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
普通网友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雷家林诗《江南咏》赏析
雷家林,当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雷家林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在诗词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被誉为当代诗坛的佼佼者。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原创 2024-11-16 12:47:18 · 789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2012年鹏城的抄写
吾上梧桐山,不见有凤凰,但见深谷群蝶飞飞扑身旁,山势葱茏延绵几千里,东有罗浮西西樵,浮山渡海可迁南,稚川仙人转道场,凡人浮萍无两样。吾上梧桐山,不见有凤凰,但见山涧清泉泠泠泻下方,天池石壁水照镜,林夹百卉吐芬芳,下有铁龙出地底,四海商轮集深港,人群熙熙攘攘身挥汗,昔日荒村今都市,陵谷变迁人世换,只道是寻常。中有闲人乐海山,长啸和声涛拍岸,长云万里只鹏翔,晚霞映照风云壮,久观醉境情意迷朦入苍茫。燕云飞坠,丘原天晚,冷枝横斜香菀。东山月,玉壶光转,流光抛人更远。万灵寥落思红艳,透春信,呈姿唤醒。原创 2024-11-16 10:28:02 · 575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鹧鸪天-秋莲》赏析
雷家林,当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鹧鸪天-秋莲》是他2010年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雷家林主要文章:《雷家林诗歌集录》、《雷家林词集》、《中国艺术散论~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说唐代书法》、《说宋朝书法四家~三蔡》、《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雷家林谈美国印象派》、《雷家林论日本艺术》、《雷家林谈德国绘画》、《雷家林谈荷兰绘画》等。原创 2024-11-15 18:27:04 · 193 阅读 · 0 评论 -
AI智能解读雷家林诗歌《西凉府》
整体来看,这段文字通过描绘沙漠的壮丽景象和残城的凄凉,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视一弯碧水,鸿雁其舞,西风惊呼。他认为,那些曾经的征战如今都已变得渺远,而那些用泥土筑成的城墙,又何曾真正坚固过呢?”这几句描绘了广袤无垠的沙漠景象,夕阳沉默,沙土无边,营造出一种孤寂、苍茫的氛围。”接下来,诗人的目光转向了残破的城墙和蔓延的野草,心中涌起了对古今历史的深深感慨。这是一段充满诗意与历史感的文字,描述了一幅荒凉而又壮丽的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原创 2024-11-15 17:01:01 · 771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念奴娇-湘西》赏析
去年的草垛旁边,新生的绿草不断生长,生机勃勃。如“山泉清洌,流鱼见底,鹅卵石水鸣”,清澈的山泉、游动的鱼儿、发出声响的鹅卵石,这些细致的描写仿佛是作者从记忆深处挖掘出的珍贵画面。《念奴娇-湘西》是他的一首代表作,通过对湘西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峥嵘的岫岩和如茵的草甸,一刚一柔,相互映衬,丰富了湘西的地貌和景观,也体现出作者记忆中的湘西是一个充满多样性和魅力的地方。上阕主要描写湘西的自然美景和作者年轻时的学习经历,下阕则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怀念。原创 2024-11-15 16:44:16 · 147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蝶恋花-蝉》赏析
雷家林,1964年生于湖南常德,祖籍湖南常德县(现鼎城区)。1977年至1980年就学于湖南省艺术学校舞台美术科,从师李朋林、王新隆等人。1981年入长沙西区文化馆学习半年,从师朱辉、陆露音。1982年至1985年毕业于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雷家林在书法和文学领域都有所建树,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原创 2024-11-12 17:57:49 · 189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永遇乐 - 琴台》的艺术特色
