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gres8guard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66、机器学习基础概念与方法解析
本文系统梳理了机器学习的基础概念与核心方法,涵盖常见模型(如自编码器、自回归模型、GAN、VAE等)、学习理论(PAC学习、统计学习理论、VC维等)、学习范式(监督、无监督、强化、自监督学习)以及关键原则(如偏差-方差困境、风险最小化)。文章还分析了不同模型与学习范式的关系,探讨了实际应用中的模型选择、复杂度平衡等问题,并通过流程图展示了典型的机器学习流程。最后展望了多模态学习、可解释性、联邦学习和量子机器学习等未来趋势,为深入理解与应用机器学习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10-09 07:59:51 · 41 阅读 · 0 评论 -
65、机器学习中的关键概念与技术
本文系统介绍了机器学习中的关键概念与核心技术,涵盖降维方法如Isomap、t-SNE和深度自动编码器,详细解析了数据集的构成与划分、训练/验证/测试集的作用,以及标注与真实标签的意义。文章还阐述了手工特征与学习特征的区别,讨论了数据维度、归一化(最小-最大、Z-score、L1/L2)和正则化(L1、L2、弹性网络)的原理与应用,并强调了基线模型在模型评估中的重要性。通过流程图和表格形式直观展示了相关流程与方法对比,为深入理解和实践机器学习提供了坚实基础。原创 2025-10-08 14:58:06 · 26 阅读 · 0 评论 -
64、降维算法:多维尺度分析及典型算法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维尺度分析(MDS)及其主要类型,包括经典MDS、度量与非度量MDS以及广义MDS,并通过实例演示了经典MDS的计算过程。文章进一步讲解了多种典型降维算法,如Isomap、LLE、SNE和t-SNE的核心思想、数学原理及优缺点,对比了各算法在不同类型数据上的适用场景。最后提供了算法选择建议和在图像识别、基因分析、推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并合理应用降维技术。原创 2025-10-07 13:32:26 · 33 阅读 · 0 评论 -
63、降维任务中的非线性与深度降维方法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中的降维技术,重点解析了非线性降维与深度降维方法。内容涵盖距离矩阵法、核方法、流形学习、邻域嵌入等非线性方法,以及深度自编码器和变分自编码器等深度学习方法,并介绍了主成分分析(PCA)、多维尺度分析(MDS)等典型算法的原理与应用。文章还提供了算法选择指南、评估指标、Python实现示例及未来展望,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并应用各类降维技术于实际场景中。原创 2025-10-06 15:35:38 · 49 阅读 · 0 评论 -
62、聚类与降维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聚类与降维两大重要数据处理技术。在聚类部分,介绍了轮廓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评估聚类质量中的作用,并列举了聚类在数据挖掘、医学、商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在降维部分,系统阐述了高维数据面临的挑战及降维的基本原理,详细讲解了特征选择与特征提取的区别,以及线性降维(如PCA、LDA)、非线性降维(如Isomap、LLE)和深度降维(如深度自动编码器、变分自动编码器)等主流方法的特点与适用场景,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概览与实践指导。原创 2025-10-05 14:23:12 · 34 阅读 · 0 评论 -
61、聚类评估指标全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了多种聚类评估指标,包括基于信息论的互信息(MI)、归一化互信息(NMI)和调整互信息(AMI),适用于不同数据分布场景的Fowlkes-Mallows指数与V-Measure,以及无需真实标签的内部评估指标Calinski-Harabasz指数(CHI)和Davies-Bouldin指数(DBI)。文章详细介绍了各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适用场景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了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建议与操作流程,帮助读者更准确地评估聚类结果质量。原创 2025-10-04 14:03:02 · 134 阅读 · 0 评论 -
60、聚类算法:原理、方法与评估指标
本文系统介绍了聚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典型方法及其评估指标。涵盖k-均值、高斯混合模型、DBSCAN和密度峰值聚类等主流算法,详细分析其步骤与特点,并深入讲解外部与内部聚类评估指标,如ARI、AMI、FMI、V-Measure、CH指数、DB指数和轮廓系数。结合数据规模、形状、噪声等因素,提供了聚类算法选择的实用建议,帮助读者在实际应用中优化聚类效果。原创 2025-10-03 11:55:24 · 95 阅读 · 0 评论 -
