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鉴定专家212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56、数据库概念模式与主动数据库的灵活性、稳定性及复杂度度量
本文探讨了数据库概念模式的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主动数据库的复杂度度量。分析了主动、被动和抽象三种灵活性设计策略及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UoD变化为基础的稳定性定义,并介绍了触发潜力、锚点数量和规则距离三项用于衡量主动数据库复杂度的指标。通过综合流程图展示了信息系统从设计到维护的全过程,强调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业务需求优化设计,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与适应能力。原创 2025-10-27 00:41:01 · 15 阅读 · 0 评论 -
55、时间信息系统建模方法与目标推理研究
本文介绍了两种在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中的关键方法:TUML方法用于时间信息系统的建模,支持事务时间、有效时间和双时态的类、属性与关联建模;基于一阶多排序时态逻辑的方法则用于表示和推理业务目标的实现情况。通过AND/OR图分解目标并结合业务规则,可系统化检查业务流程是否满足既定目标。文章还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势与应用场景,并提出可将二者结合应用于系统建模、开发与运行全过程,以提升系统的时间表达能力与目标导向性。最后展望了未来在多日历支持、人工智能融合等方面的拓展方向。原创 2025-10-26 13:58:42 · 15 阅读 · 0 评论 -
54、信息系统组件技术与时间建模方法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信息系统中的组件技术与时间建模方法。针对基于运行时组件的通用信息系统架构在定制和演化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构建单元和框架技术的解决方案,并结合设施预订系统案例说明其优势。同时,介绍了时间统一建模语言(TUML)方法,涵盖其时间轴、时间支持类型和多种时间数据类型,展示了其在医疗、物流、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优势。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组件技术与TUML的结合应用流程及未来发展趋势,强调二者融合对开发高效、灵活、智能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原创 2025-10-25 09:16:42 · 13 阅读 · 0 评论 -
53、互联网数据源集成与工作流管理系统设计
本文介绍了MIX互联网数据源集成模型与WASA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MIX通过基于元数据的公共上下文转换和语义对象融合,解决了异构数据源的语义差异问题;WASA2采用分布式、持久化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支持灵活、可扩展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具备分布性、可扩展性、持久性和灵活性等优势,适用于大规模、动态变化的应用场景。未来可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一步优化与拓展。原创 2025-10-24 11:09:06 · 13 阅读 · 0 评论 -
52、半结构化数据查询、约束与元数据集成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半结构化数据的查询、约束处理与基于元数据的集成技术。文章首先介绍bdfs数据模型及其模式包含检查机制,随后扩展至带局部约束的Ll-模式,提出一致性与包含性检查的多项式时间算法。接着引入图选择查询(gs-查询)语言,支持复杂不动点属性的表达与可判定推理。为应对互联网数据源的异构性,提出了MIX元数据集成模型,通过语义对象与公共本体实现数据的自描述与上下文转换。结合汽车预订系统的案例,展示了从数据表示、模式定义到查询评估的完整流程,并讨论了技术优势、挑战及未来与人工智能、云计算融合的发展趋势。原创 2025-10-23 11:25:55 · 14 阅读 · 0 评论 -
51、工作流系统资源策略管理与质量模型构建
本文探讨了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资源策略管理与产品质量模型构建。在资源管理方面,通过资格、需求和替代策略实现精准、灵活的资源分配,并借助策略重写优化查询效率;在质量模型方面,提出将方法启发式转化为可计算的启发式函数,结合质量度量与决策机制,支持全面、动态的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两者结合为信息系统中资源高效利用与高质量产品开发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原创 2025-10-22 15:09:00 · 13 阅读 · 0 评论 -
