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量子物理:信息科学视角下的探索

量子物理:信息科学视角下的探索

1. 从双缝实验看观察者与现实

在量子物理的奇妙世界里,双缝实验为我们揭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现象。通过I型参量下转换在晶体中会产生一对动量纠缠的光子。其中一个光子进入海森堡显微镜,被置于海森堡透镜后方的海森堡探测器检测到,它在这个实验中扮演着标准海森堡显微镜实验里γ量子的角色;另一个光子则进入双缝装置,由双缝探测器检测,其作用类似于电子。

当海森堡探测器位于透镜的成像平面时,它能揭示另一个光子通过狭缝装置的路径,此时该光子不会呈现干涉现象;而当海森堡探测器位于透镜的焦平面时,它会将另一个光子的状态投影到动量本征态,无法获取光子通过哪个狭缝的信息,这个光子便会与海森堡透镜焦平面上另一个光子的探测结果相呼应,呈现出干涉图案。

这一实验很好地印证了尼尔斯·玻尔的名言:“除非被观察到,否则任何现象都不能称之为现象。”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观察者在现实中的重要作用。实验者可以选择将探测器放置在焦平面还是成像平面,从而决定系统表现出波还是粒子的特性,也就是说,实验者对实验装置的选择决定了哪些物理量能成为现实。不过,实验者无法影响具体的实验结果,比如粒子通过哪条狭缝,或者粒子在观察平面上的具体位置,这体现了大自然避免被观察者完全控制的特性。

双缝探测器记录的两种相互排斥的图案也很有意思。当海森堡探测器位于成像平面和焦平面时,双缝探测器记录的计数情况不同。只有在探测器位于焦平面时,计数才会呈现干涉图案,且低强度表明干涉图案是由单个光子逐个累积形成的。

2. 量子信息技术的兴起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出于基础和哲学考量的实验催生了信息处理的新概念。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这两个领域在近年来发展出了新的信息技术协议,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多个固定翼无人机一致性控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多个固定翼无人机一致性控制”展开,采用Matlab代码实现相关算法,属于顶级EI期刊的复现研究成果。文中重点研究了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在多无人机系统中的一致性控制问题,通过构建固定翼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结合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实现多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轨迹一致性和稳定协同飞行。研究涵盖了控制算法设计、系统建模、优化求解及仿真验证全过程,并提供了完整的Matlab代码支持,便于读者复现实验结果。; 适合人群:具备自动控制、无人机系统或优化算法基础,从事科研或工程应用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自动化、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工程师;熟悉Matlab编程和基本控制理论者更佳;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多无人机协同控制系统的算法研究与仿真验证;②支撑科研论文复现、毕业设计或项目开发;③掌握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提升对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逐模块分析,重点关注DMPC算法的构建流程、约束处理方式及一致性协议的设计逻辑,同时可拓展学习文中提及的路径规划、编队控制等相关技术,以深化对无人机集群控制的整体认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