,表现为主观上的疲倦感与精力下降,并且广泛影响工作、学习与日常生活。据统计,约有22%的人长期受到疲劳困扰。心理疲劳不仅影响认知效率,还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和学习/工作效率下降。目前,心理疲劳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主观工具(如视觉模拟量表,VAS)和客观神经生理指标,其中脑电图(EEG)在识别脑活动状态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指出,EEG中θ波功率的升高被视为最可靠的心理疲劳标志之一,α波功率的升高也与注意力下降相关
2025-07-28 13:31:42
538
原创 脑科学圈| 东南大学冷玥团队发现:长期练习八段锦对情绪调节有积极作用
尽管体育锻炼、冥想等方法有助于情绪调节,但其具体神经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八段锦作为中国传统健身气功的一种,因其简单易学且中等强度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潜在情绪调节工具。它结合呼吸与动作,引导练习者进入放松状态,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帮助人们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和乐观。
2025-07-23 17:13:07
874
原创 脑科学圈| 共情影响公平?基于ERP的第三方惩罚决策机制研究
尽管人们普遍偏好社会公平并倾向于惩罚不公平行为,但近期研究发现,个体对“违规者”的共情可能减弱其对不公平行为的抵制。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并非直接受害者,而是作为旁观的第三方对不公平行为进行评判。然而,现有研究对第三方如何在共情影响下进行公平决策及其神经机制知之甚少。
2025-07-22 16:07:23
869
原创 脑科学圈| CNS Neurosci Ther最新研究:iTBS脑刺激如何影响工作记忆?
本研究表明,iTBS作用于左DLPFC虽未在短时行为表现上产生明显改善,但在神经电生理水平上,尤其在低负荷任务中能增强前额叶θ功率,并在α与β频段提升多个前顶叶间功能连接。已有研究表明,脑电活动中的θ、α与β频段与工作记忆的不同成分密切相关,例如,θ波与信息维持、α波与注意调控、β波与认知稳定性相关。整体来看,iTBS在本研究条件下未直接改善行为表现。在功能连接方面,iTBS在1-back任务中增强了左前额叶与右顶叶之间的α波连接,以及右侧前顶叶之间的同步性,说明低负荷条件下的前—后区域整合更易受到调节。
2025-07-21 10:55:32
511
原创 脑科学圈| 利用眼动追踪评估演讲情境下焦虑障碍儿童的注视行为
在日常社交互动中,儿童和青少年通过他人的目光与面部表情来快速判断当前情境中的社会线索,并据此调整自身行为。然而,对于存在社交焦虑的个体而言,这一基本的社会知觉机制可能存在显著改变,表现为对他人注视的回避与过度警觉等特征性行为。既往研究已在成人样本中揭示出社交焦虑与目光回避之间的稳定关联,尤其是在面对评估性情境(如公开演讲)时更为显著。然而,当前关于这一机制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如何表现,尤其是在更具生态效度的真实社交情境下,仍缺乏系统性实证研究。
2025-07-10 11:55:03
942
原创 脑科学圈| 上海交通大学顾振宇团队:基于脑电与眼动的智能驾驶压力危险感知研究
智能驾驶系统有助于提高驾驶员在导航时的用户体验(UX)。NGP (intelligent navigation - guided pilot)系统是一种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当司机遇到风险或执行不安全驾驶行为时,可能会在处理危险情况时感到压力。压力是与危险感知相关的主要情绪反应,与威胁程度直接相关,而危险感知会引起驾驶时的紧张情绪,从而可能导致事故。因此压力危险感知会直接影响驾驶UX的质量。
2025-07-08 13:14:35
316
原创 脑科学圈| 用脑过度,试试太极拳——ERP研究证实其可有效缓解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正逐渐成为影响人们效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一现象在学生群体和社会人群中普遍存在。心理疲劳是一种主观上感到疲惫、认知能力下降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注意力集中、任务完成效率,还会降低判断与决策的能力。传统应对心理疲劳的方法,如摄取咖啡因,虽有短效缓解作用,但也带来了心律不齐与失眠等副作用。因此,开发更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手段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2025-07-07 14:25:04
783
转载 脑科学圈| 心理系陈树林课题组发文揭示自然接触如何促进积极情绪
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采用强度取样招募了37名自然观察爱好者,通过五场半结构化焦点小组讨论(Focus Group Discussion)收集关于自然经验的访谈数据,获得了多达68817字的五份访谈转录稿。研究团队运用六阶段反身性主题分析(Reflexive Thematic Analysis),在沉浸访谈材料和综述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归纳总结,编码形成核心积极情绪类型及潜在的情绪调节路径。“每当我漫步在森林里,听到鸟鸣和风吹树叶的声音,我感觉自己也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内心得到极大的平静。