50、工作流应用粒度分类框架与跨组织工作流的自适应外包
本文探讨了工作流应用粒度的分类框架,分析了从‘岩石’到‘沙’不同粒度级别对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在协调、数据管理、监控控制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深入研究了跨组织工作流中的自适应外包机制,提出基于服务质量(QoS)的服务选择模型,并讨论其动态性与多覆盖场景的优化策略。最后,结合不同粒度与外包模式,提出了粗粒度、细粒度和混合外包的结合策略,展望了AI、区块链等技术在未来工作流管理中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10-21 15:12:26 · 15 阅读 · 0 评论 -
49、关系物化与工作流管理系统应用粒度分类框架
本文探讨了信息系统工程中的两个关键研究方向:关系物化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应用粒度分类。首先,从时间视角分析了关系物化的三种方式——按瞬间、按间隔和按生命周期物化,并阐述其在概念建模中的作用。其次,介绍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协调机制与效率评估标准。随后,提出了应用粒度的三级分类框架(粗粒度Rocks、中粒度Stones、细粒度Sand),对比了各类粒度在调用方式、数据交换、流程复杂度等方面的差异,并提供了操作建议与实施指南。最后,通过流程图总结了从业务需求到粒度选择的整体路径,展望了未来在大数据与AI背原创 2025-10-20 14:54:38 · 13 阅读 · 0 评论 -
48、关系物化的时间视角解析
本文从时间视角深入解析了关系物化的三种主要方式:按瞬间、按分类区间和按生命周期进行物化。通过对实体类型和关系类型的时态特征分析,阐述了不同物化方式的形式化定义、性质及适用场景,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和图书管理等实际案例,探讨了物化技术在现实系统中的应用。文章还总结了各类物化方式的对比特点,提出了数据一致性、性能考虑和业务需求匹配等实施注意事项,并展望了智能化物化、跨领域应用以及与大数据和云计算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原创 2025-10-19 09:35:22 · 11 阅读 · 0 评论 -
47、面向对象Petri网模型与关系物化的时间视角
本文探讨了面向对象Petri网模型(CO-Nets)在分布式信息系统建模中的应用,结合ECATNets框架实现类的建模与类间交互,并引入动态绑定与封装机制。同时,从时间视角分析了传统静态关系物化的局限性,提出了按生命周期、时间间隔和时间点三种物化方式,以应对时变关系的复杂建模需求。通过实例说明各类物化方式的适用场景与优势,最后总结了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10-18 16:49:20 · 14 阅读 · 0 评论 -
46、面向对象Petri网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面向对象Petri网(CO-Net)在员工管理系统中的建模与应用。通过定义模板签名规范和类结构,利用拆分/重组公理实现对象内部并发与封装,结合重写规则描述对象状态的动态演化。系统支持员工试用期转正、请假、晋升、纪律处分等行为建模,并扩展至类间交互与继承机制。文章还展示了CO-Net在对象创建删除、语义控制及高级构造方面的优势,提出其可广泛应用于复杂信息系统建模,如人力资源管理、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原创 2025-10-17 16:13:12 · 11 阅读 · 0 评论 -
45、动态领域建模与分布式信息系统规范的创新方法
本文探讨了ConGolog框架与CO-Nets模型在动态领域建模和分布式信息系统规范中的创新应用。ConGolog基于情景演算,通过后继状态公理和过程语义实现对动态流程的精确建模与逻辑验证;CO-Nets则融合面向对象概念与代数Petri网,利用重写逻辑支持并发与模块化建模,适用于复杂分布式系统的设计与原型开发。文章对比了两种方法的特点,提出了综合应用思路,并分析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为复杂信息系统建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工具支持。原创 2025-10-16 15:27:55 · 13 阅读 · 0 评论 -
44、使用ConGolog对动态领域进行建模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ConGolog框架对动态领域进行建模,以一个简单的邮购业务为例,详细阐述了使用GDL描述领域动态和初始状态、利用ConGolog过程语言定义主体行为的过程。通过模拟工具验证执行轨迹,并基于逻辑语义对关键属性(如订单发货前必须完成付款)进行形式化验证。文章还分析了ConGolog的优势与局限性,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展示了其在复杂动态系统建模中的强大能力与应用潜力。原创 2025-10-15 16:05:40 · 15 阅读 · 0 评论 -
