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gres8guard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22、并行计算模型与红黑树平衡比研究
本文探讨了并行计算模型与红黑树平衡比的理论与应用。在并行计算方面,分析了顺序一致性、弱一致性、释放一致性和新提出的位置一致性等内存模型,并介绍了融合宏数据流与冯·诺依曼模型优点的代码片执行模型及其发展历程和实际应用。同时,提出了并行图灵机模型(PTM),建议通过模拟器验证其实用性与通用性。在红黑树研究方面,回顾了其发展历史,深入分析了最大红色节点数的计算方法与红黑节点比例,并展示了动态规划算法从O(n²logn)到时间O(n)、空间O(logn)的优化过程。研究成果为并行系统设计与数据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原创 2025-10-24 02:19:38 · 13 阅读 · 0 评论 -
21、迈向并行图灵机模型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码片(codelets)和代码片图(codelet graphs)的新型并行图灵机模型(PTM),以克服传统图灵机在并行计算建模中的局限。该模型采用事件驱动的执行方式,通过代码片图明确表达并行性和数据依赖,结合共享内存与层次化互连网络的抽象架构模型(CAM),支持非抢占式原子执行,提升了对现代并行硬件的适配性。文章详细阐述了模型的构成、运行机制及确定性属性,并通过反转并清零内存内容的示例展示了其工作流程,表明该模型在保持理论严谨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实践潜力。原创 2025-10-23 10:26:04 · 17 阅读 · 0 评论 -
20、深度学习超参数重要性量化与并行图灵机模型探索
本文探讨了深度学习中超参数重要性的量化方法QIM与并行计算中的并行图灵机模型(PTM)的构建。QIM基于Plackett-Burman(PB)设计,通过少量实验高效评估超参数的重要性,并在Lenet和Auto-encoder模型上结合CIFAR10与MNIST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误差控制在5%-15%之间,且时间成本比传统ANOVA方法低3倍。同时,文章提出并行图灵机模型(PTM),旨在解决当前并行计算缺乏统一理论模型的问题,强调并行程序执行模型(PXM)和抽象架构模型为两大基石,为未来并行计算的发展原创 2025-10-22 12:02:33 · 24 阅读 · 0 评论 -
19、数据挖掘与推荐模型及深度学习超参数量化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数据挖掘与深度学习领域的三项重要研究进展:基于公交智能卡数据的轨迹模式挖掘方法,用于优化公交线路规划;提出基于本体的细粒度众包模型(FCM),通过特征本体三元组和服务决策树实现精准服务推荐;以及快速量化深度学习超参数重要性的QIM方法,显著提升模型调优效率。研究表明,这些方法在交通规划、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模型优化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并对未来跨领域融合、模型扩展及实际应用推广提出了展望。原创 2025-10-21 09:27:38 · 20 阅读 · 0 评论 -
18、基于公交智能卡数据的跨区域公交线路频繁出行模式挖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公交智能卡数据的跨区域公交线路频繁出行模式挖掘方法(MCFTP)。通过DBSCAN算法对乘客上下车时空特征进行聚类,有效识别通勤者,并构建森林结构组织轨迹数据以提升挖掘效率。设计了FBPT4BL模式挖掘算法,结合最小支持度、出行长度与负载阈值,提取高频长距离跨区域出行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匹配率和时间复杂度方面表现优异,适用于公交线路优化与实时调度,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原创 2025-10-20 16:57:52 · 17 阅读 · 0 评论 -
17、基于Spark的快速高效混合推荐系统与公交线网规划研究
本文研究了基于Spark的快速高效混合推荐系统与利用公交智能卡数据进行跨区域公交线路规划的方法。在推荐系统方面,提出一种结合多种算法、通过聚类优化权重并在Spark平台上实现并行处理的混合推荐模型,显著提升了大规模数据下的推荐准确性与执行效率。在交通规划方面,定义了新的旅行模式FBPT4BL,并设计两阶段方法从不完整轨迹数据中挖掘通勤者出行规律,进而生成并优化跨区域公交线路。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在真实数据集上的有效性与优越性,为智能交通与个性化推荐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未来工作将聚焦于算法扩展、动态因素建模原创 2025-10-19 14:47:58 · 17 阅读 · 0 评论 -
16、数据处理算法与混合推荐系统的性能优化