2025-07-04 14:48:36
139
原创 脑科学圈| 重磅!2025最新期刊影响因子报告出炉!心理学领域全览
6月18日,科睿唯安(Clarivate)正式发布了2025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该报告收录了超过22,000种全球核心期刊,系统更新了2024年度的引文数据、学科分类与期刊排名,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为全面、高效的期刊遴选与学科分析工具。
2025-07-03 17:30:00
932
原创 脑科学圈| 消费者对含糖饮料的偏好:来自在线调查与眼动实验的证据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与饮料的选择,往往受到标签信息、营养认知以及无意识的视觉关注所共同驱动。但在面对含糖饮料时,消费者是否真正理解其中的健康风险?营养标签是否足以引导其做出更健康的选择?近年来,随着糖摄入过量引发的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通过信息干预引导健康消费成为公共健康领域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标签认知、行为决策与个体差异之间的互动机制仍有待深入探索
2025-07-02 11:05:56
548
原创 脑科学圈| 车内香气干预对疲劳驾驶员警觉性与驾驶表现的影响
本研究聚焦于车内使用含有三叉神经成分的香气能否有效对抗驾驶员疲劳。实验采用模拟驾驶设置,观察睡眠不足的参与者在接触不同类型的香气(含三叉神经成分vs纯嗅觉)后的表现变化。研究不仅评估了香气对主观困倦度及驾驶表现的影响,还探讨了其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有效的防疲劳技术应用于车辆中的可能性。
2025-06-30 13:08:27
292
原创 断更了这么久,是时候回归了
专业的心理与脑科学交流平台20年专注EEG|fNIRS|ERP|MEG|眼动|TMS|神经导航聚焦脑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为您提供更好的专业知识
2025-06-25 13:15:59
212
原创 李红教授:抑郁的性别差异
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不适,有数据表明,15-18%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俞国良教授团队发现从小学生到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抑郁状况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在高中和初中阶段。科研人员的心理问题也比较严峻,尤其是博士生,有15%和23%的人用“very often”和“fairly often”描述他们在近一个月内感受到不堪重负的频率。心理健康蓝皮书报告发现,抑郁还有地域差异、户籍差异和学历差异。大学本科及以上群体的抑郁高风险检出率为13.6%,而中专大专群体的检出率为16%,高中及以下群体的检出率为1
2022-07-11 10:44:39
725
原创 元宇宙之ERP数据处理
多元宇宙是一个异常宏大的概念,其最先由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于1895年提出,他指出:在我们生活的宇宙之外,很可能还存在着其他宇宙,而这些宇宙是宇宙可能状体的一种反应,这些宇宙其基本特性与我们所处或所认知的宇宙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目前这一理论只停留在理论假说阶段,并未被物理学界得到证实。...
2022-06-10 09:36:03
537
原创 脑电时频分析-短时傅里叶变换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是脑电时频分析中一种基于滑动窗口法的简单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假设非平稳的信号可以被分成一系列短数据段的集合,每个数据段都可以看作是平稳的,频谱是固定的。在每一个数据段上进行常规的频谱估计方法,然后将所有数据段的频谱估计值堆叠在一起,形成在联合时频域上的一个频谱功率分布图。...
2022-06-09 09:26:37
2407
1
原创 什么是神经振荡?
修,是一种已经显示出可以带来很多认知益处的心理训练。禅修练习和专注提升、压力、抑郁、焦虑症状的减少有关。而且,不同的禅修训练形式目前被当作一种心理和身体疾病的干预。这些益处的产生是神经生理变化的结果。...
2022-06-08 09:00:41
955
原创 我们与恶的距离-主流社交平台的情绪传染现象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便携产品的普及使得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消耗在网络生活中,人们也越来越频繁地接触到网络世界中的各式各样的情绪。因暴露于网络世界他人的情绪中,个体自身的情感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的过程被称为“网络情绪传染”...