43、OTHY 框架与 ConGolog 语言:建模与应用探索
本文深入探讨了OTHY框架与ConGolog语言在信息系统工程中的建模与应用。OTHY框架通过超媒体方式灵活展示数据库对象,支持自由导航与组件化页面构建,显著提升用户体验;ConGolog语言基于情景演算,融合模拟与形式化验证能力,适用于复杂动态领域的过程建模。两者分别在数据展示与行为建模方面展现出强大优势,未来可结合应用于智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原创 2025-10-14 14:58:21 · 15 阅读 · 0 评论 -
42、基于超媒体接口的数据库访问系统:OTHY框架解析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超媒体接口的数据库访问系统——OTHY框架,旨在解决复杂信息系统中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访问问题。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借鉴RMM、OOHDM、HyperWave和PESTO等现有方法的优点,设计了以Java applet为客户端、支持导航、查询与视图定制的系统架构。核心组件包括元模式模块和OTHY转换框架,能够将数据库对象动态转换为包含丰富导航锚点的‘页面’。未来工作将聚焦于元模式集成、框架优化及原型开发,以实现更智能、灵活的信息访问体验。原创 2025-10-13 14:13:36 · 16 阅读 · 0 评论 -
41、统一的跨模型转换方法与超媒体数据库浏览器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级别超图数据模型(HDM)的统一跨模型转换方法,能够将UML、ER模型、关系模型和WWW文档等不同建模语言的构造统一表示,并实现自动化转换与集成。通过HDM作为统一存储库,支持跨模型查询、混合模型构建以及跨模型边的定义,实现了不同数据源之间的语义互操作。文章详细阐述了从关系模型到ER模型的转换规则、模板转换准则及实际应用案例,并结合MAIF保险公司的需求,设计了一个融合超文本与数据库技术的超媒体浏览器原型。最后,展望了未来在动态建模、时态数据支持和工具可视化方面的扩展方向。原创 2025-10-12 12:59:57 · 15 阅读 · 0 评论 -
40、跨模型转换的统一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图数据模型(HDM)的统一方法,用于实现不同语义建模语言之间的转换与集成。通过将ER模型、关系模型和UML等建模语言的构造映射为HDM中的节点、边和约束,利用HDM的基本转换操作(如重命名、添加、删除等)实现模式与实例的跨模型转换。文章详细阐述了各类建模语言在HDM中的表示方式、转换规则的自动生成机制,并给出了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示例。同时,探讨了多种建模语言的组合策略及跨模型链接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可逆性和可扩展性,为多模型系统间的集成提供了有效支持,但也面临复杂性和语原创 2025-10-11 14:14:26 · 14 阅读 · 0 评论 -
39、异构分布式数据库访问与跨模型转换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异构分布式数据库的访问架构与跨模型转换的统一方法。系统通过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数据库中间件、映射表与影子机制实现高效、安全的数据集成与导航,结合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支持跨数据库查询和自动关系连接。提出基于超图数据模型(HDM)的跨模型转换方法,解决传统转换中语义不一致的问题,适用于系统集成、数据迁移与分析场景。文章还探讨了大数据、云计算、AI等趋势下的挑战与实践建议,为企业数据整合提供全面技术方案。原创 2025-10-10 15:46:14 · 15 阅读 · 0 评论 -
38、访问异构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实用方法
本文介绍了MEntAs项目中解决大型企业异构和分布式数据库访问问题的实用方法。通过构建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的数据库访问接口,采用JDBC和RMI技术实现跨数据库的统一SQL2查询,并利用中间件系统(如IBM DataJoiner)集成多个数据源,形成全局虚拟模式。系统提供图形化界面,屏蔽底层异构性,支持查询构建、结果预取、缓存管理和一致性监控,显著提升了工程师的数据访问效率与用户体验。文章还分析了性能优化措施及未来改进方向,展示了该方案在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数据整合方面的优势与潜力。原创 2025-10-09 12:46:54 · 13 阅读 · 0 评论 -
37、TOGA:以数据为中心的可定制协作服务
