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第1章:编译原理概述
1. 编译器的基本概念
- 定义: 编译器是一种翻译器,它将高级语言(源语言)编写的程序转换成低级的机器语言(目标语言)。
- 组成: 编译器由多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将源程序从一种表示变换为另一种。
- 知识涉及: 编程语言、计算机体系结构、形式语言理论、类型论、算法和软件工程。
1.1 编译器的工作阶段
- 词法分析:
- 功能:将字符流组织成词法记号流。
- 输出:记号流,如
(id,1)
,(=)
,(id,2)
,(+)
,(id,3)
,(*)
,(60)
等。 - 特点:删除分隔单词的空格,区分词法单元的类型和属性。
- 词法单元的属性:
- 标识符在符号表中的条目,例如
position
,initial
,rate
。 - 符号表存储标识符的属性,如名字和类型。
- 标识符在符号表中的条目,例如
图1.1 编译各阶段示意
- 各阶段:
- 词法分析器 → 语法分析器 → 语义分析器 → 中间代码生成器 → 代码生成器。
- 每个阶段都对程序进行进一步的转换和优化。
1.2 词法分析的进一步讨论
- 词法分析也称线性分析或扫描。
- 重点在于将源代码字符流转换成记号流,为后续分析做准备。
1.1.2 语法分析
定义和功能
- 语法分析(Syntax Analysis):也称为分析(Parsing),其主要目的是检查由词法分析输出的记号流是否符合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
- 作用:根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