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
文章平均质量分 50
普通网友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雷家林诗《江南咏》赏析
雷家林,当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雷家林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在诗词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被誉为当代诗坛的佼佼者。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原创 2024-11-16 12:47:18 · 773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鹧鸪天-秋莲》赏析
雷家林,当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鹧鸪天-秋莲》是他2010年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雷家林主要文章:《雷家林诗歌集录》、《雷家林词集》、《中国艺术散论~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说唐代书法》、《说宋朝书法四家~三蔡》、《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雷家林谈美国印象派》、《雷家林论日本艺术》、《雷家林谈德国绘画》、《雷家林谈荷兰绘画》等。原创 2024-11-15 18:27:04 · 162 阅读 · 0 评论 -
AI智能解读雷家林诗歌《西凉府》
整体来看,这段文字通过描绘沙漠的壮丽景象和残城的凄凉,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视一弯碧水,鸿雁其舞,西风惊呼。他认为,那些曾经的征战如今都已变得渺远,而那些用泥土筑成的城墙,又何曾真正坚固过呢?”这几句描绘了广袤无垠的沙漠景象,夕阳沉默,沙土无边,营造出一种孤寂、苍茫的氛围。”接下来,诗人的目光转向了残破的城墙和蔓延的野草,心中涌起了对古今历史的深深感慨。这是一段充满诗意与历史感的文字,描述了一幅荒凉而又壮丽的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原创 2024-11-15 17:01:01 · 755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念奴娇-湘西》赏析
去年的草垛旁边,新生的绿草不断生长,生机勃勃。如“山泉清洌,流鱼见底,鹅卵石水鸣”,清澈的山泉、游动的鱼儿、发出声响的鹅卵石,这些细致的描写仿佛是作者从记忆深处挖掘出的珍贵画面。《念奴娇-湘西》是他的一首代表作,通过对湘西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峥嵘的岫岩和如茵的草甸,一刚一柔,相互映衬,丰富了湘西的地貌和景观,也体现出作者记忆中的湘西是一个充满多样性和魅力的地方。上阕主要描写湘西的自然美景和作者年轻时的学习经历,下阕则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怀念。原创 2024-11-15 16:44:16 · 133 阅读 · 0 评论 -
抄写拙文:《读郑板桥画竹——象征意义的自画像》
雷家林主要文章:《雷家林诗歌集录》、《雷家林词集》、《中国艺术散论~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说唐代书法》、《说宋朝书法四家~三蔡》、《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雷家林谈美国印象派》、《雷家林论日本艺术》、《雷家林谈德国绘画》、《雷家林谈荷兰绘画》等。原创 2024-11-13 13:44:42 · 184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蝶恋花-蝉》赏析
雷家林,1964年生于湖南常德,祖籍湖南常德县(现鼎城区)。1977年至1980年就学于湖南省艺术学校舞台美术科,从师李朋林、王新隆等人。1981年入长沙西区文化馆学习半年,从师朱辉、陆露音。1982年至1985年毕业于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雷家林在书法和文学领域都有所建树,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原创 2024-11-12 17:57:49 · 165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永遇乐 - 琴台》的艺术特色