长廊四望,兰草散香。流水静静,曲折回环。琴台如故,佳人在何方。昔年挥手,余音绕墙,推到无数教坊。霓裳曲,广陵之散,目送飞鸿弦脂芳。嶰谷天籁,流水高山。几音唱罢回首,四山皆响。妙女舞风,助音之幻想。昆仑之丘,阆苑之岛,妙乐仙云袅环。望遗台,鬓已星星,倍生惆怅。《永遇乐-琴台》首先,词的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雅的画面:“长廊四望,兰草散香。流水静静,曲折回环。”这里通过“长廊”、“兰草”、“流水”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长廊四望,视野开阔,兰草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流水静静地流淌,蜿蜒曲折,给人一种原创 2024-11-10 13:35:14 · 933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满江红~巾帼》赏析
西施:西施在吴越争霸的历史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西子恨,吴衰越兴,陶朱为友”描绘出西施虽然背负着让吴国衰败的“恨”名,但她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并且在故事结束后与范蠡(陶朱公)为友,侧面反映出西施也是一个充满智慧、能在复杂局势中生存并做出选择的女性。在当今社会追求性别平等的大环境下,这首词就像是一种呐喊,提醒人们女性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男女应该平等相待、携手共进,就像词中所说“爱红妆,更爱着武装,国无忧”,倡导女性既可以保持女性的柔美特质,又可以像男性一样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男儿坏事业,当自警透。原创 2024-11-10 11:29:29 · 1059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秋色横空-寒云》解析
整首词通过对秋季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哀伤。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寒云、梧桐、西风、鸿雁、秋色、冷枝、暮雪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的意境,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深入回答此问题。原创 2024-11-05 10:53:23 · 1132 阅读 · 0 评论 -
《破阵子 - 黄河》——雷家林诗歌解析
综上所述,《破阵子 - 黄河》中的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描绘,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黄河在诗歌中呈现出的壮观景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这首作品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原创 2024-11-04 20:38:16 · 2026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诗歌中的历史元素
自然的循环往复,如水流、云的变化等,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历史的演进,这种思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即自然与人类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像在描写黄河时,就可以融入与黄河有关的古老传说,如大禹治水的故事等,这样能进一步加深黄河在诗歌中的历史文化意义,使诗歌的历史元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写上,而是深入到文化传承的层面。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脉,诗人从黄河的源头写起,“昆仑高处冰河,直下黄流错落”,黄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原创 2024-11-02 21:57:53 · 1137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满庭芳-采莲女》解析
