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格赖斯准则:语用学中的新兴现象
在信息交流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关注如何高效、准确且相关地传递和接收信息。而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及准则,为我们理解语言交流中的这些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本文将探讨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格赖斯准则在交流网络中的出现情况,以及这对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启示。
1. 模拟基础与问题提出
在模拟中,我们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获得所需信息。比如,当Seymour遵守质量准则,即如实告知时,我们能得到准确信息;当他遵守关系准则,即提供相关信息时,我们则能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模拟的核心问题是,在这样的交流网络中,符合格赖斯准则的语用行为是否会自然出现。此模型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得失,即根据在环境中的恰当行动和避免不当行动而获得或失去分数;二是分布式网络中的局部行动,包括与相邻个体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根据成功邻居的行为进行更新。在后续的语用研究中,我们采用模仿的方式进行行为更新。
2. 各准则的模拟情况
2.1 数量准则
模拟的环境是不断变化但空间化的事件。每一轮随机有10%的个体能检测到事件。所有个体都被赋予了合适的信号,如“红色”对应红色环境等,但它们发送信号的概率不同。有些个体只要有信息就会传递,而有些发送概率低至60%、10%甚至从不发送。
每一轮,个体都会根据自身情况获得或失去分数。100轮后,它们会观察邻居是否获得了更多分数,如果是,就会模仿最成功邻居发送信号的概率。
从模拟结果来看,若初始个体的“数量”是随机的,经过几百代,遵循数量准则(即发送信号概率最高)的个体将逐渐占据主导。即使发送信号有成本,这一结果仍然成立。
以下是数量准则模拟的流程:
1. 设定环境为变化的空间化事件。
2. 随机选择10%的个体检测事件。
3. 为个体赋予不同的信号发送概率。
4. 每轮个体根据行动获得或失去分数。
5. 100轮后个体模仿成功邻居的发送概率。
2.2 质量准则
在模拟质量准则时,我们假设数量准则已经确立,即检测到环境状况的个体都会向邻居发送信号,但信号的准确性不同,个体有1 - 10的概率准确发送信号,否则会发送明显错误的信号。
初始时,质量是随机的,质量最低的个体用最深的颜色编码,最高的用最亮的颜色编码。经过100代,遵循质量准则(即讲真话)的个体将占据主导,群体趋向于如实传递信息。
质量准则模拟流程:
1. 确保数量准则已确立。
2. 设定个体准确发送信号的概率。
3. 随机初始化个体的质量情况。
4. 经过100代,观察群体的变化。
2.3 关系准则
在这个模型中,关于环境状况的信息对于处于事件环境中的个体才是相关的。个体的报告有不同的“相关度”,有些个体只在紧邻区域发生事件时发送信号,有些则在稍大区域发生事件时报告,相关度逐渐降低。
模拟时假设数量和质量准则都已确立,报告都会发出且真实,但相关度不同。初始时相关度是随机的,相关度最低的用深色编码,最高的用亮色编码。结果显示,经过100代,群体趋向于最高的相关度,即聚焦于最大化相关信息的传递。
关系准则模拟流程:
1. 确保数量和质量准则已确立。
2. 设定个体报告的相关度。
3. 随机初始化个体的相关度情况。
4. 经过100代,观察群体的变化。
2.4 准则的共同出现
当我们将数量、质量和关系这三个语用参数结合起来时,初始个体在这三个方面都是随机的。颜色编码也进行了组合,黑色或接近黑色表示语用值较差的组合,浅灰色表示在三个准则上都表现良好的个体。
每一轮,个体根据收到的信息行动并获得或失去分数。100轮后,如果邻居因信息行动获得了更多分数,个体将随机采用邻居的质量、数量或相关度评级。由于每次只改变一个特征且它们相互影响,模拟结果的收敛速度较慢,但经过约600代,所有语用参数都会趋向于最高值。
共同出现模拟流程:
1. 随机初始化个体在质量、数量和关系上的情况。
2. 每轮个体根据信息行动获得或失去分数。
3. 100轮后个体随机模仿邻居的一个语用特征。
4. 经过约600代,观察群体在所有参数上的收敛情况。
3. 模拟结果的启示
这些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格赖斯的期望,表明在合适的环境中,关注交流核心目标的个体有理由参与遵循合作原则和准则的交流。但模拟也有与格赖斯观点相悖的地方。格赖斯的意义研究强调意图,其语用学工作也基于高度反思和认知的个体。然而,模拟中的个体过于简单,无法形成或识别意图,没有明确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不能构建对话者的认知模型。但即便如此,这些简单个体的网络中也出现了类似信号传递的行为,且行为似乎符合格赖斯准则。
这表明,在交流网络中,信息最大化即使在认知能力简单的个体中也能产生语用学的基本现象,认知复杂性并非严格必要的。同时,模拟结果也对当前的概念范畴提出了思考。格赖斯借鉴康德使用“准则”一词,可能暗示了过高的认知水平,而且他对准则的分类(数量、质量、关系和方式)可能存在人为性。在信息系统的动态中,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可能也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明确。
以下是模拟结果对格赖斯理论影响的表格:
|方面|格赖斯观点|模拟结果启示|
| ---- | ---- | ---- |
|认知要求|基于高度认知个体|简单个体网络也能出现类似语用行为|
|准则分类|分为数量、质量、关系和方式|分类可能具有人为性|
