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3D模型的保真度感知
1. 引言
文化遗产文物作为连接现代社会与其历史的桥梁,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传统和历史信息。然而,这些文物的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全球变暖、战争和冲突导致的潜在破坏或损害,以及日常使用中的退化。此外,由于物理空间的限制,许多文物无法在博物馆中展出。数字技术的兴起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3D建模和虚拟现实,我们可以捕捉和再现这些文物的形态和质感,并通过互联网让更多人访问和互动。
本研究聚焦于用户对网络浏览器中3D数字文物保真度(即分辨率)的主观感知,以及这种感知如何影响用户体验。具体来说,它探讨了不同分辨率的3D模型在不同设备上的表现和用户的接受度,旨在发现模型真实感变得不可察觉或不可接受的分辨率阈值。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创建合理的图形复杂度模型,以优化用户体验并确保这些模型可以在最广泛的终端设备上获取。
2. 数字文物与虚拟博物馆
虚拟博物馆是一个逻辑上相关的数字对象集合,这些对象由多种媒介组成。它不仅有助于超越传统与游客沟通和互动的方法,还对游客的需求和兴趣具有灵活性,并且可以遍布世界各地。虚拟博物馆提供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的概念,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文化遗产。
与传统数字媒体如图片和视频相比,3D模型提供了更交互式和更丰富的用户体验。过去,数字化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知识,但现在只需使用普通手机、相机和免费软件即可实现。数字文物、雕塑和建筑通过摄影测量法、3D扫描仪和地形测量技术被捕捉和数字化重建。借助像Sketchfab这样的3D在线社交存储库,这些文物可以更广泛地传播,从而实现文化遗产的民主化。
2.1 3D模型在虚拟博物馆中的应用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