本文探讨了DSS分层抽样算法和基于Spark的混合推荐系统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与推荐性能优化中的应用。DSS通过分布式采样和元数据传输显著降低计算与通信成本,提升抽样效率和代表性;而基于Spark的混合推荐系统利用聚类分析与用户相似度优化权重分配,结合Spark的并行计算能力,在准确性、执行时间和可扩展性方面均实现显著提升。实验结果验证了两种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高效性,未来可拓展至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原创 2025-10-18 13:56:36 · 22 阅读 · 0 评论 -
15、DSS:可扩展且高效的分层抽样算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扩展且高效的分布式分层抽样算法DSS,旨在解决传统分层抽样方法在大规模数据环境下效率低、数据传输开销大等问题。DSS通过改进Spark-SQE算法,引入元数据驱动的收集-分散机制,显著减少了网络传输数据量,并将加权抽样阶段分布到各节点执行,提升了计算效率与可扩展性。实验结果表明,DSS在运行时间、传输成本和样本代表性方面均优于现有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分析场景。原创 2025-10-17 11:06:27 · 13 阅读 · 0 评论 -
14、异构平台上的流应用与大规模数据集分层抽样算法
本文探讨了异构平台上流应用的性能优化方法与大规模数据集的高效分层抽样算法DSS。通过分析数据传输比R和任务间的数据依赖关系,系统性地判断应用是否适合流式处理,并提出了针对完全独立型、伪依赖型和真依赖型应用的流式处理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在CPU-MIC平台上多流处理可带来最高达90%的性能提升。同时,介绍了DSS分层抽样算法,该算法在Spark上实现,能有效降低数据传输成本并提高采样效率,适用于海量数据场景。未来工作将聚焦于自动化流式处理框架构建、参数自适应调优及DSS算法的跨平台扩展。原创 2025-10-16 14:28:29 · 13 阅读 · 0 评论 -
13、GPU 溢出漏洞研究与异构平台多流应用分析
本文探讨了GPU溢出漏洞的研究现状与挑战,分析了栈、堆及整数溢出的安全隐患,并指出当前检测工具如CUDA-MEMCHECK的局限性。同时,研究了异构平台上多流机制对性能优化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数据传输分数R判断是否使用多流的方法,并根据任务依赖关系将代码分为非流式与流式类型,给出相应的流式处理策略。通过实验验证,多流可显著提升应用性能,最高达90%。研究为未来GPU安全防护和异构计算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原创 2025-10-15 10:04:18 · 21 阅读 · 0 评论 -
12、深入探究GPU溢出漏洞:风险与应对策略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CUDA架构的GPU溢出漏洞,涵盖栈溢出、堆溢出、结构体与整数溢出等多种安全风险。通过实验分析,揭示了不同内存空间和线程、内核间交互带来的潜在威胁,特别是并发内核间的堆利用问题。文章还评估了当前防御机制的缺失,并提出了加强内存管理、输入验证和内核隔离等应对策略,强调随着GPU计算广泛应用,构建安全的GPU运行环境至关重要。原创 2025-10-14 09:31:13 · 17 阅读 · 0 评论 -
11、SDN/OSPF混合网络多路径负载均衡与GPU溢出漏洞研究
本文研究了SDN/OSPF混合网络中的多路径负载均衡问题,提出基于不相交多路径和FPTAS的懒惰路由更新(LRU)算法,有效降低最大链路利用率,提升网络性能。同时,探讨了GPU在CUDA架构下的安全挑战,分析了栈溢出、堆溢出、整数溢出等漏洞的可行性与影响,并提出了边界检查、内存隔离和运行时监控等对策,为GPU安全防护提供参考。原创 2025-10-13 15:33:16 · 16 阅读 · 0 评论 -
10、IBB:用于HTCondor的改进型K资源感知回填平衡调度算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HTCondor的改进型K资源感知回填平衡调度算法(IBB),在BB算法基础上结合小型作业特性与系统整体资源信息,通过忽略小作业对资源不平衡的微小影响,并在单次遍历中回填多个符合条件的作业,显著提升了作业吞吐量和响应时间。实验表明,IBB在纯工作负载和混合工作负载下性能相比BB提升达60%,并在HTCondor实际环境中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与调度公平性。该算法为分布式系统的高效资源调度提供了新思路。原创 2025-10-12 16:36:07 · 14 阅读 · 0 评论 -
9、数据恢复与渲染时间预测的创新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提升去重备份系统恢复速度的动态自适应前向组装区域方法(DASM),该方法结合LRU与ASM优势,在块级与容器级缓存间实现动态权衡,显著提高恢复效率并对碎片变化具有强适应性。同时,提出一种基于统计模型的渲染时间预测方法,通过解析BLEND格式场景文件提取关键参数,利用J48决策树算法进行渲染时间分类预测,为渲染农场作业调度提供依据。实验表明,DASM相比传统方法提升恢复速度57%以上,J48在降低分类精度后预测准确率可达75.74%。两种方法分别在数据恢复与渲染调度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并原创 2025-10-11 16:49:26 · 15 阅读 · 0 评论 -