长廊四望,兰草散香。流水静静,曲折回环。琴台如故,佳人在何方。昔年挥手,余音绕墙,推到无数教坊。霓裳曲,广陵之散,目送飞鸿弦脂芳。嶰谷天籁,流水高山。几音唱罢回首,四山皆响。妙女舞风,助音之幻想。昆仑之丘,阆苑之岛,妙乐仙云袅环。望遗台,鬓已星星,倍生惆怅。《永遇乐-琴台》首先,词的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雅的画面:“长廊四望,兰草散香。流水静静,曲折回环。”这里通过“长廊”、“兰草”、“流水”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长廊四望,视野开阔,兰草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流水静静地流淌,蜿蜒曲折,给人一种原创 2024-11-10 13:35:14 · 922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满江红~巾帼》赏析
西施:西施在吴越争霸的历史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西子恨,吴衰越兴,陶朱为友”描绘出西施虽然背负着让吴国衰败的“恨”名,但她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并且在故事结束后与范蠡(陶朱公)为友,侧面反映出西施也是一个充满智慧、能在复杂局势中生存并做出选择的女性。在当今社会追求性别平等的大环境下,这首词就像是一种呐喊,提醒人们女性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男女应该平等相待、携手共进,就像词中所说“爱红妆,更爱着武装,国无忧”,倡导女性既可以保持女性的柔美特质,又可以像男性一样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男儿坏事业,当自警透。原创 2024-11-10 11:29:29 · 1046 阅读 · 0 评论 -
人工智能对艺术类评论文章的影响
提示: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潜力,分析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和贡献,结合技术背景和行业经验,探讨所运用的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原创 2024-11-08 15:11:12 · 267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霜降日行书作品欣赏
这两首诗,都是王维的代表作,诗人描绘山水时,按照绘画的特征,布局画境中的各个意象,王维在画论中认为:“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山水诀》)而在《终南山》一诗中,一开始就有峰高山远之势:终南山主峰,用一个“近”字,造成峰与天欲相连之势,主峰高峻、巍峨之态呈现于读者眼前,接着以连绵的的终南山“连山”,用一个动词“到”,使群山仿佛出现奔驰之势,并不断地把人们的视野拉开,造成壮阔无比的绘画空间,让人们既感到山峰的高耸入云,亦感到千姿百态,不断远逝的山峦,与远在天际的大海遥遥相接。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原创 2024-10-24 20:04:30 · 169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水调歌头-南国早梅》赏析
总的来说,《水调歌头-南国早梅》通过对梅花和其他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值得细细品味。原创 2024-10-24 13:21:31 · 271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算子 - 黄叶》的艺术特色
黄叶谢世华,世外有人家。白墙粉色青黛瓦,回光夕阳下。小巷悠然飘姑花,灿然一红霞。闲闲渡头几村老,把酒话桑麻。《算子-黄叶》雷家林的《算子 - 黄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原创 2024-10-23 11:32:44 · 1002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行书自作文
雷家林行书自作文雷家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在书法方面,雷家林尤其擅长行书,并且创作了许多自作文的作品。以下是关于雷家林行书自作文的一些详细信息。雷家林的行书自作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艺术内涵著称。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注重形式美,更强调内在精神的表达。在技法上,雷家林的行书作品常常展现出一种虚灵空幻的感觉,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加大,行笔往往笔不到而意到,给人一种莲花宝相的庄严怡人之感6。雷家林的自作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传统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有对现代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他的原创 2024-10-21 18:18:02 · 1127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的艺术散文
