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light8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2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深度学习高斯过程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与高斯过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方法DLGP-DR。该方法使用微调的Inception-V3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并利用高斯过程回归完成DR的分类与分级任务,同时提供预测的不确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LGP-DR在EyePACS和Messidor-2数据集上的二元分类性能优于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并能有效识别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高斯过程的引入不仅提升了模型的鲁棒性,还为医学诊断中的关键决策提供了不确定性参考。研究强调了深度学习与经典机器学习结合在小数据集医学图像分析中的优势,并原创 2025-07-22 14:33:16 · 1 阅读 · 0 评论 -
22、白内障手术评估定量指标构建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新方法
本文介绍了两种眼科医疗领域的重要创新技术方法。第一种方法基于ResNet和ResUnet深度学习网络构建了白内障手术切口评估的客观定量指标,包括相对轨迹、切口大小和瞳孔缩放变化等,解决了传统视频记录评估中因显微镜或眼球运动导致的指标不准确问题,且评估结果与专家意见高度一致。第二种方法提出了一种混合深度学习与高斯过程模型,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和不确定性量化,结合了深度学习的表征能力和高斯过程在小数据集上的泛化能力,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两种方法在临床培训、质量控制和基层医疗辅助诊断中具有广原创 2025-07-21 10:33:38 · 2 阅读 · 0 评论 -
21、基于深度学习的眼底图像质量增强与白内障手术评估
本博客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P2P-FOQE方法在眼底图像质量增强方面的应用,以及构建白内障手术评估的定量指标。P2P-FOQE通过预增强、Pix2Pix增强和后增强三个阶段显著提升了眼底图像的质量,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更清晰的影像依据。同时,白内障手术评估结合ResNet和ResUnet网络,构建了可量化的手术技能评估指标,提高了手术培训的效率和客观性。文章还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势与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探索新的深度学习模型、多模态数据融合及跨学科合作,以推动医疗影像和手术评估领域的进步。原创 2025-07-20 15:16:26 · 1 阅读 · 0 评论 -
20、眼科图像分析与处理:多尺度池化、正则化及质量增强方法
本博文介绍了两种眼科图像分析与处理方法。第一种方法基于多尺度全局平均池化(MS-GAP)和一致性正则化,用于提升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诊断效果和病变激活图(LAM)的准确性。第二种方法结合Pix2Pix模型与预增强和后增强阶段,实现眼底图像质量的有效提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分类性能和图像质量增强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原创 2025-07-19 15:45:06 · 1 阅读 · 0 评论 -
19、早产儿侵袭性后部视网膜病变自动诊断系统与视网膜色素变性检测方法
本博文介绍了两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眼科疾病诊断方法:早产儿侵袭性后部视网膜病变(AP-ROP)的自动诊断系统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检测方法。AP-ROP诊断系统基于ResNet50,结合HBP、SE模块和Focal-Loss,有效解决了数据不平衡问题,提高了分类准确性。RP检测方法采用弱监督病变感知和一致性正则化策略,从弱标签数据中识别病变,生成更全面的病变注意力图(LAM)。两种方法均在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并为未来的眼科疾病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原创 2025-07-18 12:48:03 · 1 阅读 · 0 评论 -
18、视网膜生物标志物发现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诊断新进展
本文探讨了视网膜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慢性肾病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一种基于SE-HBP网络的早产儿侵袭性后部视网膜病变(AP-ROP)自动诊断系统。研究通过特征提取、统计分析和模型构建,发现了多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并验证了自动化分类方法在性能和可解释性方面的优势。此外,针对AP-ROP诊断中的挑战,提出了结合SE模块、HBP模块和焦点损失函数的解决方案,为视网膜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新思路。原创 2025-07-17 13:08:57 · 0 阅读 · 0 评论 -
17、视网膜病变分割与生物标志物发现的创新方法
本文介绍了两种视网膜病变分析的创新方法。一种是弱监督的CSC病变分割方法,通过显著激活图生成、特征传播学习和强监督网络实现精确的病变分割,显著降低了标注成本。另一种是基于OCTA图像的视网膜血管生物标志物发现框架,利用几何和拓扑信息提高分类器性能,并成功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这两种方法在降低标注需求、提高特征可解释性及小数据集适用性方面表现出色,为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原创 2025-07-16 14:16:49 · 1 阅读 · 0 评论 -
16、3D眼底照片的视盘形状分析与弱监督视网膜脱离分割
本文介绍了两种眼科医学图像分析方法:一是基于深度学习的3D视盘形状分析方法,通过深度编码器-轻量级解码器网络估计像素级总视网膜厚度(TRT)图,从而实现对视盘形态的准确评估;二是弱监督视网膜脱离分割方法,利用改进的类激活映射(CAM)和特征传播学习,在仅需图像级标签的情况下实现与强监督方法相当的分割精度。两种方法在各自任务中均展现出良好的性能,并具有减少人工标注、提升诊断效率的应用价值。原创 2025-07-15 11:27:47 · 1 阅读 · 0 评论 -