59、聚类算法:经典与新经典方法解析
本文系统解析了经典与新经典的聚类算法。经典方法包括基于质心(如k-means)、分布(如GMM)、密度(如DBSCAN)和网格的聚类,适用于不同数据结构;新经典方法则融合量子理论、谱图理论、群体智能和深度学习,如量子聚类、谱聚类、PSO聚类和深度聚类,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非凸、高维和大规模数据集。文章还对比了典型算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为聚类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了全面指导。原创 2025-10-02 14:57:47 · 52 阅读 · 0 评论 -
58、回归与聚类:损失函数、算法及应用全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了回归与聚类任务中的核心概念、算法及应用。在回归部分,介绍了多种损失函数如MAE、MAPE、MBE、RAE、RSE、Huber损失、Log-Cosh损失和决定系数,并阐述了其数学定义与适用场景;同时列举了回归在经济、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聚类部分,详细讲解了聚类的定义、工作原理、硬/软聚类、线性/非线性聚类分类,以及基于层次、质心、密度等经典方法,重点介绍了k-means、DBSCAN、高斯混合聚类和密度峰值聚类等典型算法,并提供了常用评估指标及其含义。最后总结了聚类的整体流程与实际应用原创 2025-10-01 15:42:38 · 25 阅读 · 0 评论 -
57、回归任务:典型算法与损失函数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回归任务中的典型算法与常用损失函数。重点讲解了套索回归和贝叶斯回归的数学原理与参数估计方法,并系统梳理了包括MSE、RMSE、MAE、MAPE、MBE、RAE、RSE、Huber损失、对数双曲余弦损失和决定系数在内的多种回归损失函数,分析其特点与适用场景。文章还提供了损失函数选择建议及完整的回归建模流程,结合mermaid流程图直观展示从数据准备到模型优化的全过程,为回归模型的构建与评估提供了全面指导。原创 2025-09-30 15:09:45 · 19 阅读 · 0 评论 -
56、典型回归算法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元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岭回归和套索回归四种典型回归算法的原理与应用。涵盖了每种算法的数学表达、适用场景、参数估计方法及优缺点,并通过流程图和对比表格帮助读者理解不同算法之间的差异。文章还探讨了实际应用中的算法选择策略、性能评估指标(如MSE、RMSE、R²)以及调整参数λ的选择方法,旨在为数据科学从业者提供全面的回归分析指导。原创 2025-09-29 14:43:19 · 18 阅读 · 0 评论 -
55、回归任务全面解析:原理、元素与典型算法
本文全面解析了回归任务的基本原理、核心元素及典型算法。从形式化描述和图示说明入手,深入探讨了单变量与多变量、线性与非线性、参数与非参数回归的区别,并介绍了插值与外推的概念及其风险。重点讲解了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型构建、参数估计方法,并概述了多项式回归、岭回归、套索回归和贝叶斯回归等典型算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通过对比分析,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回归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际问题中的算法选择提供指导。原创 2025-09-28 11:45:45 · 24 阅读 · 0 评论 -
54、机器学习中的分类与回归评估及应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机器学习中分类与回归任务的核心概念、评估指标及实际应用。在分类部分,涵盖了特异性、F1分数、P-R曲线、ROC曲线和马修斯相关系数等性能评估方法,并展示了其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回归部分,阐述了回归问题的定义、模型形式、底层假设,介绍了多元线性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等常用算法,以及MSE、MAE、Huber损失等损失函数,同时列举了其在金融、医疗、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文章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分类与回归的关键技术与实践路径。原创 2025-09-27 10:15:11 · 27 阅读 · 0 评论 -
53、分类任务中的损失函数与评估指标
本文系统介绍了分类任务中的常用损失函数与评估指标。内容涵盖0-1损失、逻辑损失、指数损失、合页损失和交叉熵损失等主要损失函数,详细解释其数学表达式及适用场景。在评估指标方面,介绍了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P-R曲线、ROC曲线以及Matthews相关系数,并通过混淆矩阵术语和mermaid流程图直观展示各指标关系。文章还提供了针对数据集平衡性与实际需求的评估指标选择策略,帮助读者根据具体任务合理选用损失函数与性能评估方法。原创 2025-09-26 12:56:28 · 25 阅读 · 0 评论 -
