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意识状态及其在决策与交流中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些可能性,直到某些提示出现,才恍然大悟。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着一种被称为“无意识”(unawareness)的概念,它在决策问题和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无意识的基本概念
无意识指的是个体未能考虑到某些可能性,而当这些可能性被提及时,个体才意识到不应将其排除。无意识具有以下三个基本且相互关联的特性:
- 无意识并非不确定性 :以Little Bo Peep为例,她的行为(如撅嘴、坐在沙发上)并不表明她对钥匙是否在车里存在不确定性。在她放弃寻找钥匙的那一刻,假设她对钥匙在车里的可能性有哪怕极小的置信度都是不合理的,因为如果她有这种想法,肯定会去检查。从她的行为判断,她似乎隐含地相信钥匙不在车里。这种隐含信念与我们更熟悉的显式信念不同,通常是一种“正常性”假设。
- 无意识缺乏内省性 :尽管Bo的行为表明她有隐含信念,但她并没有明确(或有意识)地相信钥匙不在车里。实际上,她对车没有任何显式信念,甚至连“钥匙要么在车里,要么不在车里”这样的重言式信念都没有。如果让她描述关于钥匙的所有信念,她根本不会提到车。这表明我们可以从个体使用的语言来定义意识:显式信念公式在无意识的认知状态下,不能使用个体无意识状态中的命题字母。
- 无意识容易被推翻 :Bo的隐含信念非常脆弱,与她的显式信念不同,不需要特别有说服力的论据就能推翻它。这种意识动态往往具有“拍额头效应”:当Bo意识到自己隐含的信念时,她会意识到自己忽略了某个(直观上相关的)可能性。仅仅提及个体无意识的可能性,就足以推翻这种无意识状态。
无意识在决策与交流中的作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5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