1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去噪与基于2D彩色眼底照片的3D视乳头形状分析
本博文介绍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去噪方法以及基于2D彩色眼底照片的3D视乳头形状分析技术。通过改进的PMFN模型实现OCT图像的高效去噪,提高了层间对比度和细节保留效果;同时,结合深度学习与3D统计形状模型,提出了一种利用2D彩色眼底照片预测视乳头总视网膜厚度(TRT)和3D形状特征的方法。该方法在体积测量和形状分析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为视盘肿胀的远程评估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07-14 16:22:00 · 0 阅读 · 0 评论 -
14、医学图像分析:ROI选择与视网膜OCT去噪的创新方法
本文介绍了医学图像分析领域的两项创新方法:一种交互式ROI提取方法,用于提高细针穿刺抽吸涂片(FNAC)图像中感兴趣区域的质量和效率;另一种是视网膜OCT去噪的伪多模态融合网络(PMFN),用于有效抑制散斑噪声并保留精细结构。两种方法在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并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分别支持葡萄膜黑色素瘤的预后评估和眼科疾病的精准诊断。原创 2025-07-13 10:03:15 · 0 阅读 · 0 评论 -
13、基于无监督聚类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学分析中感兴趣区域交互式选择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监督聚类的交互式感兴趣区域(ROI)选择方法,用于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分析。通过两步粗到细的聚类策略结合人机交互细化工具,该方法能够高效、准确地提取高质量ROI,显著提升病理学家的工作效率和ROI召回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00个FNAC样本数据集上表现出色,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原创 2025-07-12 16:18:54 · 0 阅读 · 0 评论 -
12、基于多级轻量级 U-Net 和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的眼底图像视盘分割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轻量级 U-Net 和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SPP)的眼底图像视盘分割方法。通过引入轻量级 U-Net(LU-Net)保留重要的空间信息,并结合 ASPP 捕获全局上下文特征,有效提升了视盘分割的精度。该方法在 REFUGE 和 Drishti-GS 两个公共眼底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其在 Dice 和 mIoU 指标上均优于现有最先进的方法,具有广泛应用于眼底疾病自动诊断的潜力。原创 2025-07-11 16:53:53 · 1 阅读 · 0 评论 -
11、基于改进 U-Net++ 和 EfficientNet 编码器的视网膜图像视盘、视杯和中央凹检测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 U-Net++ 和 EfficientNet 编码器的两阶段深度学习方法,用于视网膜图像中视盘、视杯和中央凹的联合检测与分割。通过重新设计 U-Net++ 的跳跃连接结构并在解码器中引入并发通道和空间激励块(CSSE),结合 EfficientNet-B4 编码器的高效特征提取能力,该方法在多个视网膜图像数据集上实现了优于现有方法的分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 REFUGE 和 ADAM 数据集上的视盘和视杯分割指标(如骰子系数和平均交并比)均表现优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原创 2025-07-10 16:09:03 · 0 阅读 · 0 评论 -
10、基于智能手机眼底视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眼底视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方法。通过结合传统图像分析技术与现代机器学习方法,如圆形霍夫变换裁剪、支持向量机(SVM)信息帧选择以及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实例学习(MIL)分类器,实现了从原始未编辑视频中自动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使用了在印度采集的眼底视频数据集,并通过迁移学习和数据增强策略提升了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检测可转诊视网膜病变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AUC ROC值达到0.84。未来计划扩展数据集并优化图像分析流程,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和召回率,为中低收入地区提原创 2025-07-09 12:44:32 · 0 阅读 · 0 评论 -
9、基于变形模板估计的自监督去噪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动检测
本博客介绍了两种医学图像处理的新方法。第一种是基于变形模板估计的自监督去噪框架,用于减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中的噪声和变形,通过结合BM3D预处理、非线性配准和Noise2Noise网络,在定量和定性评估中均优于现有方法。第二种是利用智能手机眼底视频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自动检测的新策略,结合圆形霍夫变换、支持向量机和注意力机制的多实例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的筛查。两种方法分别在OCT图像质量和疾病自动诊断方面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并为未来多模态成像与疾病检测的融合提供了思路。原创 2025-07-08 15:23:35 · 0 阅读 · 0 评论 -
8、视网膜血管分割与OCT图像去噪技术新进展
