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治理模式与CEO角色的演变
1. 三种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指的是规范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交易的潜在规则、原则或逻辑。自19世纪晚期现代工业社会诞生以来,市场和层级制一直是两种核心的治理结构。
- 市场治理 :指独立经济行为主体之间自愿的横向商品和服务交换。各方仅根据自身利益决定是否参与交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交易中,价格是调节供需的唯一机制,选择交易方的唯一标准是价格表现。这是一种典型的基于结果的控制系统,生产过程完全由各方自主决定。
- 层级治理 :指基于更高层级权威的命令,两方之间进行的经济商品交换。在层级治理结构下,直接参与交易的两方没有自主拒绝高层级权威命令的交易的权力。权威是层级治理中行为主体之间的调节机制,高层级的第三方可以将自己的选择强加给直接参与交易的两个低层级行为主体。
- 网络治理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网络作为第三种治理结构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引起关注,它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或补充了现有的市场和层级治理结构。这一现象得益于东亚国家(如韩国和日本)企业的出色表现。韩国财阀和日本企业集团中独立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接近网络结构形式,既不同于纵向一体化企业的层级治理,也不同于现货交易的市场治理。网络治理的关键特征包括独立企业之间长期的重复合作关系、基于信任和互惠的合作调解、基于企业互补性的联合效用追求、自愿和横向合作以及可渗透的边界。
下面用表格总结三种治理结构的特点:
|治理结构|交易主体关系|调节机制|决策自主性|典型案例|
| ---- | ---- | ---- | ---- | ---- |
|市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