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55
开发者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29、无人机交通流量分析与顶管施工中的深度学习应用
本文探讨了无人机在大型多车道环岛交通流量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其与传统摄像头的数据差异,并指出电池续航和视角问题是主要挑战,提出通过部署第二架无人机或补偿流量来优化数据采集。同时,研究将深度学习技术(如LSTM和GRU)应用于顶管施工中的顶进力预测,结合移动平均技术平滑操作参数数据,提升了预测精度。研究表明,累积参数对顶进力影响显著,且需合理选择移动平均周期以避免过度平滑。最后,文章总结了当前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在自动化处理、传感器融合及实时控制方向的研究展望。原创 2025-09-19 09:32:29 · 45 阅读 · 0 评论 -
28、利用无人机进行大型多车道环形交叉路口的交通流量分析
本研究探讨了利用无人机进行大型多车道环形交叉路口交通流量分析的可行性与优势。通过对比地面视频摄像头与无人机在高峰时段采集的数据,发现两者结果差异较小,表明无人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人机凭借鸟瞰视角、对驾驶员行为的自然观察以及部署灵活性,在交通监测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电池续航限制导致数据中断,且高空视频中车辆分类存在挑战。研究提出采用多机交替飞行、优化数据处理方法等策略应对问题,并展望未来无人机结合AI与多传感器融合在智能交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9-18 12:43:20 · 36 阅读 · 0 评论 -
27、基于无人机和交通视频分析仪的多车道环岛车道变换研究
本研究利用无人机与交通视频分析仪相结合的方法,对内径151米的多车道环岛在高峰时段的车辆行为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无人机鸟瞰视角录制交通流,并借助Datafromsky平台提取车辆轨迹,设置虚拟门检测进出口转弯运动及循环车道内的车道变换。研究发现86%的车道变换发生在交织段,驾驶员多在入口或出口附近进行变道,揭示了交织行为对环岛交通运行的影响。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数据收集方式的局限,为改进考虑交织因素的环岛通行能力模型提供了可靠的行为数据支持。原创 2025-09-17 09:43:49 · 33 阅读 · 0 评论 -
26、离网点对点能源交易与无人机辅助交通数据采集研究
本文探讨了离网社区中基于太阳能的点对点能源交易机制,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和用户策略对交易频率与利润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电池存储与定价机制的作用。同时,文章介绍了利用无人机与交通视频分析仪在大型多车道环形交叉口进行变道与交织行为数据采集的新方法,验证了其可行性与优势。研究表明,这两种技术分别为农村能源高效利用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原创 2025-09-16 15:51:03 · 18 阅读 · 0 评论 -
25、太阳能光伏热特性开发、可视化及离网点对点能源交易气象影响分析
本文探讨了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热特性开发与可视化方法,利用NTC热敏电阻、Arduino和MATLAB实现温度数据采集与双三次插值算法,提升故障检测精度;同时分析了气象条件对离网点对点能源交易(P2PET)的影响,提出结合气象预测、储能系统及智能算法的综合优化方案,推动偏远地区可持续能源发展。原创 2025-09-15 13:37:20 · 31 阅读 · 0 评论 -
24、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电压稳定性与热特性研究
本研究聚焦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电压稳定性与热特性,涵盖光伏-电网互联系统的电力管理优化及热流可视化分析。通过资源评估、9-母线拓扑潮流分析与FACTS集成,显著提升系统电压分布与稳定性;利用传感系统与插值算法实现光伏温度场的可视化,验证了最近邻插值在精度上的优势。研究成果为太阳能系统的高效运行、故障预警和行业标准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推广价值。原创 2025-09-14 11:49:21 · 29 阅读 · 0 评论 -
23、建筑与能源领域的创新技术研究
本文探讨了BIM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4D和5D BIM在进度与成本管理中的优势,并通过问卷调查和样本建模验证其潜力。同时研究了马来西亚大型太阳能项目中PV-电网互联系统的电压特性,提出通过最优母线拓扑和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改善电压分布。研究表明,BIM技术能显著提升项目效率,而无功功率补偿方案有助于电网稳定,未来可扩展至6D、7D及更优控制策略。原创 2025-09-13 13:57:48 · 31 阅读 · 0 评论 -
22、智能HVAC温控器与4D/5D 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探索
本文探讨了智能HVAC温控器与4D/5D 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通过分析智能温控器在提升热舒适度和节能方面的效果,以及4D/5D BIM在项目调度与成本管理中的优势,进一步提出两者结合在能源优化、舒适度管理和项目效率提升方面的潜力。文章还讨论了数据集成、技术兼容性和人员培训等挑战及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未来智能化、绿色建筑融合与跨行业合作的发展趋势,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路径。原创 2025-09-12 13:43:18 · 53 阅读 · 0 评论 -
