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U盘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23、语用学、逻辑与信息处理
本文探讨了语用学、逻辑与信息处理在发送-接收者博弈中的相互作用与共同进化。从基本信号系统的形成到多发送者环境下的信息整合,分析了原真值函数信号、格赖斯会话准则与刘易斯约定理论的关系,并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逻辑推理如何在无明确意图或共同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自适应行为演化出来。文章还介绍了信息处理在‘发明代码’、‘类别形成’、‘相关性提取’和‘投票机制’中的体现,揭示了语用因素对逻辑和信息传递的深层影响。最后讨论了这些理论在生物学、人工智能和人类交流中的实际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原创 2025-10-20 06:30:32 · 58 阅读 · 0 评论 -
22、信号博弈中的学习规则与意义生成
本文探讨了信号博弈中不同类型的学习规则及其对信息传递和意义生成的影响。从短期记忆规则如‘赢留输换’到无限记忆的Herrnstein强化学习,再到更激进的修改模型如加权平均更新和可调参考点(ARP)学习模型,系统分析了各类规则的特点、效果及局限性。研究表明,具有持续随机性和遗忘机制的学习规则更有利于收敛到高效或接近最优的信号系统。通过表格与流程图对比,揭示了不同规则在复杂博弈环境中的表现差异,为理解交流系统的演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原创 2025-10-19 09:36:53 · 21 阅读 · 0 评论 -
21、信号博弈的动力学与学习模型解读
本文深入解读了信号博弈中的动力学与学习模型,涵盖复制者动态、选择-突变动态、结构稳定的信号博弈、有限种群模型及个体学习模型等核心内容。文章分析了不同模型下的稳定性特征,如李雅普诺夫稳定、渐近稳定与中性稳定,并探讨了纳什均衡组件的存在性及其收敛性质。同时,比较了各类动态模型在信号系统演化中的表现,讨论了学习规则的认知要求、记忆长度等因素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模型综合、多学科交叉与实际应用拓展,为信号博弈的理论深化与实践应用提供了系统性视角。原创 2025-10-18 16:17:48 · 28 阅读 · 0 评论 -
20、模拟格莱斯与信号博弈:语言演化与交流协调的探索
本文探讨了模拟格莱斯情境与刘易斯信号博弈在语言演化和交流协调研究中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参与者在简单信息网络中的策略演化,展示了标量隐含义和推理协调的自发形成过程,并深入解析了信号系统、部分池化均衡与完全池化均衡等博弈结构。结合复制动态及其他进化模型,揭示了语言约定可能的演化路径。文章还展望了该领域在人工智能、多智能体系统及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强调不同认知层级对语用现象生成的影响,为理解语言起源提供了理论框架与未来研究方向。原创 2025-10-17 09:37:35 · 21 阅读 · 0 评论 -
19、模拟格赖斯准则:语用学中的新兴现象
本文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格赖斯合作原则及其准则(数量、质量、关系)在简单个体构成的交流网络中的自然出现。研究发现,即使在认知能力有限的个体中,基于得分机制和模仿行为,语用行为仍能趋向于遵循格赖斯准则。此外,模拟还揭示了标量含义协调现象的出现,提示语义与语用可能源于同一核心——信息最大化。这些结果挑战了传统对语义与语用界限的认知,也促使我们反思格赖斯理论中的概念范畴及其认知前提。原创 2025-10-16 13:25:26 · 16 阅读 · 0 评论 -
18、Simulating the Emerge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Pragmatics
This blog explores the emergence of simple communication and pragmatics in distributed networks using agent-based models. It presents a simulation where agents on a 2D lattice develop signaling behaviors through individual success rather than mutual reward原创 2025-10-15 11:09:30 · 17 阅读 · 0 评论 -
17、进化稳定的交流与语用学
本文探讨了语言交流在生物进化中的稳定性问题,重点分析了可靠性和诚实性两大核心挑战,并结合语用学理论提出索引关系、代价信号和威慑机制等解决途径。通过空间化博弈论模拟Grice准则的 emergence,展示了在简单代理网络中合作与语用惯例如何自然形成。研究揭示了局部互动和模仿在促进合作与有效交流中的关键作用,并扩展至标量含义的理解与协调。最后展望了未来在复杂模型、跨文化背景及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10-14 16:30:12 · 21 阅读 · 0 评论 -
16、进化稳定沟通的奥秘与人类交流的启示
