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疗效与应用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疗效。下面将详细介绍针灸在治疗感冒/扁桃体炎、哮喘/支气管炎、恶心/呕吐/打嗝、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胆石症以及肝炎等疾病中的应用。
1. 感冒/扁桃体炎
针灸对于感冒、流感或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发热和喉咙痛有一定疗效。
- 治疗方法
- 选取大椎(GV14)、风池(GB20)、曲池(LI11)和合谷(LI4)进行强刺激以促进出汗,无需留针。
- 也可用粗毫针或三棱针在少商(LU11)或十宣(EX128)放血。
- 耳针可单独应用,如在耳尖放血,单侧或双侧均可。
- 案例讨论 :北京的Tan应用快速针刺技术治疗57例因外感风寒引起发热的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选取大椎(CV14)、风池(GB20)和曲池(LI11),总有效率达80.7%。治疗后,19例患者腋下体温下降超过1.0℃,27例下降0.5 - 1.0℃。针刺后,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脉搏、血压和穴位温度均下降,同时T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
在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时,针灸的关键原则是强刺激使全身尤其是上部和头部出汗。常用穴位为上肢或头部的敏感穴位,如合谷(LI4)、曲池(LI11)和风池(GB20)。产生针感和出汗后,应立即拔针。若普通针刺无法达到出汗和止痛效果,可结合放血疗法,如在少商(LU11)放血,以帮助出汗和缓解喉咙痛。
| 穴位 | 作用 </ |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