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3D模型的保真度感知
1. 引言
文化遗产文物作为连接人们与其社会传统和历史的桥梁,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和教育价值。然而,这些文物的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如全球变暖、战争和冲突可能导致的潜在破坏或损害,以及日常使用中的退化。此外,文物一次只能出现在一个地方,而且由于博物馆物理空间有限,许多文物无法展出。数字领域提供了捕捉和再现这些文物形态和质感的机会,并通过允许人们在多个平台(移动设备、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和网络制度上访问和互动,克服了前述限制。
通过两个实验,我们研究了用户对网络浏览器中3D模型保真度(即分辨率)的主观感知,以发现可感知的分辨率阈值。这有助于我们创建合理的图形复杂度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在最广泛的终端设备上获取。它还使我们能够设计系统,通过根据用户感知、模型特性和数字基础设施调整其行为,有效地优化用户体验。
2. 数字文物与虚拟博物馆
根据Shweibenz [2],虚拟博物馆是一个逻辑上相关的数字对象集合,这些对象由多种媒介组成。它有助于超越传统与游客沟通和互动的方法,对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具有灵活性,并且可以遍布世界各地。从某种意义上说,虚拟博物馆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传统上,数字虚拟博物馆以多媒体形式在网页上展示文化遗产文物,例如音频解说、教育视频和图片。与传统媒体相比,三维模型提供了更交互式和更丰富的用户体验。过去,数字化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知识,但现在就像使用普通手机、相机和免费软件一样简单。数字文物、雕塑和建筑通过像摄影测量法、3D扫描仪和地形测量技术等技巧被捕捉和数字化重建。借助像Sketchfab这样的3D在线社交存储库,比过去更容易托管这些文物并在网络上更广泛地传播它们,从而使得它们对于任何网络用户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