本文探讨了进化稳定沟通的三种基本机制——索引、handicap原则和威慑因素,并分析了它们在人类自然语言沟通中的适用性。通过排除法,文章指出威慑因素是维持人类语言可靠性和诚实性的关键,而声誉在其中扮演核心角色。个体通过记忆、情绪和社会排斥等机制维护声誉,从而确保沟通的稳定性。这一框架为理解人类交流的进化基础提供了深刻洞见。原创 2025-10-13 13:37:36 · 17 阅读 · 0 评论 -
15、进化稳定的交流与语用学
本文探讨了人类交流在进化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重点分析了信号可靠性与诚实性两个核心议题,并结合语用学中的交际意图与信息意图进行阐释。文章指出,人类交流需要交际合作与信息合作的双重保障,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关键在于人类的认知警惕性。同时,文章评估了声誉机制、信号内在成本及社会规范等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深化对人类交流进化本质的理解。原创 2025-10-12 13:40:33 · 15 阅读 · 0 评论 -
14、说话者信念在确定重音位置中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说话者信念在确定重音位置中的关键作用,基于理性决策和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影响重音选择的成本、概率与策略组合。研究揭示了不同策略如⟨σ₃, τ₃⟩在多种条件下成为纳什均衡和帕累托占优的机制,并扩展至德语声调压缩与英语韵律提升等跨语言现象。通过操纵先行词的近期性、句法状态和话语嵌入关系,提出可验证模型预测的实验设计,为语音生成、语用推理及跨语言对比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证路径。原创 2025-10-11 13:09:08 · 18 阅读 · 0 评论 -
13、说话者信念对重音位置的影响分析
本文基于博弈论构建了一个语言交流模型,分析了说话者信念对重音位置选择的影响。通过定义形式与意义的映射关系、策略组合、成本与收益结构,探讨了不同语境下说话者和听话者的最优策略选择,并利用期望效用函数和纳什均衡等概念揭示了常规重音规则与偏离行为之间的动态平衡。文章还通过收益矩阵和流程图展示了策略间的支配关系,讨论了在名词短语已知性概率(P_g)影响下的稳定均衡状态,进一步延伸至语言教学、学习及语言进化的启示,为理解语言使用中的策略互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原创 2025-10-10 16:57:35 · 16 阅读 · 0 评论 -
12、语言交流中的无意识与重音放置决策
本文探讨了语言交流中无意识与重音放置的决策机制。首先分析了无意识的三个核心特征:非不确定性、非内省性和易被推翻性,并提出通过隐含信念与显式信念建模的方法。随后聚焦于重音放置问题,回顾了焦点投射理论及其句法规则,指出传统模型过度强调确定性而忽视说话者选择的作用。文章引入语境、听者预期和交际成本等因素,构建基于信号博弈的决策模型,解释为何在特定语境下说话者会选择偏离语法‘正确’的重音模式。研究表明,当语境足够明确时,说话者倾向于牺牲形式合规性以降低表达难度,只要不引发误解风险。该框架为理解语言使用中的灵活性与系原创 2025-10-09 16:58:16 · 17 阅读 · 0 评论 -
11、未察觉现象:语言与决策中的微妙力量
本文探讨了未察觉现象在语言交流与决策过程中的微妙影响,揭示了隐含假设如何塑造对话中的认知更新,并分析了其在条件句和情态语句理解中的作用。通过对比经典模型与新兴认知视角,文章强调注意力驱动的未察觉在合作语境下的动态特性,提出假设与预设的关键区别,并指出认知关联、自动更新与协商机制的交互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该框架为语义-语用界面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原创 2025-10-08 09:23:46 · 18 阅读 · 0 评论 -
10、意识动态、决策与语用学:信息更新的逻辑
本文探讨了意识动态、决策与语用学之间的深层关系,重点分析了在信息更新过程中意识状态的变化如何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通过Pickles是否制作脆饼的实例,阐释了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某一选项的认知转变如何改变预期效用和最优决策。文章引入了样本信息价值(VSI)和认知变化价值(VEC)作为衡量信息相关性与意识提升价值的形式化工具,并讨论了命题与决策层面的信息动态更新机制。特别强调了‘意识窗口’对信息摄取的限制以及隐含信念可能带来的推理偏差。最后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主动扩展意识、审查隐含信念和建立反馈机制,展望了未来在智原创 2025-10-07 12:16:27 · 16 阅读 · 0 评论 -
9、论无意识状态及其在决策与交流中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无意识状态在人类决策与交流中的核心作用,提出无意识并非不确定性,而是一种对可能性的忽略,并具有缺乏内省性和易被推翻的特性。通过引入背景模型与意识状态的形式化框架,文章解释了无意识如何作为认知过滤器影响个体对决策问题的主观建构。在交流中,意识更新可通过语用推理引发事实信息的增长,如Bob提醒Pickles做酥饼的例子所示。进一步分析揭示了意识动态与事实信息流动之间的交互机制,包括意识促进信息吸收、事实引导意识扩展等。文章最后指出,未来研究可深入探索无意识的量化模型及其在多学科交叉中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10-06 09:35:43 · 18 阅读 · 0 评论 -