雷家林的艺术散文主要聚焦于对中国传统书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的文章涉及多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如赵佶、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等人1。雷家林通过这些文章展现了对中国传统书画深厚的理解以及对艺术发展的独到见解。他的艺术评论不仅探讨了古代艺术家的风格特点和发展历程,还分析了他们的艺术成就如何影响后世,以及艺术在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所表现出的不同风貌。这些研究和评论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也促进了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和理解1。雷家林的艺术散文是其在艺术领域见解与感悟的独特文学呈现形式。原创 2024-10-20 16:10:55 · 884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迎新春 - 梅红》赏析
最后,“天老一年人何堪,鸿雁来去匆匆。身老时,问秦村,何处落桃红”这几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鸿雁的来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诗人也在思考,在年老之时,何处才是自己的归宿1。总的来说,《迎新春-梅红》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新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深入回答此问题。原创 2024-10-20 12:14:42 · 659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梅词》赏析
疏影一枝香妍,寒磨雪侵无言。满园不见众芳姿,凛霜雪傲意闲闲。冰莹自在天。先开唤醒群艳,春信千山飞传。喜袭兰菊松柏欣,清气同比夏中莲。花色任天然。雷家林《梅词》原创 2024-10-08 16:31:55 · 212 阅读 · 0 评论 -
请欣赏雷家林的词《湘水谣》
塞鸿是指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鸿雁,它们飞越湘江上空,似乎是在寻找归宿,这让诗人联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和远方的亲人。麓山青和桔子洲则是湘江边上著名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这些熟悉的地名唤起了对故乡的记忆。诗歌的开篇便是对湘江秋景的直接描写,"秋,黄花霜叶满山头,西风瑟,湘水无语流。《湘水谣》是一首描绘湘江景色的诗歌,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秋日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湘水谣》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秋日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江的秋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原创 2024-10-08 09:31:57 · 233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集
雷家林词集秋,黄花霜叶满山头,西风瑟,湘水无语流。秋,塞鸿衡云故乡游,麓山青,水激桔子洲。《湘水谣》满空寒气尚驻,山野吐出芳骨,点点红黄白,染就冷枝香树。归否,归否,鸿雁已知来路。《梅词》疏影一枝香妍,寒磨雪侵无言。满园不见众芳姿,凛霜雪傲意闲闲。冰莹自在天。先开唤醒群艳,春信千山飞传。喜袭兰菊松柏欣,清气同比夏中莲。花色任天然。《梅词》吾辈在庐山,不知山之样。万古蓝球何相,似明月这般。他星人看球殇,几度劫数魂荡,白骨境尤寒。苍茫天际上,何处是中央,一任圆舟泛。争王霸,造劫弹,演兵酣,费思量。嫦娥宫里霓裳,原创 2024-10-08 08:55:45 · 425 阅读 · 0 评论 -
解读雷家林词《临江仙·湖海泛舟》