TOGA 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可定制协作服务,旨在解决异构环境中分布式并行工程的协作需求。它通过协调共享数据对象的状态,在应用程序组之间实现同步协作,具备高度的组感知和一致的工作数据管理能力。博文详细分析了 TOGA 与现有通信服务(如消息队列、CORBA 事件服务)及 CSCW 技术(如工作流系统、GroupKit)的关系与差异,展示了其在同步协作场景中的优势。原型实现基于 C++ 和 CORBA,在 SUN 工作站集群上验证了其可行性与性能表现。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协作模型扩展、实现优化、系统集成及在工作流原创 2025-10-08 09:40:23 · 21 阅读 · 0 评论 -
36、TOGA:以数据为中心的协作定制服务
TOGA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协作定制服务,通过分层架构实现多个应用程序间的信息共享与操作同步。该服务基于公共工作和信息空间,采用2-阶段提交协议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并通过事件编码、传播与投票机制实现可靠的协作控制。系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性能优化,适用于需要高一致性与实时同步的分布式应用场景。原创 2025-10-07 12:10:59 · 18 阅读 · 0 评论 -
35、工作流系统中的时间约束与数据协作服务
本文探讨了工作流系统中的时间约束管理与数据协作服务TOGA。在时间约束方面,介绍了时间约束计算算法、运行时时间管理策略以及调度机制,确保任务按时完成并满足各类时间约束。在数据协作方面,重点分析了TOGA服务的架构与特性,包括其组件化设计、可定制性、多协议支持和基于事务的数据完整性控制,解决了传统CAD环境中协作协调不足的问题。文章还阐述了TOGA的分层架构、客户端接口设计及CORBA底层实现,并对比了其与相关技术的优势。最后分享了原型实现的关键决策与实践经验,展示了其在协同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10-06 15:10:03 · 7 阅读 · 0 评论 -
34、工作流系统中的时间约束管理
本文深入探讨了工作流系统中的时间约束管理机制,涵盖结构与显式时间约束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事件间的时间关系约束和事件与日历日期的绑定约束,并通过定时活动图表示工作流,利用E值和L值进行时间窗口管理。文章详细阐述了在构建时和流程实例化时的时间约束计算流程,包括正向与反向计算、上界约束合并算法及固定日期约束的转换策略,确保工作流的时间可行性与执行可靠性。原创 2025-10-05 12:00:59 · 14 阅读 · 0 评论 -
33、多级安全工作流系统与工作流时间约束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多级安全(MLS)工作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机制,探讨了在不同分类域间进行任务协作时的信息流控制、外部任务处理及跨域通信的挑战,并介绍了MLS工作流构建器、执行服务和监控器的核心功能。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工作流系统中时间约束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套涵盖构建、实例化和运行三个阶段的动态时间管理框架,支持截止日期的计算、可行性检查与异常处理,确保工作流在安全与时效性方面的双重保障。原创 2025-10-04 09:57:25 · 13 阅读 · 0 评论 -
32、多级安全工作流管理系统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多级安全工作流管理系统(MLS WFMS)的技术架构与实现方法,涵盖MLS分布式架构设计、工作流分解策略、单级与多级任务模型定义以及工作流间的互操作性机制。通过采用多个单级工作流系统协同运作,并结合高保证信息流控制设备,系统在保障高级别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了跨分类域的任务协作。文章还探讨了合作流程的应用场景、实现步骤及其面临的挑战,总结了MLS WFMS在安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优势,为复杂安全环境下的工作流管理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原创 2025-10-03 12:15:11 · 13 阅读 · 0 评论 -
31、数据库相关技术与工作流管理系统解析
本文探讨了基于IDL的关系数据库视图构建方法,提出了一种半自动生成CORBA包装器的技术,有效缓解了应用与数据库间的阻抗不匹配问题。文章介绍了查询语言的设计与SQL映射机制,并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限制。同时,针对协作环境中的长事务需求,提出了一种支持增量更新传播的合作事务模型。为满足美国国防部对跨安全级别协同的需求,设计了多级安全工作流管理系统(MLS WFMS),提出了五步实施策略,包括架构选择、工作流划分、执行与重建、支持工具及未来优化方向。系统结合COTS技术与安全机制,支持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的原创 2025-10-02 15:24:58 · 13 阅读 · 0 评论 -