8、战略模糊性与合适语境:语言、决策与认知中的模糊现象解析
本文探讨了战略模糊性、前景理论与未察觉现象在语言、决策与认知中的作用。通过引入语境依赖的估值函数,前景理论解释了概念边界的模糊性及小差异感知的相对性;未察觉现象的形式化揭示了交流中非传统信息传递的机制,即通过提问或暗示使新可能性进入主体意识,从而改变认知状态。文章结合数学模型、实例分析与mermaid流程图,展示了这些理论在决策与语用推理中的交互影响,并展望了其在多领域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10-05 15:55:26 · 22 阅读 · 0 评论 -
7、战略模糊性与合适语境解读
本文探讨了战略模糊性在信号博弈、语言表达和决策中的作用,分析了相关均衡与语境不对称信息的关系,解释了绝对形容词与副词的语义模糊性及其语用机制,并通过半序模型解决无差异传递性问题和连锁悖论。文章还介绍了战略模糊性在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和外交等场景的应用,提出了构建合适语境的方法,并讨论了其在信息不确定、团队协作和长期规划中的决策意义,强调合理运用模糊性与语境以提升沟通与决策效率。原创 2025-10-04 13:06:24 · 22 阅读 · 0 评论 -
6、语言中的模糊性与最优回答模型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语言中的模糊性及其在不同利益情境下的表现,分析了正常最优回答模型的构建与局限,并结合博弈论解释了战略模糊性与歧义性的成因。文章还探讨了共同利益下模糊表达的实用性、对连锁悖论的解决以及基于前景理论的解释,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模型优化、跨学科研究和实证研究,旨在提升语言交流的效率与准确性。原创 2025-10-03 12:39:43 · 15 阅读 · 0 评论 -
5、如何建立正常最优答案模型
本文介绍了一种构建正常最优答案(OA)模型的系统方法,用于分析对话中的支持问题与简单答案的隐含义。通过定义领域对象、属性、可能世界集合及效用函数,并结合一系列默认假设(如专家假设、拉普拉斯假设、中性替代假设等),模型能够推导出在特定情境下最具信息性和决策引导性的最优答案。文章以跳舞场所选择和报纸购买为例,展示了如何分类不同对话场景并计算答案的期望效用,进而揭示断言背后的隐含推荐。此外,还讨论了各假设违反对隐含义的影响及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应对思路,为自然语言理解与对话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原创 2025-10-02 09:25:40 · 17 阅读 · 0 评论 -
4、如何建立正常最优答案模型
本文介绍了如何建立正常最优答案(OA)模型,结合多属性效用理论(MAUT)分析决策过程中的偏好表达与属性权衡。通过定义相关属性、构建效用函数、设定谓词Good,并结合专家与询问者的概率分布,系统阐述了从问题定义到最优答案解释的完整建模流程。文章以跳舞地点选择为例,详细展示了模型构建的关键步骤,并总结了一般性流程与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为决策支持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10-01 11:32:23 · 16 阅读 · 0 评论 -
3、正常最优答案模型的构建与含义推导
本文构建了正常最优答案模型,用于推导语言交流中话语的隐含意义。通过引入决策问题、支持问题、期望效用与最优答案等概念,结合博弈论与概率推理,分析了在理性与合作假设下回答者如何选择最佳回答,并据此推导听者可获得的隐含信息。文章给出了模型的形式化定义、关键计算准则,并通过汽油耗尽和购买报纸两个实例展示了模型的应用。同时讨论了模型的局限性及拓展方向,提供了从决策问题建模到隐含意义推导的完整流程,为理解自然语言中的会话含义提供了理论框架。原创 2025-09-30 10:45:01 · 17 阅读 · 0 评论 -
2、语言、博弈与进化:语言博弈论方法的多面探讨
本文深入探讨了博弈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多维度应用,涵盖信号博弈中的策略推理、语言进化机制、共时语言现象的建模以及逻辑与信息处理的演化。通过分析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互动策略,文章揭示了语言中含义隐涵、模糊性、意识更新和重音选择等现象背后的理性动因。同时,综述了从经典博弈模型到空间化模拟和学习动态在语言惯例形成中的作用,并展望了其在人工智能与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09-29 16:04:57 · 17 阅读 · 0 评论 -
1、语言、游戏与进化: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
本文探讨了博弈论在语用学与语言进化研究中的核心作用,梳理了从刘易斯公约理论到进化博弈论的发展脉络。文章分析了语言使用如何被视为一种战略性互动,并介绍了信号游戏、协调均衡与进化稳定策略等关键概念。进一步,博文对比了普拉尚特·帕里克框架、最优答案模型和迭代最佳响应模型在解释语用隐含意义方面的异同,揭示了不同博弈论方法在偏好一致与不一致情境下的应用。最后,文章强调了语言进化与博弈论之间的双向影响,展望了未来在跨文化研究、人工智能辅助语用分析等方向的潜力。原创 2025-09-28 15:40:58 · 18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