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仑阻塞量子点中的非平衡输运与退相干
1. 引言
近年来,非平衡现象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在量子点或通过电极电接触的分子等纳米系统中,只需施加偏置电压,就能轻松实现强烈的非平衡状态。
同时,理论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发现了限制微观可逆系统非平衡动力学的精确涨落关系,这些关系对非平衡状态下电荷输运的全计数统计施加了对称关系,暗示了不同累积量之间的重要联系。此外,还开发了新的数值方法,能对强关联的非平衡问题获得精确的数值结果。对于特殊的可积模型,甚至可以通过散射贝塞尔近似方法得到非平衡情况的精确解。
为了建立必要的背景知识,我们将先总结量子点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如库仑阻塞和近藤效应。非平衡多体量子物理最通用且强大的方法是Keldysh形式理论,我们也会对其进行简要介绍。之后,将运用Keldysh形式理论来研究大库仑阻塞量子点中的非平衡输运,重点关注弱库仑阻塞区域,在此区域可以定量分析非平衡涨落引起的退相干现象。
2. 量子点中的库仑阻塞现象
2.1 基础知识
一个封闭的量子点(即未连接电极)对应于一个空间受限区域,其中包含N个自由电子(或空穴)。量子点通常为介观尺寸,典型线性尺寸在几纳米到几微米之间。在足够低的温度下,量子点可以保持量子相干性。
在半导体异质结构中,有通过顶栅调节的横向量子点,或层状结构中的垂直量子点。量子点也可以通过连接单个分子或短纳米管来实现。通常情况下,量子点中的电子运动具有经典混沌特性。
忽略电子 - 电子相互作用时,封闭量子点对应于薛定谔方程:
[
\left(-\frac{1}{2m^*}\nabla^2 + V_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