本博文介绍了视网膜血管分割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去噪技术的最新进展。针对视网膜血管分割任务,提出了CAG-Net模型,该模型通过预测模块和细化模块的级联结构,结合注意力UNet++(AU-Net++)和改进的损失函数,在多个数据集上取得了最先进的性能。对于OCT图像去噪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微分同胚模板估计和去噪的自监督框架,有效解决了眼球运动导致的结构变形和噪声相关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技术在医学图像分析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应用前景,有望提升眼科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原创 2025-07-07 14:40:33 · 1 阅读 · 0 评论 -
7、视网膜图像质量评估与血管分割的深度学习方法
本文介绍了两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SG-Net和CAG-Net,分别用于视网膜图像质量评估(RIQA)和血管分割。SG-Net通过结合血管和视盘分割模块,提升了质量评估的准确性;而CAG-Net通过级联注意力引导网络实现了更精确的血管分割。两种模型在多个数据集上表现优异,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并展望了未来在多模态数据融合和模型轻量化方面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06 12:27:25 · 0 阅读 · 0 评论 -
6、视网膜血管分割与图像质量评估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视网膜血管分割与图像质量评估的研究进展。研究涵盖了常用数据集(如DRIVE、CHASE DB1和HRF)的特性与训练流程,探讨了不同补丁大小对分割性能的影响,发现大补丁和多尺度训练能提升准确率并减少处理时间。同时,文章探索了高效的模型架构,如基于ResNet的编码器-解码器模型和VLight模型,通过Pixel Shuffle操作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技术降低计算成本,同时保持较高的分割精度。此外,文章还提出了一种结构引导的深度神经网络SG-Net,结合视网膜结构分割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并在EyeQ数据库原创 2025-07-05 16:11:10 · 0 阅读 · 0 评论 -
5、视网膜图像增强与血管分割技术:DeSupGAN与VLight架构解析
本文介绍了两种视网膜图像处理领域的先进技术:DeSupGAN和VLight架构。DeSupGAN通过多尺度特征提取和联合损失函数,能够有效去除视网膜图像的模糊并提高分辨率;而VLight架构结合多尺度补丁提取和高效网络设计,实现了精确的视网膜血管分割。这两种技术在医学图像分析、疾病诊断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原创 2025-07-04 12:55:21 · 0 阅读 · 0 评论 -
4、可解释眼科疾病分类的归因方法及视网膜眼底图像质量增强研究
本博客围绕眼科疾病分类的可解释性归因方法及视网膜眼底图像质量增强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比较了多种归因方法(如 LRP、DeepLIFT、SHAP 和 Occlusion)在模型鲁棒性、敏感性及临床解释性方面的表现,并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 DeSupGAN 方法,用于同时解决视网膜眼底图像的低分辨率和模糊问题。研究强调了以终端用户为中心的归因方法设计和图像增强技术的重要性,旨在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与效率。原创 2025-07-03 15:06:56 · 0 阅读 · 0 评论 -
3、眼科疾病检测与分类的深度学习方法研究
本博文探讨了深度学习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两大研究方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检测与分类,以及可解释性归因方法在眼科疾病分类中的应用。研究通过OCTA图像和迁移学习方法实现了DR的无创检测,并评估了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的泛化能力。同时,研究还分析了多种归因方法的性能,旨在提高深度学习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解释性和可信度。两个研究方向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深度学习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发展。原创 2025-07-02 11:36:44 · 0 阅读 · 0 评论 -
2、视网膜OCT分割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的深度学习方法
本博客探讨了深度学习在视网膜OCT层分割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检测中的应用。在视网膜OCT层分割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端到端可训练的LROA模块,显著提高了分割精度、重复性,并降低了重测变异性。实验验证了LROA模块在多个骨干网络上的有效性,例如LROA-U和LROA-S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基础模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研究中,利用转移学习和数据增强方法,从较小的OCTA数据集中准确分类DR和NoDR图像,模型在不同设备上也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研究表明,深度学习技术在眼科医学图像分析中具有巨大潜力,为临床诊原创 2025-07-01 16:57:18 · 2 阅读 · 0 评论 -
1、眼科医学图像分析前沿:OCT视网膜层分割新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视网膜层分割方法,通过结合生物启发的注意力机制和低秩定向注意力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分割中存在的预测边界不一致、空间连续性不足以及几何结构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该方法在多个临床数据集(包括RAPID研究、COMPASS研究和Duke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展现出高精度、良好的拓扑合理性和较强的泛化能力,为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的早期诊断与进展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原创 2025-06-30 14:31:22 · 1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