2022-06-07 16:44:01
498
原创 自动驾驶与心理疲劳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关键词:脑科学、交通驾驶背景心理疲劳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危险因素之一,约占交通事故的20%。心理疲劳可分为主动疲劳和被动疲劳。任务要求持续的知觉活动协调参与从而造成的疲劳称为主动疲劳,而任务要求很少的知觉活动、长时间的单调反应所造成的疲劳称为被动疲劳。研究者提出,区分两种疲劳的关键取决于心理负荷。由负荷不足所诱发的疲劳为被动疲劳,而负荷过载所导致的疲劳为主动疲劳。研究通过创建不同复杂程度的驾驶情景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复杂的驾驶情景对心理负荷有累积性影响。随着汽车
2022-05-15 19:51:43
1040
原创 天才与自闭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brain-x big little talk图1 文章思维导图01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具代表性的疾病,以社交障碍、言语障碍、局限的兴趣、刻板与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根据世卫组织2012年的审查数据,自闭症的全球发病率约为1%,并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比例约为4:1。自闭症通常三岁前发病。对于自闭症儿童,人们称其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
2022-05-13 07:38:54
384
原创 你脑海中的声音是谁的?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脑科学、Insight brain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我脑海中的声音是谁的,是怎样产生的?”。这声音在思考时、默读时都会不自觉地出现。它可以是不同的音色,可能是自己的声音,可能是朋友的声音,甚至还可能是从未听到过的人声。本文将浅谈有关此声音——inner speech的历史研究。首先再次介绍下本文的主题:inner speech,也可称为imagined speech,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它被定义为在不使用任何发声器官时进行的自
2022-04-24 09:29:55
570
原创 抑郁症治疗的进展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抑郁症、脑科学重症抑郁症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由于其病理生理学机制的不明确而导致临床中无法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如电休克疗法、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也并没有在实际效果中发现稳定性的结论。而先前的影像学元分析结果也大多数集中在重症抑郁症患者和健康群体在脑功能-结构上的改变,极大地限制了我们从实际治疗效果的角度去寻找疾病的脑机制。基于以上问题,我们使用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
2022-04-22 08:56:05
447
原创 肥胖会对大脑产生什么影响?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肥胖症,脑科学近年来肥胖症逐渐增多,已经影响到不同类型人群的健康。肥胖症是由环境和遗传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全球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从高脂肪饮食中摄入过多能量。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年时期体重指数(BMI)增加不仅会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疾病的风险,还会增加晚年痴呆和其他认知障碍的风险。据推测,肥胖症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会出现氧化应激增加等现象。氧化应激的过度表达会损害细胞结构,导致血管完整性发生变化,出现大脑胰岛素抵抗和灰质体积减少等现象
2022-04-11 01:08:34
668
原创 如何做到长期稳定的禅修?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禅修、脑科学禅修,印度语意思是“心灵的培育”,就是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西方英语中的“Meditaion”,翻译成中文,会被译成“冥想”。【冥想,是从外语中翻译过来的单词,指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百度百科】。《说文》:冥,幽也,夏六月也。《说文》:“想,冀思也。”冥本意是幽暗不明,引申为头脑愚昧、不明事理。《增一阿含》中“想亦是知”,《解脱道论》(卷10)中直说“想者知义”。想,在佛家五蕴心理学中想蕴的想,原指认
2022-04-08 08:56:03
1060
原创 不断压抑情绪会我们失去什么?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情绪压抑、压抑程度“Unexpressed emotions will never die. They are buried alive and will come forth later in uglier ways”- Sigmund Freud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弗洛伊德“滴滴滴”,周一的铃声准时响起,昨晚趁着周末熬了大夜的你不情不愿地起床去上班,明明要迟到但还是没挤上8
2022-04-07 07:10:24
521
原创 抑郁症治疗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抑郁症、脑科学、精神疾病、TMS、经颅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重度抑郁症(MDD)的治疗中,对于具有抗药性的患者,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的治疗效果颇见成效,已有研究表明rTMS治疗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有着长期的疗效。但是,仍有一部分接受rTMS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效果并不明显,这其中当然包含着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但也存在治疗参数相关因素的影响,例如对目标刺激脑区的不准确定位,或者是治疗强度对抗抑郁效果的影响。我们知道,在患者第一次进行rTMS治疗前,都需
2022-04-06 10:11:56
683
原创 飞行员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脑科学、飞行员、人因工程驾驶舱是一个天然的多任务工作环境,出现的各种干扰都会导致航空事故发生。飞行员工作负荷的自动表征对于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由于工作负荷涉及解决任务的认知、神经生理和知觉过程,因此它受个人能力、动机和情绪状态的影响。虽然工作负荷的多面性使人们无法直接研究它,但从各种可量化的变量中推断工作负荷是可行的。在认知状态评估的特殊情况下,脑电图正成为解决其表征的首选传感器。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脑电图信号的分析来描述飞机
2022-03-30 09:00:00
912
