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PF 技术全面解析
1. eBPF 基础概述
eBPF(Extended Berkeley Packet Filter)是一项强大的技术,它起源于 Berkeley Packet Filter(BPF)。BPF 最初用于网络数据包过滤,而 eBPF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系统监控、性能分析、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
1.1 eBPF 的起源与发展
- 起源 :eBPF 源于 BPF,由 Steven McCanne 和 Van Jacobson 提出,最初用于高效过滤网络数据包。
- 发展 :从 BPF 到 eBPF 的演变,使其功能得到了极大扩展,能够在 Linux 内核中运行沙箱化程序,为内核添加新功能。
- 生产系统应用 :在 Daniel Borkmann、Alexei Starovoitov 等开发者的推动下,eBPF 逐渐进入生产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2 eBPF 的基本概念
- 内核交互 :eBPF 程序可以动态加载到 Linux 内核中,无需重新编译内核,为内核添加新功能。
- 高性能 :eBPF 程序具有高性能的特点,能够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情况下完成各种任务。
- 可移植性 :CO - RE(Compile Once, Run Everywhere)技术使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