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构建:从多阶段构建到容器内运行 Buildah
在容器管理领域,容器的创建是一项基础且关键的任务。Podman 常与 Buildah 工具搭配使用,以助力容器镜像的构建过程。Buildah 拥有丰富的选项,与 Podman 有诸多共性,还提供了多种构建新容器镜像的策略,其中之一便是继承自 Docker 生态系统的 Dockerfile。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多阶段构建和在容器内运行 Buildah 来优化容器构建流程。
技术要求
在开始之前,需要确保机器上已安装并正常运行 Podman。示例在 Fedora 34 或更高版本的系统上执行,但也可在其他操作系统上重现。同时,对使用 Dockerfiles 或 Buildah 原生命令进行构建的相关概念有一定了解,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后续内容。
多阶段容器构建
在使用 Podman 和 Buildah 创建容器镜像时,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因素——镜像的大小。镜像的最终大小由其层数和每层中更改文件的数量决定。小尺寸的镜像具有从注册表快速拉取的优势,而大镜像则会占用主机本地存储的大量宝贵磁盘空间。
以往,为了保持镜像紧凑,我们采用了一些最佳实践,如从头构建、清理包管理器缓存以及减少 RUN、COPY 和 ADD 指令的使用。然而,当需要从源代码构建应用程序并创建包含最终工件的镜像时,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以构建一个容器化的 Go 应用程序为例,我们通常会从包含 Go 运行时的基础镜像开始,复制源代码,然后进行编译以生成最终的二进制文件。在这个过程中,会下载所有必要的 Go 包到镜像缓存中。但在构建结束后,基础镜像中的 Go 运行时就不再必要了,却仍然包含在最终镜像中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