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效率指标研究与应用
1. 原位油混相计算
在一定的储层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我们可以计算特定孔径分布中能够与特定注入流体达到混相的原位油比例。当注入的烃类为 100% C1 时,无限制孔隙中的最小混相压力(MMP)约为 4000 psi。随着长链碳含量的增加,MMP 会降低。在研究的页岩地层中,平均储层压力高于 4000 psi,这意味着在该页岩地层中注入轻质烃实现混相不是问题。在混相驱替过程中,只要储层压力维持在 4000 psi 以上,研究的页岩地层所有孔径中的游离油都能达到混相。
2. 计算 MD - 指数
MD - 指数使用公式(6.5)计算。此计算需要估计考虑孔隙限制效应校正后的混相游离油填充孔隙度(步骤 3 中描述),以及使用因子分析计算的游离水填充和束缚流体填充孔隙度(步骤 2 中描述)。公式(6.5)中所需的干酪根体积分数通过斯伦贝谢提供的 Quanti - ELAN 反演获得。所有这些数据使用启发式公式(6.2)进行归一化和转换,这样的转换消除了公式(6.5)中分母过小导致 MD - 指数不合理增大的情况。
计算得到的上、中、下页岩 200 英尺深度区间的 MD - 指数显示在图 6.2 的倒数第二道中。基于 MD - 指数,中部地层在使用轻质烃注入时具有相对较好的提高采收率(EOR)潜力。此外,该地层的上、下页岩对轻质烃注入的 EOR 潜力较低。中部页岩约 50%和 20%分别表现出良好和中等的 EOR 潜力。与 R - 指数相比,MD - 指数显示出相似的趋势,但 MD - 指数能更好地区分中部页岩中 EOR 潜力较低的层。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9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