泛舟江海逐闲云,千里快哉斯风。葱茏山色过眼新,水湄沙白处,鸥鸟落几重。那管浮生风雨荡,把酒醉意朦胧。沙里英雄土里龙,石矶夕照里,江畔只渔翁。【临江仙】(湖海泛舟)原创 2024-10-06 23:50:34 · 356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江城子--月夜》欣赏
雷家林词《江城子--月夜》欣赏月色迷蒙桂子香,雁影稀,秋水淡。天涯流落,谁可诉衷肠。抬望眼天边星火,人不见,情堪伤。 香消玉坠如叶落,终入土,两茫茫。红尘空幻,还把莲歌唱。三生石上缘有尽,不相见,也无妨。 《江城子--月夜》《江城子--月夜》解读 原文欣赏 《江城子--月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忧郁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原文及其意境的解读。 Plaintext 复制 月色迷蒙桂子香,雁影稀,秋水淡。 天涯流落,谁可诉衷肠。 抬望眼天原创 2024-10-06 16:11:45 · 270 阅读 · 0 评论 -
顾恺之《洛神赋图》--魏晋情爱的图像展示
文字的心理记录是流动的一个过程,而且由于文字只是抽象的符号,化为一个读者的形象是因人而异的,所谓不同的哈姆雷特便是道理。魏武的天下只有一个帝位,让曹植作了失落的文人,爱情同样是失手,心中的伤怀只能寄托在诗文中,也许《洛神赋》一文写得太优美而动情了,让顾恺之久久难以忘怀,故以其高超的丹青手笔,把这一美妙的故事描绘下来,当然,由于同情失落的王爷,顾氏在结尾画成王爷抱得美人归,这是符合中国人大团圆的美好心理,一定程度上为曹植鸣不平,让曹植在九泉之下获得宽慰。原创 2024-10-06 08:20:32 · 446 阅读 · 0 评论 -
谈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双妍的成因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君意难测,死没不知能入家山不,一切都没法确定,不安之情绪,愤闷不平,担心受怕,全渲泻在低昂三叹,恸哭而无泪的诗句中,诗在难堪的境遇写下,难有平和的意味,失态的心路被表露无遗,字的形态同样画出其心路的起伏,时而平缓,时而激越,行字时小时大,时而规矩时而放纵,如心电图的显现作者的心理迹象,与其书《前后赤壁赋》的心态平和仙气道气十足全然不同,是心绪真实的展现,是真的心理图画,与其文本也就是其诗融合无间,运行自己的诗文,理解自己的所言,字中表达的意味同样是高度的统一。原创 2024-09-23 15:12:09 · 388 阅读 · 0 评论 -
春叶之落,悲喜交欣
而杜子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天的落叶不同于秋天,有时春风不来,落叶仍无言而下,它是因为常绿乔木,比如樟树,杜英之类,长出新叶,老叶也就完成其使命,悄然落下,春叶之落,或在无风的阳和天,或在春风拂面时,或在春雨绵绵时,是呈现另一番的景象,它是春天诗意的一种。常绿乔木叶大者,如柞木,广玉兰,石楠,枇杷,落者稀,而樟,杜英叶细,落者众,它们都不象秋叶落者,比如枫,银杏那样,色泽落的纯粹,象银杏之黄叶谢世华,黄澄澄的,十分单一,春叶之落者,熟褐,褚石之色中杂有橄榄,墨绿,甚至中黄之色。原创 2024-09-22 11:30:42 · 287 阅读 · 0 评论 -
理学对中国文化与民族心理的毒害
宇宙既是吾心,吾心既是宇宙”。满清灭亡后,政权还在变更之中,西方思想确实冲击了理学的体系,但思想的侵袭,其实是好几百年的历史,无法立马洗清,残留在民族的思想中是一个真实的现实,半岛与岛国处于边沿,理学的侵袭往往淡薄得多,是存天性较之昔日的中原好得多的地区,实际上封建(不同于钱穆的理解)的思想残余持续到现代的中原地区,发生诸多难堪的时代与运动,不断的反复,理学的幽灵总在吾民族的心灵徘徊,并没有完全的清洗掉,不象在水池或汤池那般地洗身子那样的容易,也就是洗身易洗心难,总有一种心魔不能去之。原创 2024-09-15 09:28:24 · 412 阅读 · 0 评论 -
王敏《落墨无声花自开》
近日,一个名为“花开无声”的画展在常德诗墙博物馆悄然开展,一位听力有障碍却才华横溢的画者雷家林走入观众视野。透过他那想象丰富、造型奇特而风格华美的彩墨画,人们仿佛闯入了他那诗一般天真烂漫的艺术世界。落墨无声花自开本报记者 王敏 文/图一塘碧水,花瓣飘零,一位妙龄紫衣女子悠游水花中,若有所思……7月6日,记者走进武陵区丝瓜井社区一个老旧房子,拜访雷家林,他正凝心作画,一幅《花自飘零水自流》意境幽远,富于古典浪漫主义色彩,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51岁的雷家林戴上助听器,仍感听力微弱。一席采访,他总离不开妻子周才凤原创 2024-09-12 11:42:43 · 641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苏轼与辛弃疾,你更喜欢谁的词?#
他们两个风格相同相近,都属于豪放派,我都比较喜欢,就是高下难判,他们两人的词,我经常抄写。在古代,豪放派的词,或词人的豪放派风格的词,并不被古专家待见,评价不高,只是在近代之后,崇尚阳刚之气,才给予积极的评价。除去这两位词人,其它宋代词人的也抄写。原创 2024-09-11 16:24:55 · 590 阅读 · 0 评论 -
