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光束表征:M² 模型
1 非标准直径定义的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非标准”直径定义非常重要。随着 M² 值的增加,激光光束会呈现出侧边更陡、顶部更平的趋势。当 M² 值超过 10 时,这种效果会变得明显;当 M² 值达到 50 或更高时,光束轮廓可恰当地描述为“平顶帽”形状。对于这种光束,其直径明确,此时放弃标准定义(如 D₄σ、D₈₆₁ 等),直接测量“平顶帽”圆柱体的直径是合理的。而且,对于此类光束,针孔扫描显示半最大辐照度处的直径与 1/e² 水平处的直径差异不显著。在这种情况下,能通过总功率 86.5% 的孔径尺寸所得到的结果,不如能传输 95% 功率的孔径有意义,后者与能通过 98% 功率的孔径尺寸可能相差不大。对一系列 D₉₅ 测量值进行曲线拟合,可得到一组描述光束的有效参数,但这定义了一种新的“度量标准”,必须保持一致,不能将这些直径与通过不同方法或定义得到的直径混合使用。
2 直径定义之间的转换
2.1 直径转换算法的归一化
为了使直径转换算法得到广泛应用,需要对其进行归一化,自然的归一化方式是以与被测光束在同一谐振腔中产生的基模(即嵌入高斯光束)的直径为基准。利用相关公式,本质上可将直径转换问题转化为 M² 值的转换问题。
2.2 M² 的唯一性探讨
从数学意义上讲,光束质量 M² 并非唯一。例如,对于 M² = 1.1(二阶矩单位)的光束,经验丰富的激光工程师可能会猜测其组成为 90% 的基模(M² = 1)和 10% 的环形模(M² = 2),混合模的 M² 值为 (0.9) + 2(0.1) = 1.1,这种猜测是正确的。然而,对于 M² = 5 的光束,确定其纯模的比例就困难得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