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常见耳部、鼻部及喉部疾病的针灸治疗

常见耳部、鼻部及喉部疾病的针灸治疗

1. 耳鸣/神经性耳聋

耳鸣,也就是常说的“耳内鸣响”,它可以是间歇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声音可能是单音调或多音调,音量感知从轻微到震耳欲聋不等。一般来说,耳鸣和神经性耳聋的针灸治疗方法相同。

1.1 治疗方法

  • 选穴原则 :选取耳部周围局部反射区的主穴,以及耳部相邻或远端反射区的配穴。
    • 局部反射点 :耳部前方有耳门(TE21)、听宫(SI19)、听会(GB2)、上关(GB3)、下关(ST7);耳后有瘈脉(TE18);耳上有云庭区(EX48);耳下有翳风(TE17)。
    • 相邻反射点 :百会(GV20)、风池(GB20)。
    • 远端反射点 :上肢反射区有四渎(TE9)、三阳络(TE8)、外关(TE5)、阳池(TE4)、中渚(TE3)、后溪(SI3)、阳溪(LI5)、合谷(LI4);下肢以阳陵泉(GB34)向下三寸的小区域,位于腓骨小头下方,包括飞扬(EX153)、陵下(EX156)、飞头下(EX158)、足一聪(EX159)。
  • 针刺操作 :针刺上述穴位时,最好有较强的针感,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尤其如此。留针20 - 30分钟。近期发病的患者每日针刺一次,病程较长的患者每3 - 4天针刺一次。持续治疗直至起效,交替使用不同的穴位组,以避免出现针感抵抗。当疗效达到平台期时,暂停治疗1 - 2周,然后开始后续疗程。 <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与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探讨其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结合Matlab代码与Simulink仿真实现。文章详细分析了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特别是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后带来的全驱动特性,使其在姿态与位置控制上具备更强的机动性与自由度。研究涵盖了非线性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如PID、MPC、非线性控制等)、仿真验证及动态响应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同时,文中提供的Matlab/Simulink资源便于读者复现实验并进一步优化控制算法。;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经验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无人机控制系统开发工程师,尤其适合从事飞行器建模与先进控制算法研究的专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平台搭建;②研究先进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非线性控制)在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③支持科研论文复现、课程设计或毕业课题开发,推动无人机高机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档提供的Matlab代码与Simulink模型,逐步实现建模与控制算法,重点关注坐标系定义、力矩分配逻辑及控制闭环的设计细节,同时可通过修改参数和添加扰动来验证系统的鲁棒性与适应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