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岭
旺旺小福星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学会用理智脑思考,才能真正成长
周岭用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的理论,揭示了我们认知中的盲点和误区。这些盲点,就像隐藏在我们大脑深处的“隐形枷锁”,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能力。但书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问题,更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书中提到“耐心”并非靠毅力支撑,而是源于对长远目标的清晰认知。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魔法”,比如如何通过“早冥读写跑”五件套,低成本地实现自我提升;如何通过元认知的力量,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找到改变的方向。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仿佛拥有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够用全新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原创 2025-04-09 10:32:06 · 207 阅读 · 0 评论 -
成功的真相:努力过头了?-认知觉醒
她说:“自从开始准备考研,我就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执着和毅力,天天只想着学习,连吃饭时都要听音频。我有时候累了,觉得应该合理放松一下,结果瞄了几眼小说就又陷入失控状态,什么都不管不顾,没心思考虑任何事情。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在职场打拼,我们都曾为了能名列前茅而自我打气、暗下决心,以为只要有超过常人的刻苦,就一定能成为老师和老板心中的骄傲,成为同学和同事眼中的榜样,于是拿出“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不闲聊、不娱乐、不浪费一点时间,哪怕精疲力竭也要强打精神再逼自己多学一点。一位“考研党”发来求救信号。原创 2025-04-08 16:37:56 · 115 阅读 · 0 评论 -
被动学习如何找到反馈?-周岭认知觉醒
谈论这样的主题时,不得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们通常认为,职场人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可用来主动学习,而自己只能在有限时间内被动学习。被动学习不仅无法选择内容,而且课业负担很重,在这种场景下,“反馈策略”有用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只想告诉你: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反馈同样是被动学习的制胜法宝。据我所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很多同学采用的方法往往是一遍一遍不停地学,结果不仅成绩提高有限,还感觉学得很机械、没有动力。很明显,这种单纯的输入式学习是低层次的勤奋,真正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会通过自我测试主动制造反馈。原创 2025-04-08 16:22:40 · 191 阅读 · 0 评论 -
自身改变:反馈的最高境界-认知觉醒
正如你用心写了一篇文章,即使发布后没有多少人看,但你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思考和实践,已经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实际的改变,这本身不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和反馈吗?如果持有这种态度,我们就能在暂时缺乏外界正反馈的情况下自我激励,欢快前行,始终把成长动机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最终等到大量正反馈到来的那一天。当然,在成长初期,我们必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收不到外界的正反馈。所以,千万不要忘了做这件事本身的愉悦,不能一说反馈就只盯着外部看,否则我们很容易在起步阶段就失去动力,轻言放弃。原创 2025-04-08 16:15:22 · 160 阅读 · 0 评论 -
真正的学习,你了解吗?-认知觉醒
老师先示范左手,再示范右手,再合起来弹一遍,让我大概知道这一首曲子出来是什么样子。不通过,继续练,通过,再到下一首曲子。《认知升级》®的作者刘传小时候有段神奇的学琴经历:他从零开始学电子琴到考上十级只用了两年时间,而同岭人取得这一成绩通常要4~5年更神奇的是,直到考上十级,他都没有学习一点乐理知识,而他的老师也从来不让他学理论。虽然不知道乐理,但这并不响他完整流畅地演奏给别人听,并由此收获即时的夸奖和赞扬。这种反馈会像海浪一样一遍遍冲击着信心这块沙滩,让他始终沉浸在弹琴的乐趣里。原创 2025-04-08 16:01:09 · 202 阅读 · 0 评论 -
触动是筛选知识的法则-周岭认知觉醒
我建议每一个想成长的人都去进行每日反思,因为它可以提高自己对生活细节的感知能力,不会让日子像流水一样哗哗流过而什么都没留下不过,和一般的日志不同,每日反思不是记流水账,而是留意每天最触动自己的那件事,不管是好的启发还是坏的体验,都写下来复盘,写得越细越好。面对生活中信息的滚滚洪流,触动真是最好的筛选器,它能让我们免受洪流的冲击,从容而体面地行走在人间。通过运用“触动学习法”,我也得到了莫大的好处,用它来读书、反思、建立个人认知体系,效果非常显著。原创 2025-04-07 14:39:40 · 20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