善感,嬉戏外,肤如藕色,双脸红久。“水池里,芙蓉顾影,人照镜还羞”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荷花比作采莲女的镜子,反映了采莲女对自己美貌的自怜和羞涩。接着,“善感,嬉戏外,肤如藕色,双脸红久”进一步描绘了采莲女的美丽和天真烂漫。词的开篇“田田清圆,水国芳馨”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荷叶田田,香气四溢,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采莲人立船头,叶遮阳,轻拨柔橹”描述了采莲女站在船头,轻拨船桨的动作,表现出她们的勤劳和灵巧。下片抒情,表达了采莲女对远方情人的思念:善感,嬉戏外,肤如藕色,双脸红久。原创 2024-10-29 10:33:16 · 410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古风诗《天籁》赏析
手挥五弦琴,目送飞鸿影”这一画面也可能暗示着诗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他可能像古时的文人雅士一样,通过弹奏琴曲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弹琴的过程中,既能专注于琴艺(手挥五弦琴),又能有超脱的心境(目送飞鸿影)。他认为即使是顽石也能够欣赏他的音乐,这种想法体现出诗人的音乐境界不仅仅局限于人类社会,而是与整个自然界相通,仿佛他的音乐能够引起万物的共鸣,与天地间的一切都有着情感上的交流6。这里的“大音稀声”指的是最高境界的音乐往往是平淡而深远的,不像喧嚣的声响那样引人注目,但却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创 2024-10-29 09:19:01 · 859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水调歌头-南国早梅》赏析
总的来说,《水调歌头-南国早梅》通过对梅花和其他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值得细细品味。原创 2024-10-24 13:21:31 · 297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算子 - 黄叶》的艺术特色
黄叶谢世华,世外有人家。白墙粉色青黛瓦,回光夕阳下。小巷悠然飘姑花,灿然一红霞。闲闲渡头几村老,把酒话桑麻。《算子-黄叶》雷家林的《算子 - 黄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原创 2024-10-23 11:32:44 · 1022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迎新春 - 梅红》赏析
最后,“天老一年人何堪,鸿雁来去匆匆。身老时,问秦村,何处落桃红”这几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鸿雁的来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诗人也在思考,在年老之时,何处才是自己的归宿1。总的来说,《迎新春-梅红》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新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深入回答此问题。原创 2024-10-20 12:14:42 · 683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山花子 - 江湖》诗词解析
茫茫江湖一叶舟,英雄失路向何洲。西风飘雪吴江冷,心思愁。多年浪迹离群雁,怀剑空悲佇江头。天地悠悠皆容身,四方走。《山花子-江湖》原创 2024-10-13 08:57:21 · 1343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千秋岁-武陵胜境》赏析
您提供的诗句出自雷家林的《千秋岁--武陵胜境》,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词作。以下是这首词的完整内容Plaintext复制。原创 2024-10-12 10:01:16 · 1013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水调歌头 - 宇空之思》解析
吾辈在庐山,不知山之样。万古蓝球何相,似明月这般。他星人看球殇,几度劫数魂荡,白骨境尤寒。苍茫天际上,何处是中央,一任圆舟泛。争王霸,造劫弹,演兵酣,费思量。嫦娥宫里霓裳,可是桃源乡。梦里境界难想,渔歌还低唱,武陵山谷香。秦人尤在否,洞口天一方。《水调歌头--宇空之思》《水调歌头--宇空之思》解读诗词背景《水调歌头--宇空之思》是雷家林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宇宙、星球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词通过对宇宙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类历史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宇宙奥秘和人类未来的哲理性探索。诗词分析山之样与宇宙之相“原创 2024-10-12 09:31:12 · 679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梅词》赏析