苏轼词的英雄豪气与儿女情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创 2024-08-30 15:57:05 · 159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诗说中国书画
万岁枯藤,高峰坠奇石,陆断犀象也,崩浪涌奔雷。东山高卧,流觞一曲,逸兴壮思天人合一梦不回。水墨青史,人物瑰伟,激情随蝶飞,仰谢公风度,争纷淡然,万木成兵,笔阵英杰勾魂手段令人醉。低唱采莲歌,相思依旧。郎在山外飘零,几年别,思浓如酒。夕阳下,归回村舍,惆怅不尽愁。(满庭芳-采莲女)图为张大千作品。云里沅湘岸芷兰,郁郁汀洲草色芳。一舟飘然寻仙迹,秦人洞口失何方。原创 2024-08-30 09:46:42 · 295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自运与师承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谈到汉武的“秋风起兮白云飞”源自高祖“大风起兮云飞扬”,又说高祖不读书,诗在己意,汉武读书,在传承,然诗句的高下自见。老刘老项也并非是全不读书,只不过少,大概用今天的话说是小学没毕业的水准,或者按佛家言,两位豪杰前世已读过,故天分高,重要的全不在这此,作诗作画应出己意为上,所谓“前不见古人”是也,这也就是说创新为上,虽不成熟,不会淹没在平庸之中,也就是读书多者,摹古人多者,不能过分迷恋传统,而是另辟蹊径,新的东西幼稚比旧的东西成熟更具有生命力,。原创 2024-08-30 09:39:02 · 372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唐风寻韵——靖港古镇
在当下,有些女性艺人(俳优,歌舞妓),官府与民间的,中国与外国的,会秀一秀自己的书法与绘画,比如日本的苍老师,到中国来淘金,除了妓艺,还展示一个自己书法的天才,与专业的书法工作者相比,她们的影响力大得多,让我们的少男少女还记得我们祖先有琴棋书画中的书画,值得重新的重视而不要遗忘,何况人家还是外国人,当然有些人会拿她与中国的徐静蕾相比,徐的书法同样好,只是严谨点,苍老师的洒落点,合于苏东坡艺术的理念,行云流水,无意于佳。苍老师到中国来可不象白求恩,是要赚钱的,当然国际化社会,这是正常的,愿者上钩嘛。原创 2024-08-24 10:56:50 · 255 阅读 · 0 评论 -
关于“灵感”的问题
那种状态,我们还是读一读陆机《文赋》中的描述吧:“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智,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于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是人没法主宰的,能主宰的就是“天道酬勤”四个字,平时努力,不断积累,到了一个关头,神就与你合作,那么就会出现自己意想不到的佳作,当然这个量是少之以少,所谓“神品”是也,但千百幅废作何必介怀,有一、二幅神交之作足了,如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一般。原创 2024-08-22 10:09:04 · 293 阅读 · 0 评论 -
香美而豪气的李清照
自然历史的规律,一种哲学的思索,在古代女子的思想中,得到张扬与揭示,道出的是男性词章无法道的思绪情感。“绿肥红瘦”是李清照经典的词句,这个是写自己飘零妇人在天涯流落的日子的痛定写照,从夫亡到亡国,到再嫁而发觉个人情感被骗,到一场官司,为了亡夫而带着蠢重的文物而南渡,一个小女子的辛酸常人难以想象,但是女子坚毅的个性或者女汉子精神支撑着她,曾经的大宋国民也许是肥的,而今国破而天下瘦,人比黄花瘦几分的社会现实让人痛心,让当时的国民痛心,却有无可奈何,只能在词章中哀怨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原创 2024-08-21 09:05:28 · 946 阅读 · 0 评论 -
柳永与李清照——同是婉约词之本色仍然男女有别
柳永作香艳的词风,当然是身处烟花队里的环境影响,但他仍是男儿之身,只是体会歌妓的心理微妙,十分的百折回肠,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时的迷朦,香软可人,仍不免于唱“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地理山川历史感慨,这里面仍然有雄壮的因素在,此才是柳永真的本色,男儿本色,而李清照虽然唱“九万里风鹏正举”,此是词,诗中还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铁板雄音,俨然一女汉子,或花木兰从军的作派,那也是其音韵中的变调与异类,而“人比黄花瘦”,“凄凄惨惨戚戚”,“不如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方是其本色的声音。原创 2024-08-21 08:40:05 · 221 阅读 · 0 评论 -
沈从文笔下巫风鬼气的边城