21、基于被动红外传感器的智能 HVAC 恒温器开发
本文探讨了基于被动红外(PIR)传感器的智能HVAC恒温器的开发,分析了传统可编程恒温器的局限性,并综述了现有智能恒温器技术如Nest和Ecobee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高隐私性的智能恒温器方案,利用PIR传感器实现房间占用检测,并结合气流模拟与Fanger舒适度方程优化热环境。文章还介绍了占用检测算法流程、面临的挑战及实际应用案例,展望了未来智能恒温器在传感器精度、人工智能应用和智能家居融合方面的发展趋势。原创 2025-09-11 10:47:26 · 38 阅读 · 0 评论 -
20、智能 HVAC 系统:节能与舒适的新突破
本文探讨了智能自适应通风口系统和智能HVAC恒温器在提升建筑能源效率与居住者热舒适度方面的创新应用。通过CFD模拟验证,自适应通风口可在相同或更低气流下显著提高舒适度响应速度,节能效果明显;智能恒温器则通过传感器自动调节环境参数,减少能源浪费。两者协同工作可进一步优化空气分布与能耗表现。文章还分析了实际应用案例、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指出AI深度融合、物联网联动和绿色技术将成为推动智能建筑发展的关键方向。原创 2025-09-10 13:22:20 · 37 阅读 · 0 评论 -
19、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与拆除废物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本文综述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与拆除废物(CDW)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重点分析了CDW在量化估算、环境影响评估、最小化及再利用回收四个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和未来研究框架。结合系统动力学、机器学习、LCA和数字平台等技术,展望了BIM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通过科学计量分析,指出当前研究热点集中在环境影响评估与资源再利用,发展中国家研究兴趣日益增长,未来需构建更智能、全面的CDW管理体系。原创 2025-09-09 15:25:30 · 35 阅读 · 0 评论 -
18、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拆除废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综述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拆除废物(CDW)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搜索、科学映射和定性讨论三阶段方法,系统梳理了2011至2021年的75篇相关文献。研究揭示了CDW量化与估算、环境影响评估及废物最小化为主要研究方向,并指出当前存在区域数据缺失、全生命周期评估不足和策略实用性不强等研究差距。未来应聚焦于构建区域CDW数据库、开展全生命周期EIA、优化最小化策略、融合GIS与大数据技术,以及提升CDW再利用与回收水平,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原创 2025-09-08 14:50:03 · 58 阅读 · 0 评论 -
17、基于肌电信号的直流电机控制仿真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基于肌电信号(EMG)的直流电机连续控制可行性,采用24通道EMG信号对不同抓握力水平进行分类,并利用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实现约95%的分类准确率。通过SIMULINK模型模拟五名受试者的EMG信号驱动直流电机,分析了不同采样时间对控制误差的影响,确定250毫秒为最佳采样时间,有效减少了因分类错误导致的速度曲线波动。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分类准确率未达100%,仍可实现较为稳定的电机控制,为外骨骼、康复设备及机器人控制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原创 2025-09-07 14:42:49 · 31 阅读 · 0 评论 -
16、棕榈油馏分作为沥青再生剂的性能及肌电信号在直流电机控制中的模拟应用
本博文探讨了两个独立但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一是棕榈油馏分作为沥青再生剂的性能分析,研究发现棕榈中熔点馏分(PMF)在愈合速度和抗老化性能方面表现优异,具备替代传统再生剂的潜力;二是肌电信号在直流电机控制中的模拟应用,通过SIMULINK模型测试不同采样时间,确定250ms为最优采样时间,有效减少误分类带来的控制误差,提升驱动平滑性与准确性。两项研究分别为道路材料修复和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与实验依据。原创 2025-09-06 09:24:32 · 18 阅读 · 0 评论 -
15、改性磺化聚醚醚酮(SPEEK)质子膜与棕榈油馏分作为沥青再生剂的性能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改性磺化聚醚醚酮(SPEEK)质子膜在不同NaCl添加量下的拉伸强度、吸水率和质子传导性,发现NaCl可显著提升质子传导性但会降低机械强度;同时评估了三种棕榈油馏分(PMF、PCO、PS)作为沥青再生剂的性能,结果表明PMF具有快速愈合能力,PS则在抗老化方面表现最佳。研究为SPEEK膜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优化及棕榈油馏分在沥青路面修复中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9-05 13:54:37 · 27 阅读 · 0 评论 -