疏影一枝香妍,寒磨雪侵无言。满园不见众芳姿,凛霜雪傲意闲闲。冰莹自在天。先开唤醒群艳,春信千山飞传。喜袭兰菊松柏欣,清气同比夏中莲。花色任天然。雷家林《梅词》原创 2024-10-08 16:31:55 · 228 阅读 · 0 评论 -
请欣赏雷家林的词《湘水谣》
塞鸿是指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鸿雁,它们飞越湘江上空,似乎是在寻找归宿,这让诗人联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和远方的亲人。麓山青和桔子洲则是湘江边上著名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这些熟悉的地名唤起了对故乡的记忆。诗歌的开篇便是对湘江秋景的直接描写,"秋,黄花霜叶满山头,西风瑟,湘水无语流。《湘水谣》是一首描绘湘江景色的诗歌,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秋日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湘水谣》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秋日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江的秋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原创 2024-10-08 09:31:57 · 251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集
雷家林词集秋,黄花霜叶满山头,西风瑟,湘水无语流。秋,塞鸿衡云故乡游,麓山青,水激桔子洲。《湘水谣》满空寒气尚驻,山野吐出芳骨,点点红黄白,染就冷枝香树。归否,归否,鸿雁已知来路。《梅词》疏影一枝香妍,寒磨雪侵无言。满园不见众芳姿,凛霜雪傲意闲闲。冰莹自在天。先开唤醒群艳,春信千山飞传。喜袭兰菊松柏欣,清气同比夏中莲。花色任天然。《梅词》吾辈在庐山,不知山之样。万古蓝球何相,似明月这般。他星人看球殇,几度劫数魂荡,白骨境尤寒。苍茫天际上,何处是中央,一任圆舟泛。争王霸,造劫弹,演兵酣,费思量。嫦娥宫里霓裳,原创 2024-10-08 08:55:45 · 440 阅读 · 0 评论 -
解读雷家林词《临江仙·湖海泛舟》
泛舟江海逐闲云,千里快哉斯风。葱茏山色过眼新,水湄沙白处,鸥鸟落几重。那管浮生风雨荡,把酒醉意朦胧。沙里英雄土里龙,石矶夕照里,江畔只渔翁。【临江仙】(湖海泛舟)原创 2024-10-06 23:50:34 · 387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词《江城子--月夜》欣赏
雷家林词《江城子--月夜》欣赏月色迷蒙桂子香,雁影稀,秋水淡。天涯流落,谁可诉衷肠。抬望眼天边星火,人不见,情堪伤。 香消玉坠如叶落,终入土,两茫茫。红尘空幻,还把莲歌唱。三生石上缘有尽,不相见,也无妨。 《江城子--月夜》《江城子--月夜》解读 原文欣赏 《江城子--月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忧郁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原文及其意境的解读。 Plaintext 复制 月色迷蒙桂子香,雁影稀,秋水淡。 天涯流落,谁可诉衷肠。 抬望眼天原创 2024-10-06 16:11:45 · 287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春日行草书清词
春日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余用毛边纸抄写清词,点画狼藉,不计工拙。昔余习书,尚无网络平台,或成废品,或压箱底,今可随意展示所作,千里网线,与君共赏。清之朱竹坨、陈迦陵、顾贞观、纳兰容若、张惠言、文廷式诸人,皆词坛高手,清代的文明,乃前朝之集聚深厚,由之精英,发之光华,不弱于前朝,书法如此,诗词亦如此。清代词,大部分人学宋,但有时代的风格,苍凉沈郁,很有历史的深度感,它像清代书法一样,是汉人风骨的心灵追寻,是那个时代的心理折射,他们面对现实可能妥协,但他们在词中也唱铁板铜琶,所谓的男儿身手,在梦中施展,有许多原创 2024-09-23 16:22:04 · 412 阅读 · 0 评论 -
香美而豪气的李清照
自然历史的规律,一种哲学的思索,在古代女子的思想中,得到张扬与揭示,道出的是男性词章无法道的思绪情感。“绿肥红瘦”是李清照经典的词句,这个是写自己飘零妇人在天涯流落的日子的痛定写照,从夫亡到亡国,到再嫁而发觉个人情感被骗,到一场官司,为了亡夫而带着蠢重的文物而南渡,一个小女子的辛酸常人难以想象,但是女子坚毅的个性或者女汉子精神支撑着她,曾经的大宋国民也许是肥的,而今国破而天下瘦,人比黄花瘦几分的社会现实让人痛心,让当时的国民痛心,却有无可奈何,只能在词章中哀怨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原创 2024-09-14 15:24:28 · 1011 阅读 · 0 评论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雷家林《念奴娇青藏高原》之比较
