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杰出的人,一个杰出的像,一个杰出的微笑,凡夫俗子难以说得真正的深透,虽然达-芬奇只是个凡夫俗子,据说还是一个中东奴隶的私生子,问题是我向来是英雄不问来历,只问功绩,至少大家公认莱奥那多是天才,是人间的精华,或者你干脆说是附着凡胎的神仙算了。早先已经写过了有关岸田刘生《丽子的微笑》的博文,这回再写它的原来引导的作品就有点心荒,怕写坏了对达-芬奇不敬。
五百年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出现的三杰是一个时代的幸运,中世纪的幽灵其实没有远去,但自由与科学的曙光却出现有天边,达-芬奇穿梭在佛罗伦萨与米兰两城,展开其科学与艺术的生涯,许多的作品出自此双城,圣母的光辉仍然是游离在社会上空,只不过是人性的解放获得初步的进展,从达芬奇众多的母子像中可以读出这一点,所有的神性已经与人本结合在一起了,或者你看到是凡胎,是活生生的人,或者其所反映的是圣母仙女在人间的这一现实,或者你领悟能力好点,能从图像中读到更多凡人无法读到的密码(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我想告诉诸位的是莱奥那多喜欢丰满的女性,这与我们大唐时代的风尚相仿佛,蒙娜丽莎的像同样是这种展示,或者如中东的女子一般的丰腴,此为恋母情结(俄荻浦斯情结)所然,中东的女子体型应该如此。如是此幅永远不能完成的作品成为其恋情媒介,或者那就是他灵魂的故乡,是他生命的寄托所在,故其故意不完成而带随于身,片刻不离,这让人想到老子的话“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莱奥那多的情感全部在那幅画中,所有的肉身全部的图像化了,精神化了,神话化了,神圣化了,他那天地之大,小我孤然的悲怆,因此图像而引起,那图像是人间母性、爱神、美神精华的高度摄取,耗费其十分旺盛的精力,故此为其生命之一部分,片刻不离。他在人间的奋斗,他雕塑,他造兵器,他画教堂画,他解剖,他设计--等等,没有温情的女人为伴,他孤寂,他落单,但他幸福,那幸福之源哪里来,来自那随身不离的永恒而神秘的微笑,那种笑,是他生母在其婴儿时报之的笑,是其养母在其成长时报之的笑,是蒙娜丽莎与他心心相印时报之以温情脉脉的微笑。
蒙娜丽莎应该是达-芬奇一见钟情的女子,为此他故意要求她到自己画室来画,接着又借口要背景引到黄昏的郊外,这时大家最好想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此东方的诗句来,所以原本的室内创作转变为初始的外光创作,达芬奇自己钟情画薄暮时分柔和的光,此时分亦是情人相会最好的时光啊,莱奥纳多画此伟大的作品时,那里是为客户,实际上画许多的圣母像都带有私心的,只不过有些画该放手宜放手罢了。朦胧的外光表现在此名画中,等于朦胧地发端了印象主义的萌芽,此是后话。
你要注意到的不仅是脸部的传神部分,含情的眼睛,微笑酒窝,性感的嘴角,同样要注意下部那一双传神的手,同样是画家倾心的部分,或者是性感十足的部分,是那个时代特定的感觉。对于蒙娜丽莎此双妙手,同样是让达-芬奇迷恋不已,要知道此温柔之手,幻化成生母之手时是五岁前朦胧的温馨记忆,接着是养母在成长中的爱抚,接着的是情人也就蒙娜丽莎本人的欲恋肌肤之亲,那些是莱奥纳多十分珍贵的温馨记忆,可以受用一生的,那幅画他不断的画时,仿佛不是在画,而是在爱抚着,那时分不出的是画人中爱抚他还是他爱抚画中人,这时你还是想想庄周梦蝶的故事吧,那样能真正深入理解我说的意思。伟大的艺术童年是无法超越,文艺复兴的杰出画作是后世无法超越,最伟大的人像是《蒙娜丽莎》同样让后世无法越过。
雷家林主要文章:《雷家林诗歌集录》、《雷家林词集》、《中国艺术散论~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说唐代书法》、《说宋朝书法四家~三蔡》、《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雷家林谈美国印象派》、《雷家林论日本艺术》、《雷家林谈德国绘画》、《雷家林谈荷兰绘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