原创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希望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脑科学、干细胞疗法、行业动态神经退行过程(neurodegeneration)指神经元结构或者功能的丧失,可能最终会引起神经元死亡。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亨廷顿病(Hungtinton’s Disease, HD)、多发性硬化(MS)、渐冻症(ALS)。神经退行过程可以在不同层级的神经元回路中发生。现有药物可以暂缓表面症状(如亨廷顿病的非自愿性动作),但没有药物和疗法被证实可以在人体中预防或者逆反神经退行的过程,所以神经退
2022-03-24 12:04:11
1901
原创 如何做出正确决策?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脑科学、脑成像、磁共振、neuron、fMRI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需要决策的时候,比如你想要去做个美甲,你通过朋友介绍和大众点评推荐,了解到几家店铺可作为候选者。那最终选择哪一家,如何选择正确或明智的决策,需要我们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价格、距离、服务员态度、店铺环境等等,最后综合考虑决定去哪一家店铺。去哪一家店铺还是不去哪一家,看似很简单的行为,我们的大脑其实是在高速运转着。有研究指出,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神经元负责编码选择项的估值。前额叶皮层是额
2022-03-22 09:06:01
439
原创 如何利用静息态脑电精准区分精神疾病?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关键词:世界卫生组织、精神疾病、静息态、脑电、文献综述据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世界约有4.5亿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精神障碍或脑部疾病,每4人中就有1人在其生命中的某个时刻符合这一标准。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有3亿人患有抑郁症,6000万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230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每160名儿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闭症,5%-7% 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些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自我对症状的描述,包括行为、认知、情感或身
2022-03-21 09:06:16
1020
原创 为什么眼动仪都是黑色的呢?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为什么眼动仪都是黑色的呢?如果都是白色的你是不是又要问为什么是白色的?大家先通过一张图了解眼动仪的演变大家有没有总结出规律,眼动仪是不是在不断变小?对被试的束缚越来越小,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眼动仪的颜色还是黑色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中存在的一种效应: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亦称“实验者期待效应”。罗森塔尔(Rosenthal,R.)曾对这种现象做过许多实验研究。他发现,在以人为受试者的许多实验研究中,实验者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实验的结果,实验
2022-03-17 11:22:00
249
原创 脑电实验是否会对大脑和心理产生损害 ?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首先,可以肯定地说——是没有损害的,之所以可能有人觉得有损害是因为大家对脑电技术不了解。下面,将从如下大家进行解释:(1)脑电采集技术原理:一般来说,脑电图是指头皮表面记录到大脑活动产生的电压波动。脑电主要由大脑皮质锥体细胞顶树突的突触后电位变化的总和形成,大脑神经元放电时,透过大脑硬膜、头骨在头皮形成微弱的波动电位,将特殊电极固定在头皮表面可以记录到这些电位的变化,以此可以推断颅内神经元的放电情况。其主要特点是:离头皮很近、大量、同步放电、突触后电位,以
2022-03-14 10:15:00
1729
原创 焦虑的注意偏向研究有哪些方法?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焦虑、注意、ERP、眼动、fnirs上期我们在推文|情从何起?脑来揭秘中已经开始了“情与理”的求知之路,这期,我们继续拨开情绪的面纱,“焦虑”(Anxiety)......焦虑,顾名思义的话——焦,可以比拟我们的心放在火头上烘烤。虑,何谓虑?《说文》中说:“虑,谋思也”。焦虑一词中,焦字谓心的状态,而“虑”字在汉语中有“思”的意思。思,即思维计度之意,已经是进入认知加工层面。所以说,焦虑一词的内涵是有两层意思:一有生理状态二含认知加工。日常学习、工
2022-03-11 11:39:04
797
原创 神经管理学是什么样的学科?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神经管理学、研究实例在本期内容中你将看到以下内容:1. 神经+管理=?2. 神经管理学有哪些分支?2.1 神经营销学2.2 神经会计学2.3 神经创业学2.4 神经工程管理3. 神经管理学的研究实例3.1 脑电3.2 fMRI3.3 tDCS3.4 神经反馈4. 结语往下拉,跳到你感兴趣的部分一睹为快!神经+管理=?不管是作为专业的学习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关注“心仪脑”平台的读者们想必对..
2022-03-10 10:12:18
649
原创 如何预测运动员(射击)的成绩?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竞技体育、体育项目、脑科学在过去的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射击选手杨倩在10米气步枪的项目中获得了金牌。(图片转载自新华社)那么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竞争激烈的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如何才能保持冷静,更好地进入比赛状态呢?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那么我们不妨从脑电信号入手,探究一下脑电技术应用于竞技体育中,可以带来些什么。随着脑电技术的发展,以及脑电硬件设备方面主动屏蔽技术的开发,使得采集运动过程中的脑电成为可能,让脑电不再局
2022-03-09 09:00:00
445
原创 你不能错过的文章撰写软件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关键词:资源推荐、写文软件抛开我们常用的WPS和OFFICE不说,现在的写作工具是越来越人性化了,就差实现人工智能。当我们辛辛苦苦做完实验,终于轮到我们报告的时候,却发现我们总缺少一款编辑利器。我们如何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文本撰写软件呢?今天我们将向大家推荐五款好用的文本撰写软件,供大家参考。01秘塔写作猫当我们需要做一些复杂难搞的文本编写时,秘塔写作猫可以实现高效的、高质量地写作任务,不管是写报告、论文还是新闻稿,都可以在多个平台上体验这款AI赋
2022-03-07 17:22:56
3843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