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无人机任务效率与六足机器人逆动力学学习研究
六足机器人逆动力学学习
在六足机器人逆动力学模型学习方面,研究人员考察了三种基于学习的方法,并将其与基线分析动力学模型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
实验通过绘制特定试验中各条腿关节的预测精度图(如图 7 所示)来展示结果。图中以 $\theta_{err} = |\theta_{est} - \theta_{real}|$ 计算预测精度,阈值 $e_{thld} = 0.052$ rad 用于碰撞检测。第一次试验 T1 是无障碍物轨迹,其余五次试验 T2 - T6 在轨迹的不同部分放置了障碍物。图中的注释垂直线表示相应回归器和试验的接触情况,并进行了颜色编码。
从五次评估场景的结果来看,学习模型的性能与基线模型具有竞争力。基线模型需要费力地确定模型参数的合适值,而学习模型实现了比基线方法更高的精度,并且所有回归器都能对腿部属性的变化进行泛化。其中,线性和多项式回归器在碰撞检测场景的实际部署中表现令人满意。
| 模型类型 | 精度表现 | 泛化能力 | 碰撞检测适用性 |
|---|---|---|---|
| 学习模型 | 高于基线模型 | 能对腿部属性变化泛化 | 线性和多项式回归器表现满意 |
| 基线模型 | 低于学习模型 | -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