屈原的楚辞是民间文学在士大夫提炼后的艺术升华,就象唐代的竹枝词是民间俚歌经刘禹锡等人提炼后的升华,楚辞的一些语言用词,仍然是沅湘之地用的方言词,最明显是一些作品中用“些”作尾词,比如《招魂》篇,湘地的人说话仍然会用“些”作尾词,比如“好些”、“快些”、“大些”,这种带有浓郁地域民族风格的语言艺术作品,非在一个地方的浸润是无法做到的,屈原从都城来到地方,放纵自己,在沅湘的大地上,水上漂,陆上行,看到的听到的,耳濡目染,深受影响,他成了一个采诗的人,在三楚大地采风,把这些修炼成一个文学艺术的明珠。原创 2024-08-20 19:43:08 · 162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说唐寅的诗
明代的文人的失意者,其痛楚胜过元代的文人,是因为元代的文人失意为普遍现象,外族入主中原,汉人多不受重视,所谓重视者,也只是装点门面而已,如赵子昂等人。但也有例外的,唐寅就是一例。”只道是平常,惜花还惜自己,佳人在空谷,佳人桃花时而幻出美人,时而幻出高士,都是美人迟暮的感慨,与屈原的精神连脉,屈原是费尽辞章写愁,唐寅是和诗三十愁千万,如尽之江河,落花瞬间辗着泥,春风千般之恶,也无可奈何,人生境遇如同这般,青春转眼变衰朽,岁月风霜,空度一生,能不痛哉,古诗人的理想沉思,死生之大,全寓于此游戏般的诗文唱和之中。原创 2024-08-20 18:44:41 · 315 阅读 · 0 评论 -
两首词赋体书信,一段文人佳话
用词写信,其实也不大多,因为这个太特殊,词所寄对象吴生因考试案流寓东北边地宁古塔,顾生欲求纳兰容若(当时清朝高干子弟)相救,容若其实也是一位大词人,顾生写此信后,也让容若看后才寄出,这真是一出妙招,文人间,或许倚声家间的交往办事,一切以词为中心,顾生以词代信,也是太聪明之举,是一段绝妙的故事,而且开篇的季子,会让人想到史上那个延陵季子(季札),有某种历史沧桑之感,开篇气势十分夺人。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序:“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原创 2024-08-20 18:20:00 · 353 阅读 · 0 评论 -
古代绘画中的茶文化
一味百草成为饮品,带给人类的是生命的感觉与延缓,是诗意的散发与品味,是禅意的涌现与冲淡,可以穿越千年散发域外,无有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因为此一种文化,充满生命与健康的感觉,同样充满友情与爱心,此一味草来是古老的中原,但它能遍地生根,满处能长,能化为生命的液体,流进人类的体内,带给你的是胸中的云梦与烟雨,是平和与宁静,是大爱与慈悲。茶与诗人结合的意味是许多的诗与茶茗有关联,僧人的参与同样增添茶艺的禅味,最早的茶禅一味的传说出自湖南石门的夹山禅寺,还飘洋过海,接收者是一位叫一休的日本和尚,这亦是日本茶道的源头。原创 2024-08-20 16:05:12 · 284 阅读 · 0 评论 -
汉唐的天空,充满香气――说中原的香文化
从汉魏的博山炉到日本的香道二派,中原的香文化一脉相承而不间断,这中间的战争与朝代变幻加上西方文化的侵入亦不改初衷,香文化兴于汉唐,流传到海外,自从鉴真东渡,带去的不仅是佛法文献,还有唐朝的建筑,花艺,茶艺,书法,香术等等,中原若以大不以小而论,若中原文化所到之处,便是中原文化圈,它没有国界,不被江海山川阻断,香气的力量,强大得足以弥满在应当弥满之处,带给中原与边区不同族类的交融与亲近。感格鬼神,清净身心, 能拂污秽,能觉睡眠, 静中成友,尘里偷闲, 多而不厌,寡而为足, 久藏不朽,常用无碍。原创 2024-08-20 15:58:54 · 120 阅读 · 0 评论 -
中国古代诗画中的代步工具之青牛
桃源世界的暮归老牛的同伴风情,确实是一个民族曾经的梦想与思绪,这种充满诗意与温馨情调的场面,亦是今天诗人与画家所喜爱的节目,仍然活我们的诗与画的平常生活中,而且诗与画:无声的诗(画),有声的画(诗)关系其实就是这般的密切,象是同胞兄弟,有时很难分清你我,而且往往是,好的诗能够呈现美妙的画面,唤起读者的联想,同样好的画能够含蕴诗意,触发观者的文思。骑马与骑牛,在风情上说还真的说得上一显一隐,一入世一出世,宝马总与希望兼济天下的名士相关,而青牛总与独善其身的隐士相关,两种世界观,两种心态,两类思绪。原创 2024-08-20 11:04:57 · 394 阅读 · 0 评论 -
中国古代诗画中的代步工具之宝马
古人骑牛骑驴不如骑马,毕竟骑马的面子大的多,至于骑象,多在王室,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在古代的坐骑中,马是普遍而且是摆谱的所在,当然马亦是军事工具,要求远比民间出行之马要高的多,非大宛汗血龙种不足称也,不过军马亦可用于民事,所谓战时军械,平时民车,这也是今天所谓的平战结合。骑着马不去战斗去追妹,那只是在和平的时代,若在战时,马总与血拼相关,战马也常常被歌咏,不仅有曾经与秦王立功的昭陵六骏,当然徐悲鸿所绘的水墨之马与二战的意象是合一的,意喻是明确的,也是有点易水萧萧的感觉,而不是南山平和的马。原创 2024-08-20 10:57:54 · 86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