14、用于燃料电池应用的氯化钠改性磺化聚醚醚酮(SPEEK)质子交换膜
本研究探讨了氯化钠(NaCl)改性磺化聚醚醚酮(SPEEK)作为质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双层SPEEK-NaCl复合膜,并系统研究了不同NaCl含量对膜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吸水率、质子传导性和甲醇渗透性的影响。利用FTIR和¹H NMR确认SPEEK的化学结构与磺化度(DS62%),SEM显示随着NaCl含量增加,膜表面多孔结构更加明显,TGA表明改性膜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可达600°C以上。结果表明,适量NaCl可提升膜的吸水率和质子传导性,但过量会导致拉伸强度下降和层原创 2025-09-04 09:01:31 · 54 阅读 · 0 评论 -
13、用于燃料电池应用的磺化聚醚醚酮(SPEEK) - 氧化钙(CaO)多层膜的制备
本文研究了用于燃料电池的磺化聚醚醚酮(SPEEK)-氧化钙(CaO)多层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通过磺化反应制得SPEEK,并将其与不同浓度的CaO复合,形成多层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0.20% CaO掺杂的SPEEK膜在质子传导性方面表现最优,达到27 mS/cm,是Nafion 117的两倍以上,且吸水率适中。FTIR和¹H-NMR证实了SPEEK的成功合成及磺化度为61.655%。SEM显示低浓度CaO下膜层结合紧密,而高浓度时出现分层和孔隙增多。尽管部分样品吸水率低于Nafion,但整体质子传导性能更优原创 2025-09-03 16:55:25 · 27 阅读 · 0 评论 -
12、预应力梁水平抗剪性能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通过试验探讨了不同浇筑和张拉顺序对预应力梁水平抗剪性能及界面滑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浇筑与张拉顺序对界面抗剪能力影响不显著,但施工阶段增多会降低结构储备裕度。研究还对比了EC2、AS3600、BS8110、ACI318M和GB50010等主要规范的界面抗剪计算方法,发现除BS8110高估抗力外,其他规范在采用上限值时均能较好预测试验结果。研究成果为预应力梁的设计、施工及规范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并提出了未来在复杂结构、长期性能和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09-02 12:48:18 · 18 阅读 · 0 评论 -
11、糖尿病管理的任务驱动可视化框架及预应力梁水平抗剪性能研究
本文探讨了两个独立但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研究领域:糖尿病管理的任务驱动可视化框架和预应力梁的水平抗剪性能。在糖尿病管理方面,提出了一种结合多源患者数据、任务库与可视化策略的框架,支持医护人员高效分析血糖、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等数据,提升临床决策与患者管理水平。在土木工程领域,研究了分段浇筑预应力梁在极限状态下的水平抗剪性能,通过剪应力计算模型并与国际规范对比,为结构安全设计与施工优化提供依据。文章还总结了两个领域的实际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技术融合、模型优化与实际应用推广。原创 2025-09-01 12:38:47 · 27 阅读 · 0 评论 -
10、教学模式转变与糖尿病管理可视化框架研究
本文研究了澳大利亚纽卡斯尔高等教育学院在疫情期间从面对面教学向在线教学的成功转型,数据显示两种模式下学生学术表现无显著差异。同时,提出了一种任务驱动的糖尿病管理可视化框架TaskVisDM,旨在整合多源患者健康数据,通过五个模块——输入、数据预处理、数据-习语-任务链接、可视化生成和输出,支持医疗保健提供者进行高效的数据分析与临床决策。该框架克服了现有工具在任务覆盖和灵活性方面的局限性,提升了糖尿病护理的连续性与质量。原创 2025-08-31 13:41:49 · 31 阅读 · 0 评论 -
9、在线学习:从挑战到适应
本文探讨了在线学习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发展与挑战,分析了学生在设备、网络和学习方式上的障碍,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远程学习指导方针及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以新加坡某高校为例,展示了从传统教学向在线和Hyflex模式的转变过程,并通过热力学课程的成绩对比,验证了在线教学与面对面教学在学术表现上无显著差异。文章还讨论了评估方式的调整与学术诚信保障,最后指出未来教育应结合线上线下优势,持续优化学习体验与教育公平。原创 2025-08-30 11:01:13 · 16 阅读 · 0 评论 -
8、黑胡椒地理溯源与在线学习的多维度研究
本博文包含两项多维度研究:一是基于MOS气体传感器与多种分类模型的黑胡椒地理溯源分析,探讨温度调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模型在不同加热电压下的分类准确率,发现Fine KNN、Weighted KNN和Bagged trees等模型表现优异;二是针对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学生开展的在线学习研究,评估设备可用性、网络连接及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偏好异步学习,但设备共享与网络问题是主要障碍,研究最后提出了优化教学模式与技术支持的建议。原创 2025-08-29 14:09:57 · 21 阅读 · 0 评论 -