52、分类算法与损失函数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种经典分类算法的原理与应用,包括朴素贝叶斯、自适应提升(AdaBoost)、支持向量机(SVM)和基于softmax的人工神经网络。文章深入解析了各算法的数学模型、操作步骤及适用场景,并对比了它们在复杂度、可扩展性和训练时间等方面的特性。同时,探讨了常见损失函数如交叉熵、0-1损失和Hinge损失的作用与选择策略,提供了分类算法选型的流程图与实践建议,旨在帮助读者系统掌握分类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原创 2025-09-25 09:27:49 · 14 阅读 · 0 评论 -
51、机器学习分类任务全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了机器学习中的各类分类任务,涵盖多标签与多类分类的区别、不平衡数据的处理方法、线性与非线性分类的原理,以及硬分类与软分类、懒惰分类与急切分类的对比。文章还详细介绍了逻辑回归、朴素贝叶斯、AdaBoost、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典型分类算法,结合公式与图示深入浅出地讲解其工作机制。最后总结了各类算法的适用场景,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原创 2025-09-24 15:16:07 · 20 阅读 · 0 评论 -
50、机器学习中的分类任务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机器学习中的分类任务,涵盖分类问题的定义、工作原理、基本类型(一类、二类、多类分类)、典型算法(如逻辑回归、朴素贝叶斯、SVM、神经网络等)、常用损失函数及评估指标(如准确率、F1分数、ROC曲线等)。文章还通过形式化描述和图示说明了分类模型的训练与测试过程,并探讨了其在图像识别、医疗诊断、金融风控、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系统性地梳理了分类任务的核心概念与技术方法。原创 2025-09-23 16:01:05 · 26 阅读 · 0 评论 -
49、机器学习中的几种学习范式
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中的三种重要学习范式:迁移学习、自监督学习和n-样本学习。迁移学习通过复用源模型知识提升目标模型性能,可分为基于标签和空间设置的多种类型;自监督学习利用伪标签从无标注数据中学习表示,是构建常识推理AI的关键方向;n-样本学习涵盖零样本、单样本和少样本学习,模拟人类从极少量样本中快速学习的能力。文章还结合典型方法、流程图和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了各范式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前景。原创 2025-09-22 12:30:06 · 25 阅读 · 0 评论 -
48、机器学习中的元学习与迁移学习
本文系统介绍了机器学习中的元学习与迁移学习两大准范式。元学习,即‘学会学习’,旨在通过获取元知识训练元模型以快速适应新任务;迁移学习则通过将源模型的知识迁移到目标模型,解决数据稀缺和模型训练效率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两者的定义、原理、分类、应用场景,并对比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最后展望了未来在自动驾驶、医疗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前景。原创 2025-09-21 16:12:15 · 36 阅读 · 0 评论 -
47、机器学习中的集成学习:原理与方法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机器学习中的集成学习原理与方法,涵盖其发展历史、定义、组合模式(并行与顺序、同质与异质)、主流集成方法(提升、装袋、堆叠)以及回归和分类任务中的结果集成策略(平均与投票方案)。文章还提供了Python代码示例、优缺点分析、选择建议及未来发展趋势,全面展示了集成学习在提升模型性能、泛化能力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与应用前景。原创 2025-09-20 12:36:27 · 39 阅读 · 0 评论 -
46、强化学习范式与深度强化学习全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了强化学习中的资格迹机制与深度强化学习的核心算法。首先介绍了资格迹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时间信用分配中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了前向视图与后向视图的理论基础与实现差异,揭示了TD(λ)如何统一TD学习与蒙特卡罗方法。随后系统阐述了深度Q网络(DQN)及其关键创新——经验回放与目标网络,进而介绍了一系列改进算法如Double DQN、Dueling Network、DDPG、A3C等,涵盖离散与连续动作空间的应用。文章还对比了多种强化学习算法的适用场景,提供了根据问题特征选择合适算法的决策路径,并分析了其原创 2025-09-19 16:44:34 · 26 阅读 · 0 评论 -
