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粒子波散射知识解析
1. 极化程度与散射基础概念
1.1 极化程度
在相关研究中,通过特定的方程替换与推导,得到了关于极化程度的重要结论。方程(3.24)至(3.27)被其各自的平均值所替代后,方程(3.28)被替换为:
[
+ +
,
2
2
2
2
I
Q
U
V
]
左右两边的比值 (p = \frac{Q^2 + U^2 + V^2}{I^2}) 即为极化程度。不同类型的极化波,极化程度不同:
- 椭圆极化波:(p = 1)
- 部分极化波:(0 < p < 1)
- 非极化波:(p = 0)
在气象雷达极化测量中,通常处理的是高极化程度的情况(除杂波或生物目标外),极化程度与同极化互相关系数 ((\rho_{hv})) 密切相关。
1.2 散射基础
散射是一种物理过程,其中被称为散射体(如水文气象粒子)的物体将入射波重定向到各个方向。
当波入射到粒子上时,一部分波功率被粒子吸收,另一部分则散射到各个方向。散射和吸收特性取决于波的特性以及粒子的物理和电磁特性。
粒子的电磁特性由介电常数 (\varepsilon) 和磁导率 (\mu) 表示:
[
\varepsilon = \varepsilon_0 \varepsilon_r = \varepsilon_0 (\varepsilon’ - j\varepsilon’‘)
]
[
\mu = \mu_0 \mu_r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