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规划与无约束非线性规划全解析
线性规划基础
线性规划在优化领域至关重要。在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单纯形算法是常用方法。通过将表格转化为关于某个变量的规范形式,可得到单纯形表。例如,将特定表格转化为关于 (x_1) 的规范形式后,得到了对应的单纯形表。该表的基本可行解为 (x_1 = ) ,(x_2 = ) ,(s_1 = 0) ,(s_2 = 0) ,函数值为 (f = – ) 。当单纯形表中目标函数的系数均为正时,当前的基本可行解即为最优解。
单纯形算法沿着可行区域的边界移动以寻找最优解。在标准线性规划问题中,可行区域通常是一个多边形,在某些情况下是四边形。初始单纯形表的基本可行解在 (x_1 = 0) ,(x_2 = 0) 处。依据单纯形算法的规则,该方法会移动到四边形的相邻顶点,从而降低目标函数值。
然而,并非所有线性规划问题都能直接应用单纯形法。标准线性规划问题要求变量非负,且约束条件的右侧常数也非负。在一些问题中,将其转化为标准形式并非易事。此时,需要引入人工变量,并使用两相单纯形法和对偶单纯形法等变体。
线性规划的高级概念
线性规划还有两个重要的高级概念:对偶性和内点法。
对偶性
对偶性是线性规划中的重要概念。每个线性规划问题(原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对偶问题。原问题和对偶问题有一些共同特征,但形式不同。对偶性的作用在于,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解存在有趣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求解对偶问题在计算上可能比求解原问题更方便。
例如,对于一个原问题,其矩阵表示如下:
- 目标函数:(11.98)
- 约束条件:(11.99)(11.100)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00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