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实验分析
1 多旋翼飞行器建模基础
1.1 四元数优势
在多旋翼飞行器建模中,四元数具有显著优势。与欧拉角相比,四元数能保持方程的线性,避免奇异性问题,计算简单且适用于所有姿态。例如,描述四元数导数与飞行器机体角速度关系的方程(6.30)仅有四个未知变量,而用旋转矩阵表示的微分方程(6.14)有九个未知变量。因此,四元数在数值稳定性和计算效率上更胜一筹。
1.2 多旋翼飞行控制刚体模型假设
为方便建模,引入以下假设:
- 假设 1:多旋翼为刚体。
- 假设 2:质量和转动惯量恒定。
- 假设 3:多旋翼的几何中心和质心重合。
- 假设 4:多旋翼仅受重力和螺旋桨推力作用,重力沿 $o_e z_e$ 轴正方向,螺旋桨推力沿 $o_b z_b$ 轴负方向。
- 假设 5:奇数编号的螺旋桨逆时针旋转,偶数编号的螺旋桨顺时针旋转。
该模型与其他刚体动力学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螺旋桨产生的推力始终垂直于机身平面,即推力方向始终与 $o_b z_b$ 轴负方向一致。
1.3 刚体运动学模型
设多旋翼质心向量为 $e_p \in R^3$,可得 $e \dot{p} = e_v$,其中 $e_v \in R^3$ 表示多旋翼的速度。姿态运动学模型分为以下三种:
- 欧拉角模型 :基于假设 1,结合相关方程可得:
- $e \dot{p} = e_v$
- $\dot{\varPhi} = W \cdot b \omega$
- 旋转矩阵模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