30、CORBA系统中的对象缓存设计与关系数据库IDL视图构建
本文深入探讨了CORBA OTM系统中的对象缓存设计与关系数据库IDL视图的构建方法。通过定义CacheManager、CachedObject等接口,结合缓存更新策略与交互协议,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性能。同时,提出基于高级映射语言的半自动化IDL视图生成方案,实现关系数据库到CORBA接口的灵活映射。文章还分析了旅行代理和基因组图谱等实际应用案例,讨论了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分布式系统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考。原创 2025-10-01 16:10:29 · 33 阅读 · 0 评论 -
29、基于CORBA OTM系统的对象缓存设计
本文介绍了基于CORBA OTM系统的对象缓存设计,旨在提升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可靠性。通过在旅行社系统中应用缓存与复制策略,结合异步多播传播与同步更新机制,有效减少了网络开销并提高了响应速度。文章详细阐述了缓存位置、一致性策略、更新方式及对象生命周期管理,并提出了可重用的软件架构连接器“Object Caching with Transactional Replication”。测试结果表明,本地更新缓存策略显著提升了系统在高峰负载下的成功率和响应时间。最后,给出了负载均衡优化、冗余部署及未原创 2025-09-30 15:49:29 · 12 阅读 · 0 评论 -
28、集成过程建模的本体分析
本文基于BWW本体理论对Scheer提出的集成过程建模方法(特别是事件驱动过程链EPC)进行了深入的本体分析。研究聚焦于ARIS架构中的四个核心视图——过程、数据、功能和组织视图,揭示了现有建模语法在表示事物、类、状态空间、系统结构等方面的本体缺陷。分析表明,尽管EPC在易用性和集成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全面反映现实世界语义上存在不足,尤其缺乏对状态与事件空间、系统边界及分解的明确表达。此外,功能视图在与其他视图结合时可能呈现本体冗余。文章进一步提出多个命题,并指出未来需通过实证测试验证这些命题,同时开发基于原创 2025-09-29 14:31:22 · 10 阅读 · 0 评论 -
27、软件过程建模与集成过程建模的深入剖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软件过程建模的多变体方法与集成过程建模的本体分析。通过分析增量、基于组件、面向阶段和进化原型等开发模型在不同项目目标和过程约束下的适用性,为项目选择合适的软件过程模型提供指导。同时,运用Bunge-Wand-Weber(BWW)本体模型对ARIS的集成过程建模进行理论评估,揭示其潜在局限性并提出改进假设。文章还总结了选择过程模型的步骤与标准,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与信息系统建模的完整性。原创 2025-09-28 10:18:21 · 7 阅读 · 0 评论 -
26、工作流与软件过程建模:技术与方法
本文介绍了工作流建模与验证工具FlowMake的架构与功能,包括其存储库、编辑器、验证引擎和接口四大组件,并阐述了其在识别工作流结构冲突中的应用。同时,文章探讨了大型银行组织中采用的软件过程多变体建模方法,详细解析了增量开发、基于组件的开发、面向阶段的开发和进化原型开发四种模型变体的特点与适用场景,展示了如何通过灵活的过程建模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与质量。原创 2025-09-27 15:56:39 · 15 阅读 · 0 评论 -
25、工作流图结构冲突识别与图缩减技术应用
本文探讨了工作流过程模型中的结构冲突识别与图缩减技术的应用。重点分析了两类主要的结构冲突:死锁和同步缺失,并通过形式化的工作流图定义和三种缩减规则(相邻、闭合、重叠)构建了一个高效的验证算法REDUCE(G)。该算法通过迭代简化工作流图,能够有效判断模型是否存在结构冲突,在保证正确性的同时实现了可接受的计算复杂度,为工作流控制流的正确性验证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09-26 10:28:21 · 14 阅读 · 0 评论 -
24、设计全局数据仓库与流程模型结构冲突识别
本文探讨了数据仓库设计与流程模型结构冲突识别的关键技术。在数据仓库设计方面,将问题建模为状态空间搜索,介绍了修剪、贪心和启发式三种算法,并通过实验比较其性能,提出不同场景下的算法选择策略。在流程模型验证方面,采用基于图缩减规则的方法识别结构冲突,确保工作流的正确性。文章还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提出了优化方向与自动化工具的展望,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原创 2025-09-25 11:37:17 · 28 阅读 · 0 评论 -