45、强化学习中的蒙特卡罗学习、时间差分学习与资格迹机制
本文深入探讨了强化学习中的核心方法:蒙特卡罗学习、时间差分学习以及资格迹机制。蒙特卡罗学习通过完整情节的回报平均来估计价值函数,适用于episodic任务;时间差分学习结合了蒙特卡罗和动态规划的优点,能够实时自举更新,包括SARSA和Q-学习等代表性算法;资格迹作为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机制,从前向视图和后向视图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后向视图因计算高效而广泛应用于实际场景。文章还对比了各类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情境,为强化学习算法的选择与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9-18 10:22:20 · 21 阅读 · 0 评论 -
44、强化学习范式与动态规划详解
本文深入探讨了强化学习范式与动态规划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从无模型方法中的探索-利用困境出发,对比了在线策略与离线策略的学习机制,并梳理了基于模型与无模型方法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框架下的层次结构。文章详细解析了动态规划中的价值迭代与策略迭代算法原理及异步动态规划的优化思路,同时比较了二者在收敛性、计算复杂度等方面的差异。此外,还介绍了强化学习中常用的探索策略、实际应用挑战及应对方法,并展望了深度强化学习、多智能体系统和基于模型方法的发展趋势,为理解和应用智能决策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方向。原创 2025-09-17 09:35:09 · 16 阅读 · 0 评论 -
43、强化学习相关元素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强化学习的核心元素,包括折扣因子γ对回报计算的影响、状态价值函数和状态-动作价值函数的定义与作用、贝尔曼方程在求解最优策略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基于模型与无模型方法的区别与应用。文章还探讨了各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应用中的参数选择与计算复杂度问题,并展望了强化学习结合深度学习、多智能体系统及模型融合的发展趋势,为理解和应用强化学习提供了全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9-16 10:11:45 · 19 阅读 · 0 评论 -
42、无监督学习与强化学习范式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无监督学习与强化学习两大机器学习范式。在无监督学习方面,介绍了从VAE、GAN到扩散模型及2023年OpenAI提出的高效一致性模型的发展脉络,并梳理了关键研究论文与技术演进路径。在强化学习方面,回顾了其从古代行为主义到现代计算强化学习的三个发展阶段,详细阐述了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策略、返回值等核心概念,并对比了基于模型与无模型的学习方法。文章最后总结了两种范式的异同,展望了融合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前沿追踪的学习建议,为理解与应用这两大范式提供了系统性框架。原创 2025-09-15 16:05:38 · 16 阅读 · 0 评论 -
41、无监督学习中的自回归模型与扩散模型
本文深入探讨了无监督学习中的两类重要生成模型:自回归模型与扩散模型。详细介绍了k阶自回归模型和深度自回归模型的原理、训练方式及应用,如PixelCNN、WaveNet和Transformer解码器;同时阐述了扩散模型的起源、前向与反向扩散过程、训练机制及其在图像生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文章还对比了两种模型的本质差异,提供了模型选择建议,并展望了它们在金融、气象、医学影像、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与未来发展趋势。原创 2025-09-14 15:32:20 · 35 阅读 · 0 评论 -
40、生成式模型:从变分自编码器到自回归模型
本文系统介绍了生成式模型的核心方法,包括变分自编码器的重参数技巧、生成对抗网络的工作原理与训练过程、归一化流模型的概率变换机制以及自回归模型的时间序列建模能力。文章还对比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展示了其在图像、音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模型融合、可解释性提升、多模态生成与强化学习结合等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9-13 16:10:49 · 24 阅读 · 0 评论 -