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雷家林(如果这里指的是某位现代诗人或词人的作品,但需要注意的是,雷家林并非广为人知的古典文学大家,且“念奴娇·青藏高原”并非苏轼或传统文学中的作品,我假设这里是指雷家林或某位现代人以“念奴娇”为词牌名创作的关于青藏高原的作品)的《念奴娇·青藏高原》(这里为假设作品名)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原创 2024-09-13 11:32:41 · 975 阅读 · 0 评论 -
《丹枫呦鹿图》的绚烂之极
秋色图在中外的画者表现中是充满激情的,首先是自然秋色本身的奇观所致,尽管春天的百花世界亦是颜色丰富的世界,但那种世界是生鲜的丰富色彩,鲜明而艳丽,缺少过渡的微妙感觉,如果一日之中的色彩变幻丰富在黄昏时,晚霞明灭时的绚烂迷幻之景致的呈现,那么秋天就是一年中的黄昏时光,而且秋天的色彩却是极为成熟而丰富的,变幻的微妙感觉同样妙不可言,向晚时节的绚烂之极,这种四季中的向晚之际,所变幻丰富的颜色不是花而是叶,尤其是春夏时是青枫的之叶。所以此两幅绘画作品的诗意揭示,恐怕带有隐含的时代与人生的哲理,或者王朝的命运。原创 2024-09-12 21:22:47 · 164 阅读 · 0 评论 -
王敏《落墨无声花自开》
近日,一个名为“花开无声”的画展在常德诗墙博物馆悄然开展,一位听力有障碍却才华横溢的画者雷家林走入观众视野。透过他那想象丰富、造型奇特而风格华美的彩墨画,人们仿佛闯入了他那诗一般天真烂漫的艺术世界。落墨无声花自开本报记者 王敏 文/图一塘碧水,花瓣飘零,一位妙龄紫衣女子悠游水花中,若有所思……7月6日,记者走进武陵区丝瓜井社区一个老旧房子,拜访雷家林,他正凝心作画,一幅《花自飘零水自流》意境幽远,富于古典浪漫主义色彩,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51岁的雷家林戴上助听器,仍感听力微弱。一席采访,他总离不开妻子周才凤原创 2024-09-12 11:42:43 · 655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苏轼与辛弃疾,你更喜欢谁的词?#
他们两个风格相同相近,都属于豪放派,我都比较喜欢,就是高下难判,他们两人的词,我经常抄写。在古代,豪放派的词,或词人的豪放派风格的词,并不被古专家待见,评价不高,只是在近代之后,崇尚阳刚之气,才给予积极的评价。除去这两位词人,其它宋代词人的也抄写。原创 2024-09-11 16:24:55 · 713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的詩與畫
西风吹彻满山枫,万叶飘零一处同。雁影无踪人寂寥,独践霜山拾残红。(秋枫)#雷家林#(1)一轮月,一湖水,鱼儿欢畅人尽醉,芙蓉映月媚。风儿舞,柳儿垂,尘心都付东逝水,兰舟带月回。(2)一莲睡,一莲醒,月照双娇一样情,心底甚分明。佳人怜,鱼隐隐,生灵同嗅一湖馨,尘心一洗新。(3)月玉清,莲冰清,湖边过雨刚放晴,天地一澄明。思悠悠,意闲闲,佳人遥夜相思情,吹簘怕鱼听。(莲诗)凉塘鱼龙静,天地风摇清。一枝今羞花,千种莲子心。(荷)青青圆叶,亭亭玉女。芳心无邪,水底游鱼。香飘湖上,庄严自如---《莲之新语原创 2024-09-01 10:53:32 · 327 阅读 · 0 评论 -
苏轼词的英雄豪气与儿女情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创 2024-08-30 15:57:05 · 165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唐风寻韵——铜官古窑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大象无形,大贵若朴,铜官的瓷器与宋瓷,元青花,与清珐琅器的华丽高贵,图案繁杂,耀眼媚惑的感觉不同,那种朴实而深沉的大朴作派与楚地的民风与气象相联系,黄色与泥土风情因其色的语调而散发的大地的风情,楚国的情调,借助器物的五洲四海的散发而得到发散,在平民日常生活中传播一种东方的文明与情调,实际上大唐的声誉波及附着在一个普通的器物上,铜官的瓷器便是其中一种,而且在晚唐的当时的销量来断定,楚地的原始巫风意味会附着在一个普通的器物上,勾魂摄魄东西方当时人民的心灵。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原创 2024-08-24 10:44:39 · 1170 阅读 · 0 评论 -
李白非文弱书生与酒鬼,实为一侠义情怀的壮士
