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场景识别评估
1. 物体出现对被动场景识别的影响
在实际实验室应用中,仅准确建模物体相对位置和方向的空间关系,不足以赋予机器人决策自主性。还需要能够区分不同类别的场景,这些场景可能不完整或包含杂物。为评估被动场景识别(PSR)方法在这些因素下的性能,记录了“Scene_A”和“Scene_B”两个场景类别的演示数据。
-
演示数据特点
- 每个演示持续40个时间步,与“Office”场景类别不同,所有物体以6自由度定位,无需基准标记。
- 演示过程中,物体保持静止。由此得出无法从这些演示中生成测试配置,关系拓扑选择采用星型拓扑作为优化结果。
- “Scene_A”和“Scene_B”各由一个独立的ISM表示,二者共享Cup、PlateDeep和Smacks,但Smacks在两个场景中的姿态不同。“Scene_A”还包含VitalisChoco,“Scene_B”包含MeasuringCup和CoffeeBox。
-
场景识别实验
- 使用相同的ISM参数值(s = 0.1 m和α = 30°)对八个输入配置进行场景识别。
- 实验更关注物体的存在与否,而非其姿态。在表5.3和表5.4中,省略了所有反向位置和方向偏差,展示了目标函数值和实例的归一化置信度,便于比较不同场景类别的实例。
| 输入 |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15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