7、传感器技术在折射率检测与黑胡椒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两种传感器技术在食品质量与成分分析中的应用。首先,一种基于多U形光纤探头的小型光纤传感器被开发用于检测1.34至1.49范围内的折射率变化,采用聚醋酸乙烯酯(PVAc)涂层,测试显示其平均精度达99.49%,具有高准确性和适用性。其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结合温度调制与PCA和多种分类模型,成功实现对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产黑胡椒的产地溯源,部分模型分类准确率达100%。研究表明,温度调制可提升传感器响应的维度与选择性,增强分类能力。文章最后对比了两种技术的原理、优势与局原创 2025-08-28 13:55:20 · 20 阅读 · 0 评论 -
6、大数据特征约简与光纤传感器涂层研究
本博客围绕大数据特征约简与光纤传感器涂层展开研究。在大数据方面,介绍了DAHFR过程在处理数据缺失、多源数据协调中的优势,并指出特征选择阈值优化是未来研究方向。在光纤传感领域,探讨了U形光纤传感器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研究了PVAc涂层对其在甘油和蜂蜜溶液中折射率(RI)检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可提升传感性能,结合数据处理方法能有效实现对不同RI范围的响应分析。原创 2025-08-27 13:12:32 · 28 阅读 · 0 评论 -
5、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数据分析与关系型石油钻井数据特征约简
本文研究了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的聚类特性,并提出了基于时间强度测试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进一步研究方向。针对关系型石油钻井数据在知识发现中的挑战,提出了一种无需命题化和直接观察数据的半自动特征约简方法DAHFR,通过测量相对缺失率有效减少了原始数据中700个表和20,000个特征至37个表和707个特征,显著提升了后续数据挖掘的可行性。同时对比了FSbP、KDD FS与ML FS等特征选择方法的优势与局限,验证了DAHFR在处理多源、大数据、极端稀疏性场景下的适用性和效率。原创 2025-08-26 11:02:57 · 50 阅读 · 0 评论 -
4、人工智能在咳嗽声音疾病检测与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咳嗽声音疾病检测和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分析中的应用。在疾病检测方面,指出现有模型泛化能力差,主要受限于数据预处理和增强方法;提出通过短时窗口特征提取以提升分类准确性。在材料科学方面,研究了摩尔浓度、水-粘结剂比例及激活剂配比对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利用MATLAB进行SOM神经网络分析,发现九个聚类,揭示材料使用的相似性。未来方向包括优化预处理方法与实验参数,推动AI在医疗筛查与绿色建筑材料中的实际应用。原创 2025-08-25 13:17:06 · 26 阅读 · 0 评论 -
3、基于人工智能的咳嗽声疾病检测
本研究探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咳嗽声疾病检测方法,利用SVM、ResNet和CNN模型对从众包应用收集的咳嗽音频进行新冠阳性与阴性分类。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模型在剑桥和科斯瓦拉两个数据集上的训练与泛化性能,发现尽管模型在本地数据集上表现尚可,但在跨数据集测试时性能显著下降,暴露出当前方法在数据不一致性、预处理策略和众包数据质量方面的局限性。文章进一步讨论了librosa.trim、固定时长处理和SpecAugment等预处理方式对咳嗽信号特征提取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优化方向,包括改进数据预处理、增强特征提取和提升原创 2025-08-24 16:31:53 · 40 阅读 · 0 评论 -
2、新冠疫情预测模型的系统综述
本文对新冠疫情预测模型进行了系统性综述,涵盖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统计方法及混合模型等多种建模技术。文章梳理了各类模型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并通过MAPE等指标对比了不同模型在各国疫情数据上的预测性能。研究还提出了模型选择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包括纳入封锁指数等解释变量、开展模型比较研究以及探索模型融合创新,旨在为疫情防控提供更精准的预测支持。原创 2025-08-23 09:11:03 · 22 阅读 · 0 评论 -
1、东盟-澳大利亚工程大会2022及短期COVID - 19预测模型综述
本文综述了2022年东盟-澳大利亚工程大会(AAEC 2022)的举办情况与主题内容,重点探讨了数字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趋势,包括工业4.0、人工智能、物联网及绿色能源等方向。同时,文章系统回顾了用于短期COVID-19疫情预测的主流机器学习模型,如Holt’s方法、Wright’s修改模型和未复制的线性函数关系模型(ULFR),分析了各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研究表明,合理选择预测模型有助于提升疫情预测准确性,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支持。本研究为工程创新与疫情防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原创 2025-08-22 12:23:27 · 29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