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下的振动光谱研究
1. 引言
杠杆臂式金刚石压腔(DAC)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Weir等人在美国国家标准局(现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提出。后来,DAC与振动光谱技术相结合,为材料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最初的DAC能达到约200 kbar的压力,可通过红外(IR)和/或拉曼光谱诊断压力对材料的影响。
随着时间推移,DAC不断改进。华盛顿特区的地球物理实验室开发出能达到兆巴级压力的新型压腔,还具备对受压样品进行冷却或加热的能力。康奈尔大学和罗切斯特大学也对DAC进行了改进。
DAC的多功能性源于其使用的金刚石能承受高压,且体积紧凑,可置于大多数光谱仪的样品室中进行振动研究。此外,它还能与布里渊散射、X射线衍射、中子散射、穆斯堡尔谱、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核磁共振(NMR)等技术结合使用,为分析化学家、光谱学家、地球化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研究地球内部过程提供了新工具。
DAC与X射线衍射和振动光谱结合,取得了以往无法获得的成果。对配位化合物的振动研究确定了配位数为4、5和6的各种几何结构在固态下的压力转换,以及压力引起的自旋态和氧化态变化等现象。在兆巴级压力的矿物研究中,模拟地球地幔和地心条件下获得的振动数据,有助于计算矿物的热力学性质,如热容和格林艾森参数。此外,能够达到兆巴级压力促使人们尝试将气态元素压缩成金属,振动光谱在确定新固体的IR和拉曼光谱以及跟踪压力引起的变化(如相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实验
2.1 仪器设备
- 拉曼光谱 :1968年首次报道了使用DAC进行的拉曼实验。DAC与任何拉曼仪器兼容,只要使用激光源,就无需光束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55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