39、无监督学习范式:能量模型与自编码器模型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无监督学习中的两类重要模型:能量模型与自编码器模型。在能量模型部分,介绍了玻尔兹曼机、受限玻尔兹曼机和深度玻尔兹曼机的结构、能量函数定义及训练方法,并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在自编码器部分,系统解析了自编码器及其多种变体,包括欠完备自编码器、稀疏自编码器、去噪自编码器和变分自编码器,涵盖其工作原理、损失函数与核心特点。文章通过公式、流程图和对比表格全面展示了这些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价值,为理解无监督特征学习与生成建模提供了系统性视角。原创 2025-09-12 16:23:07 · 17 阅读 · 0 评论 -
38、无监督学习范式:原理、任务与生成模型
本文系统介绍了无监督学习的基本原理、经典任务(聚类、降维、关联)及其现代发展,重点探讨了生成模型在多媒体内容生成中的关键作用。文章详细分析了能量模型、自编码器、GAN、归一化流、自回归模型和扩散模型等典型生成模型的工作机制与优势,并展示了无监督学习在数据挖掘、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和异常检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最后展望了无监督学习与多范式融合、更强生成能力及跨领域应用的未来趋势,强调其在实现真正人工智能中的核心地位。原创 2025-09-11 16:06:55 · 20 阅读 · 0 评论 -
37、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无免费午餐定理与无监督学习
本文探讨了机器学习中的三大核心主题:监督学习、无免费午餐定理与无监督学习。首先介绍了在无标记样本下进行结构化预测的新型监督学习方法,并通过自由落体跟踪等实验验证其有效性;接着系统阐述了无免费午餐定理的起源、含义及两个子定理,揭示了算法性能的理论边界;随后详细解析了无监督学习的定义、工作原理、经典任务如聚类、降维和异常检测,并进一步介绍了能量模型、自编码器、GAN、归一化流、自回归模型和扩散模型等前沿生成模型。文章最后强调这些内容共同构建了机器学习的重要知识体系,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原创 2025-09-10 10:33:03 · 21 阅读 · 0 评论 -
36、监督学习范式:原理、风险与变体
本文系统阐述了监督学习范式的核心原理,包括偏差-方差分解与风险最小化原则(期望风险、经验风险和结构风险最小化),深入分析了监督学习的三大变体:弱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无标签监督学习的特点、适用场景及应用案例。文章通过理论推导、流程图和性能比较,展示了在标记数据有限或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不同学习范式提升模型性能,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如多模态融合、与强化学习结合及自适应策略,为实际机器学习任务提供了选型依据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9-09 10:16:51 · 19 阅读 · 0 评论 -
35、监督学习范式:原理、任务与偏差 - 方差问题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监督学习范式的基本原理、经典任务及核心挑战——偏差与方差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监督学习的形式化定义与操作流程,随后阐述了分类、回归和排序三大典型任务,并重点分析了偏差与方差的概念、权衡关系及其对模型性能的影响。通过偏差-方差分解,揭示了模型预期泛化误差的构成,为优化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原创 2025-09-08 13:06:00 · 65 阅读 · 0 评论 -
34、机器学习中的决策类型与范式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机器学习中的决策类型与学习范式。文章首先介绍了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及其扩展POMDP,随后详细阐述了单阶段决策、多阶段决策和顺序决策三种行为决策类型,并通过表格对比其特点。接着,文章系统梳理了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三大主要机器学习范式,重点分析了监督学习的经典任务、性能保障因素及其变体,并探讨了元学习、迁移学习等准范式。最后,结合无免费午餐定理,强调了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算法的重要性,为理解和设计机器学习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原创 2025-09-07 09:32:44 · 26 阅读 · 0 评论 -
33、行为决策模型:从理论到应用