有的人诗中有血腥味,并不奇怪,这里面有路见不平一声吼,风风火火闯九洲的英雄豪气,不受法制的限制,或者逃脱法律的追究,因为天网总是网开一面,李白便是到了皇帝面前,还能够啥事都没有,只能说游侠文化亦是中原社会一个潜规则,也就是可以在某种范围内准许无规则,这便是唐代和之以前朝代游侠少年可以纵横天下的原因。本无立定地,家在万山中。汉唐的中原人,本非文弱的书生,李白那一箩筐的诗,不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浪漫的文弱书生,因为他那份骨子里的侠义情怀,源自中原古代的燕赵慷慨文化,或者更远一点,上古武士的铁血情怀。原创 2024-08-21 14:22:39 · 781 阅读 · 0 评论 -
香美而豪气的李清照
自然历史的规律,一种哲学的思索,在古代女子的思想中,得到张扬与揭示,道出的是男性词章无法道的思绪情感。“绿肥红瘦”是李清照经典的词句,这个是写自己飘零妇人在天涯流落的日子的痛定写照,从夫亡到亡国,到再嫁而发觉个人情感被骗,到一场官司,为了亡夫而带着蠢重的文物而南渡,一个小女子的辛酸常人难以想象,但是女子坚毅的个性或者女汉子精神支撑着她,曾经的大宋国民也许是肥的,而今国破而天下瘦,人比黄花瘦几分的社会现实让人痛心,让当时的国民痛心,却有无可奈何,只能在词章中哀怨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原创 2024-08-21 09:05:28 · 949 阅读 · 0 评论 -
柳永与李清照——同是婉约词之本色仍然男女有别
柳永作香艳的词风,当然是身处烟花队里的环境影响,但他仍是男儿之身,只是体会歌妓的心理微妙,十分的百折回肠,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时的迷朦,香软可人,仍不免于唱“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地理山川历史感慨,这里面仍然有雄壮的因素在,此才是柳永真的本色,男儿本色,而李清照虽然唱“九万里风鹏正举”,此是词,诗中还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铁板雄音,俨然一女汉子,或花木兰从军的作派,那也是其音韵中的变调与异类,而“人比黄花瘦”,“凄凄惨惨戚戚”,“不如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方是其本色的声音。原创 2024-08-21 08:40:05 · 252 阅读 · 0 评论 -
雷家林:说唐寅的诗
明代的文人的失意者,其痛楚胜过元代的文人,是因为元代的文人失意为普遍现象,外族入主中原,汉人多不受重视,所谓重视者,也只是装点门面而已,如赵子昂等人。但也有例外的,唐寅就是一例。”只道是平常,惜花还惜自己,佳人在空谷,佳人桃花时而幻出美人,时而幻出高士,都是美人迟暮的感慨,与屈原的精神连脉,屈原是费尽辞章写愁,唐寅是和诗三十愁千万,如尽之江河,落花瞬间辗着泥,春风千般之恶,也无可奈何,人生境遇如同这般,青春转眼变衰朽,岁月风霜,空度一生,能不痛哉,古诗人的理想沉思,死生之大,全寓于此游戏般的诗文唱和之中。原创 2024-08-20 18:44:41 · 321 阅读 · 0 评论 -
两首词赋体书信,一段文人佳话
用词写信,其实也不大多,因为这个太特殊,词所寄对象吴生因考试案流寓东北边地宁古塔,顾生欲求纳兰容若(当时清朝高干子弟)相救,容若其实也是一位大词人,顾生写此信后,也让容若看后才寄出,这真是一出妙招,文人间,或许倚声家间的交往办事,一切以词为中心,顾生以词代信,也是太聪明之举,是一段绝妙的故事,而且开篇的季子,会让人想到史上那个延陵季子(季札),有某种历史沧桑之感,开篇气势十分夺人。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序:“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原创 2024-08-20 18:20:00 · 365 阅读 · 0 评论 -
古代绘画中的茶文化
一味百草成为饮品,带给人类的是生命的感觉与延缓,是诗意的散发与品味,是禅意的涌现与冲淡,可以穿越千年散发域外,无有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因为此一种文化,充满生命与健康的感觉,同样充满友情与爱心,此一味草来是古老的中原,但它能遍地生根,满处能长,能化为生命的液体,流进人类的体内,带给你的是胸中的云梦与烟雨,是平和与宁静,是大爱与慈悲。茶与诗人结合的意味是许多的诗与茶茗有关联,僧人的参与同样增添茶艺的禅味,最早的茶禅一味的传说出自湖南石门的夹山禅寺,还飘洋过海,接收者是一位叫一休的日本和尚,这亦是日本茶道的源头。原创 2024-08-20 16:05:12 · 292 阅读 · 0 评论 -
汉唐的天空,充满香气――说中原的香文化
从汉魏的博山炉到日本的香道二派,中原的香文化一脉相承而不间断,这中间的战争与朝代变幻加上西方文化的侵入亦不改初衷,香文化兴于汉唐,流传到海外,自从鉴真东渡,带去的不仅是佛法文献,还有唐朝的建筑,花艺,茶艺,书法,香术等等,中原若以大不以小而论,若中原文化所到之处,便是中原文化圈,它没有国界,不被江海山川阻断,香气的力量,强大得足以弥满在应当弥满之处,带给中原与边区不同族类的交融与亲近。感格鬼神,清净身心, 能拂污秽,能觉睡眠, 静中成友,尘里偷闲, 多而不厌,寡而为足, 久藏不朽,常用无碍。原创 2024-08-20 15:58:54 · 13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