8、DASM:用于加速去重备份系统恢复速度的创新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动态自适应前向装配区方法(DASM)的创新技术,旨在解决去重备份系统中因碎片化导致的恢复速度下降问题。DASM通过集成多容器缓存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碎片化率自适应分配前向装配区与容器缓存的空间,显著提升了数据恢复效率。实验表明,DASM在不同缓存大小和备份流下相比传统LRU和ASM方法,恢复速度最高提升达58.9%和57.1%,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和适应性。原创 2025-10-10 16:40:46 · 16 阅读 · 0 评论 -
7、提升备份与检查点性能的创新技术
本文介绍了一种提升备份与检查点性能的创新技术,提出基于应用的粗粒度增量检查点技术(ACCK),通过分析内存访问模式,动态调整监控粒度以显著降低监控开销,并结合大页面支持优化TLB性能。实验表明,ACCK在多数应用中可实现高达10倍的监控开销改进,总体检查点性能提升2.56倍。同时,文章还介绍了DASM方法,用于加速基于去重的备份系统恢复速度,在不牺牲去重率的前提下显著提升读取性能。这些技术为高效的数据备份与系统容错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10-09 09:59:12 · 15 阅读 · 0 评论 -
6、混合内存管理与增量检查点技术优化
本文探讨了混合内存管理与增量检查点技术在提升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化策略。在混合内存管理方面,通过将新生区放入快空间及利用HMprof识别并分配成熟分区中的热点对象,显著降低运行时间;在增量检查点技术方面,提出基于应用的粗粒度增量检查点(ACCK)机制,通过放宽监测粒度和页面合并拆分操作,大幅降低监测开销,整体性能较传统方法提升2.5倍。结合两类技术的操作流程与综合应用建议,可有效优化大规模计算环境下的系统表现,并为未来大数据等场景提供技术支持。原创 2025-10-08 15:36:31 · 8 阅读 · 0 评论 -
5、管理语言运行时中混合内存的高效管理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混合内存管理方案,利用托管运行时中的分区放置和对象提升机制,结合离线性能分析工具HMprof,精准识别并标记热点对象,将其分配到快速内存空间以减少内存访问延迟。通过在Jikes RVM中实现该策略,并使用NUMA系统模拟混合内存环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DaCapo和SPECjbb等Java基准测试中平均性能提升达26%,显著优于默认的Linux内存策略。本方案避免了在线监控和数据迁移开销,且无需程序员干预,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原创 2025-10-07 16:46:37 · 12 阅读 · 0 评论 -
4、高效存储与内存管理技术探索
本文探讨了两种高效的存储与内存管理技术:HIRE方法用于降低NAND闪存系统的读写损耗,通过热度感知和电压优化显著提升性能并延长寿命;在托管语言运行时中,提出基于堆分区放置和热点对象晋升的混合内存管理策略,利用分代GC特性和LLC缺失分析,将高频访问数据置于快速内存,有效提升系统性能。两项技术均在不增加显著开销的前提下实现了效率优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10-06 10:07:43 · 14 阅读 · 0 评论 -
3、利用跨层热度识别提升闪存系统性能
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HIRE的综合方法,通过利用跨层热度识别信息来提升NAND闪存系统的读取性能和耐久性。该方法在缓冲区管理器中设计热度识别器,将数据页面分为读热、写热和混合热三类,并基于访问热度动态调整闪存单元的阈值电压:对读热数据提高电压以降低读取延迟,对写热数据降低电压以减少磨损,混合热数据则采用传统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HIRE在不牺牲写入吞吐量的前提下,平均减少读取响应时间43.49%,降低闪存磨损16.87%,显著提升了系统整体性能。原创 2025-10-05 09:29:04 · 7 阅读 · 0 评论 -
2、VIOS:基于闪存存储系统的变异感知 I/O 调度器
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NAND闪存存储系统的变异感知I/O调度器VIOS,通过构建全局芯片状态向量识别资源冲突,并结合分层批处理结构化队列与变异感知块分配策略,有效利用SSD内部多级并行性和块间速度差异,降低访问冲突延迟。实验表明,VIOS在不同磨损阶段、芯片数量和编程延迟下均显著优于NOOP和PIQ调度器,尤其在写密集型工作负载中提升明显,实现了更优的写入延迟和稳定的读取性能。原创 2025-10-04 09:14:26 · 16 阅读 · 0 评论 -
1、2016网络与并行计算国际会议相关技术解读
2016年网络与并行计算国际会议(NPC 2016)在西安举行,聚焦网络与并行计算领域的前沿技术。会议收录论文探讨了资源管理、大数据框架调度、异构系统及数据处理等主题。其中,亮点论文提出了一种变异性感知的I/O调度器VIOS,针对NAND闪存存储系统的工艺变异性问题,利用块间写入速度差异优化调度策略。VIOS通过红黑树结构管理块速度,并结合分层批处理队列和全局芯片状态向量,优先将冲突写入请求分配至高速块,显著降低写入延迟且不影响读取效率。该调度器可与现有算法兼容,展现出良好的性能提升潜力,为SSD存储系统优原创 2025-10-03 12:40:44 · 12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