|语义与语用区别|区别明显|区别可能不那么严格|
mermaid流程图如下:
graph LR
A[设定模拟环境] --> B[数量准则模拟]
A --> C[质量准则模拟]
A --> D[关系准则模拟]
B --> E[准则共同出现模拟]
C --> E
D --> E
E --> F[得出模拟结果及启示]
综上所述,通过对格赖斯准则的模拟,我们看到了语用行为在简单交流网络中的自然出现,这为我们理解语言交流和信息传递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下半部分,我们将继续探讨语用含义和推理在模拟中的情况。
模拟格赖斯准则:语用学中的新兴现象(续)
4. 语用含义和推理的模拟情况
前面的模拟展示了符合格赖斯准则的语用行为在交流网络中的出现,然而,这还未涵盖格赖斯理论中的语用推理和含义这一重要部分。语用推理指的是听者依靠交流中的惯例,从所说内容之外得出特定推论;语用含义则是说话者利用这些惯例,促使听者做出特定推论。那么,我们的模拟技术能否进一步探索这方面内容呢?答案是“部分可以”,下面详细分析。
4.1 “否”的原因
大部分格赖斯式的推理和含义是从高度认知的角度来刻画的。一些例子关键依赖于对对方的认知建模,比如推测对方的意图、信念等;还有些例子需要个体明确认识到字面意义的界限、遵循逻辑蕴含模式,以及将惯例视为一种规则。而我们模拟中的个体认知水平过低,缺乏形成或识别意图的能力,没有明确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无法构建对话者的认知模型。所以,无法用现有的模拟技术全面模拟这些高度认知化的格赖斯式推理和含义。
4.2 “是”的情况:标量含义的协调
尽管存在局限性,但在模拟中还是出现了与格赖斯理论相关的一种协调现象,即标量含义的协调。以“有五个苹果在篮子里”为例,说话者说这句话时意味着“不多于五个”,不会在有十个苹果时只说“有五个苹果”;听者听到“五个苹果”会推断“不多于五个”,而不会认为“可能有十个”。
简单来说,说话者不会使用低于最高合理值的标量表述,听者也不会按照高于传达值的标量来行动。这种说话者和听者之间的协调,即使在像我们模拟中这样简单的个体之间也能出现。
下面通过一个进一步的模拟来说明标量含义协调的共同出现:
-
环境设定
:环境是随机分布的空间化事件,事件的严重程度不同,例如有1、2、3、4级的风暴。
-
个体准备与得分规则
:如果个体为2级风暴做好准备,那么对1级或2级风暴都有应对能力,但遇到3级或4级风暴仍可能受损;如果为3级风暴做准备却只遇到1级风暴,就会浪费资源。个体每正确应对一个等级的风暴获得一个正分,每错误应对一个等级的风暴获得一个负分。
-
交流需求
:每一轮只有10%的个体能直接观察到相关环境,所以需要交流来获取信息。
-
语义和语用设定
:我们设定了既定的标量语义,听到“2”就会对1级和2级风暴做准备,听到“3”就会对1级、2级和3级风暴做准备;同时也有既定的语用惯例,说话者观察到风暴总会发送信号,信号针对直接环境且真实。
-
标量情况
:说话者初始有1 - 10的概率给出低于实际观察到的最高标量的信号;听者听到信号后,可能会按照高于传达值的标量行动。
模拟结果显示,经过一定代数,说话者和听者之间会出现类似标量含义协调的行为。以下是标量含义协调模拟的流程:
1. 设定随机空间化事件且事件有不同严重程度的环境。
2. 确定个体应对不同等级风暴的准备情况和得分规则。
3. 设定只有10%个体能直接观察环境,产生交流需求。
4. 确立标量语义和语用惯例。
5. 设定说话者和听者的初始标量行为概率。
6. 经过多代模拟,观察说话者和听者的行为协调情况。
5. 综合思考与展望
5.1 语义和语用的关系
前面我们分别探讨了语义系统的出现和语用现象的模拟。语义系统的模拟主要关注信号的协调使用,而语用模拟则基于已有的语义系统,研究信号传递的质量、数量和相关性等方面。如果将这两个模拟结合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虽然我们还未进行这样的模拟,但可以预测,信息最大化会在信号的协调使用和恰当、相关、准确的信号传递的语用方面同时出现。
这引发了我们对语义和语用关系的思考。一种观点认为这是语义和语用两种现象同时出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可能表明存在一个核心现象,语义和语用只是这个核心现象人为分离的“方面”。这个核心现象就是交流网络中的环境信息最大化。
5.2 对概念范畴的影响
模拟结果还对现有的概念范畴提出了挑战。格赖斯借鉴康德使用“准则”一词,可能暗示了过高的认知水平;他对准则的分类(数量、质量、关系和方式)也可能存在人为性。在信息系统的动态中,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可能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明确。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这些概念范畴,寻找更符合实际信息交流动态的分类和理解方式。
以下是语义和语用相关思考的表格:
|思考方面|观点阐述|
| ---- | ---- |
|语义和语用的出现方式|可能是同时出现,也可能是同一核心现象的不同方面|
|概念范畴的合理性|格赖斯的准则分类可能具有人为性,语义和语用区别可能不严格|
mermaid流程图如下:
graph LR
A[模拟语义系统] --> B[模拟语用现象]
B --> C[考虑结合语义和语用模拟]
C --> D[预测信息最大化出现]
D --> E[思考语义和语用关系]
E --> F[反思概念范畴]
综上所述,通过对格赖斯准则的模拟研究,我们不仅看到了语用行为在简单交流网络中的自然出现,还发现了一些与语用含义和推理相关的协调现象。这些结果为我们理解语言交流和信息传递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概念范畴。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尝试将语义和语用模拟结合起来,深入探索信息交流的核心机制。
超级会员免费看
539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