23、利用SPJ视图设计全球数据仓库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PJ视图设计全球数据仓库的通用方法,通过引入五条转换规则将数据仓库设计问题建模为状态空间搜索问题。该方法能够检测和利用查询间的公共子表达式,确保查询在物化视图上的完整重写,并综合考虑查询评估成本、视图维护成本与存储空间约束。通过多查询图表示视图集合,结合边移除、属性移除、视图拆分、视图合并和属性转移等转换规则,系统地生成候选视图配置。采用基于成本的剪枝算法和其他启发式策略有效缩小搜索空间,提升搜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满足空间限制下显著降低操作成本,为数据仓库的自动化设计提供了可行原创 2025-09-24 09:11:46 · 11 阅读 · 0 评论 -
22、数据管理与质量提升:多维数据模型与数据仓库的综合探索
本文探讨了数据管理与质量提升中的关键技术,涵盖组件化软件开发对传统V-Modell流程的改进、多维数据模型MADEIRA在可视化分析环境VIOLA中的应用,以及基于元数据和GQM方法的数据仓库质量导向使用与演化。通过流程优化、语义建模与质量元模型构建,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以支持高效、高质量的数据分析与决策。研究成果为数据密集型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原创 2025-09-23 13:55:52 · 17 阅读 · 0 评论 -
21、面向质量的数据仓库使用与演进
本文介绍了面向质量的数据仓库使用与演进方法,重点阐述了基于元数据仓库和质量元模型的DWQ质量管理框架。该方法涵盖设计、评估、分析与改进三个核心阶段,并通过反向函数机制支持质量问题的精准溯源与优化。文章深入剖析了数据仓库演进的三大动因:自然变化、质量未达预期及测量过程的不确定性(元质量),并提出通过补充元数据、一致性规则以及质量因素与演进操作符关联等措施实现有效控制。同时对比了GQM、TDQM、SPC和QFD等相关方法的应用场景与优劣,为不同规模企业提供了数据质量管理的实践指导。最后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对数据仓原创 2025-09-22 16:02:25 · 16 阅读 · 0 评论 -
20、面向质量的数据仓库使用与演进
本文探讨了面向质量的数据仓库使用与演进,涵盖数据仓库的多层架构、元数据管理及其在保障数据质量中的核心作用。文章提出了基于GQM方法的DWQ质量元模型,通过质量目标、质量因素和设计选择之间的关联,实现对连贯性、完整性和新鲜度等质量维度的系统化管理。结合实例化的刷新过程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元数据驱动的质量评估与改进流程提升数据服务质量。最后,文章强调数据仓库需随业务和用户需求动态演进,并提出架构调整、持续监控与需求响应等关键策略,以支持高质量的决策信息系统。原创 2025-09-21 11:14:13 · 10 阅读 · 0 评论 -
19、多维数据建模与交互式处理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空间的建模与交互式处理方法,通过定义度量、类别属性和汇总属性构建数据空间,并支持聚合、限制等推导操作。结合MADEIRA数据模型与VIOLA可视化分析环境,实现了灵活的数据管理、统计分析选择、缓存优化及控制结构,支持动态查询与图表链接,提升数据分析的交互性与效率。文章还比较了现有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包括语义元数据整合、MADEIRA模型实现、与数据流语言集成及实际应用评估。原创 2025-09-20 11:53:45 · 11 阅读 · 0 评论 -
18、软件复用与多维数据分析的探索
本文探讨了软件复用与多维数据分析在现代软件开发和决策支持中的关键作用。在软件复用方面,重点介绍了复用组织的系统工程、复用管理、配置管理和质量保证,并通过mermaid图展示了其管理流程。在多维数据分析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流的可视化编程环境VIOLA和多维数据模型MADEIRA,强调语义建模与分析过程的可视化管理,支持灵活的查询、方法选择与交互式可视化。文章还对比了不同方法的优劣,指出VIOLA和MADEIRA在分析过程管理和语义集成方面的优势,展望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潜力。原创 2025-09-19 09:11:34 · 9 阅读 · 0 评论 -
17、组件化软件开发管理:软件复用与V模型流程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传统的V模型扩展以适应组件化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了组件化开发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方法的结合必要性。文章从组件用户与生产者的双重视角出发,提出在单项目和多项目场景下对V模型的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保证和配置管理等子模型进行调整与增强。通过引入基于模式的过程描述、组件库管理、跨项目协调机制及风险管理策略,旨在提升软件复用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并增强系统灵活性,为现代软件工程提供适应组件化趋势的综合管理框架。原创 2025-09-18 15:53:33 · 10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