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财阀治理视角下的CEO角色剖析
1. 朴正熙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与财阀发展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韩国为尽快填补产业空白,朴正熙政府直接管理整个国民经济,如同一家追求无尽多元化的多部门公司总部。其经济政策的核心议程包括:
- 大力培育出口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同时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外国竞争。
- 以重工业为核心构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
- 集中有限的国家资源,扶持少数有潜力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大财阀,并通过压低劳动力成本,明确支持具有成本优势的出口型财阀。
由于国内市场规模小,朴正熙政府积极推动出口,为财阀提供出口补贴。朴正熙总统在其19年的任期内,从未错过任何一次月度出口促进会议,这推动了韩国企业的快速国际化。同时,政府专注于发展重工业,如造船、汽车、钢铁、石化和电子等,这对于后发的欠发达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寻常的。例如,1968年浦项制铁(POSCO)的建设,使其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领先的钢铁厂之一,这种对重工业的重视促使韩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十大工业经济体之一。
财阀与威权政府形成了发展联盟。政府将有限资源集中投入到少数财阀,而财阀则需明确表示愿意并能够忠实遵循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这一时期,韩国财阀主要在国际市场的低端细分领域竞争,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口,其损失通过政府赋予的国内市场近乎垄断地位得到补偿。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于廉价劳动力成本在国际低端市场竞争一直是财阀的国际战略。
在这一快速经济发展时期,强大的政府严格控制着资源分配。与其他欠发达国家的威权政府不同,朴正熙政府成功地将有限的国家资源用于快速工业化。政府将稀缺的金融资源集中到少数大型财阀,为其提供独家融资、税收减免、出口优惠、资本货物进口补贴以及政府分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