本文系统探讨了行为决策过程、贝叶斯决策模型和马尔可夫决策模型等核心决策理论。从圣彼得堡悖论引出期望效用理论,介绍了决策过程的形式化定义与最大期望效用原则,并通过面包店生产决策实例加以说明。随后深入解析贝叶斯决策理论及其网络模型,强调其在处理不确定性信息中的优势。接着阐述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与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POMDP)的定义、求解方法与应用场景。最后比较不同模型的特点并提出选择流程,展望了决策模型与深度学习融合、多智能体协同及实时优化等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9-06 10:01:00 · 41 阅读 · 0 评论 -
32、行为学习与决策理论解析
本文系统解析了行为学习与决策理论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从反应性条件作用与Rescorla-Wagner模型出发,探讨了效果律与操作条件作用的形成机制,并深入分析了四种强化程序对行为塑造的影响。在决策理论部分,介绍了规范、描述性和规定性决策的分类,结合圣彼得堡悖论揭示人类在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心理。文章进一步形式化了智能体的行为决策过程,并展示了该理论体系在教育、市场营销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潜力。原创 2025-09-05 09:56:29 · 22 阅读 · 0 评论 -
31、机器学习中的行为框架与相关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机器学习领域中的行为框架及其相关研究进展,涵盖前沿研究成果如DeepProbLog、因果表示学习和神经符号AI,并系统介绍了行为主义学说、行为心理学分支、经典与操作性条件作用、效果律及行为决策理论。文章还探讨了单阶段、多阶段与顺序决策模型,结合贝叶斯和马尔可夫决策方法,展示了行为学习理论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09-04 15:44:12 · 25 阅读 · 0 评论 -
30、因果学习与神经符号学习:机器学习的新前沿
本文探讨了因果学习与神经符号学习作为机器学习新前沿的核心理念与发展前景。因果学习通过干预与反事实推理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与分布外泛化能力,而神经符号学习结合神经网络的感知优势与符号系统的逻辑推理能力,推动AI向更高级认知迈进。文章分析了二者的方法、挑战与关联,并展望了其在理论完善、跨领域应用及技术融合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9-03 09:32:14 · 33 阅读 · 0 评论 -
29、机器学习中的逻辑、规则与因果学习
本文探讨了机器学习中的三种重要范式:概率逻辑编程、规则学习和因果学习。概率逻辑编程结合逻辑与概率,有效处理不确定性知识;规则学习通过关联规则、决策树等方法发现数据间的关联模式;因果学习则深入分析因果关系与因果推理,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与决策能力。文章介绍了各领域的核心概念、典型算法与应用前景,展现了它们在推动机器学习向更智能方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原创 2025-09-02 10:20:13 · 18 阅读 · 0 评论 -
28、逻辑学习:符号框架下的机器学习探索
本文探讨了符号框架下的逻辑学习在机器学习中的理论与应用,重点分析了演绎学习、归纳学习和溯因学习三种基于逻辑推理的学习模式。文章介绍了各自的推理基础、形式化描述及学习过程,并通过mermaid流程图对比其差异。同时,阐述了逻辑编程语言(如Prolog)及其在机器学习中的扩展方法——归纳逻辑编程(ILP),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和形式化模型。整体上,逻辑学习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可解释性强、结构清晰的知识获取路径,是连接符号主义与认知智能的重要桥梁。原创 2025-09-01 15:20:06 · 19 阅读 · 0 评论 -
27、符号框架与形式逻辑: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石
本文探讨了符号框架与形式逻辑作为人工智能理论基石的重要作用。从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出发,回顾了经典AI(GOFAI)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深度学习的融合趋势。文章系统介绍了形式逻辑的分类与核心内容,包括命题逻辑、一阶逻辑以及模态逻辑、模糊逻辑和描述逻辑等非经典逻辑,并阐述了演绎、归纳与溯因三种逻辑学习模式及其在逻辑编程中的实现。最后,分析了符号系统在知识表示、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中的应用,讨论了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在混合智能系统与可解释AI中的广阔前景。原创 2025-08-31 12:16:11 · 14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