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夜空35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48、网络心理学与数字时代的多领域洞察
本文全面探讨了网络心理学在数字时代的多领域应用与影响,涵盖网络成瘾、心理健康、社交行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市场营销、教育变革及伦理法律等核心议题。通过分析技术对个体心理与社会互动的深远影响,文章揭示了网络环境下的身份构建、群体动力学和决策机制,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为理解数字时代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了系统性洞察。原创 2025-09-23 00:19:12 · 64 阅读 · 0 评论 -
47、科技与心理相关术语解读
本文深入解读了科技与心理交叉领域的关键术语,涵盖成瘾行为、人机交互、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用户体验、网络诈骗、社交影响、在线教育、群体行为、心理治疗、数据研究方法等多个维度。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概念,帮助读者理解数字化时代下技术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深刻影响,为个人发展、教育实践、企业决策和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原创 2025-09-22 09:36:01 · 101 阅读 · 0 评论 -
46、人工智能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与挑战,涵盖聊天机器人在心理治疗中的发展与局限、社交机器人在老年护理和儿童陪伴中的利弊,以及社会机器人研究对特定年龄群体的聚焦问题。文章分析了AI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讨论了伦理、隐私和情感互动等关键议题,并展望了机器学习与超级智能带来的未来可能性。通过案例、图表和思考题,引导读者深入理解AI与人类心理交互的现状与前景。原创 2025-09-21 10:21:26 · 92 阅读 · 0 评论 -
45、人工智能心理学:发展、测试与应用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涵盖人工智能的定义与测试方法、社会机器人学中的人机互动、AI在认知心理学、游戏、客户服务和心理治疗中的实际应用,并分析了各领域的优势与挑战。同时展望了人工智能未来的技术突破、跨领域融合及社会影响,强调在推动AI发展的同时需关注伦理与社会问题。原创 2025-09-20 16:19:45 · 68 阅读 · 0 评论 -
44、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心理应用
本文探讨了虚拟现实在心理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涵盖心理诊断与治疗、疼痛管理、心理研究以及减少社会偏见等多个方面。通过具体案例和研究,如VR教室评估多动症、SnowWorld缓解烧伤疼痛、Proteus效应改变行为等,展示了VR技术在创造可控环境、提供分心刺激和促进行为改变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文章展望了未来VR与AI结合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相关伦理与发展问题,为VR在心理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了思考方向。原创 2025-09-19 12:20:11 · 26 阅读 · 0 评论 -
43、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心理应用探索
本文探讨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潜力,涵盖其基础概念、设备类型及技术考量,如头戴式显示器、分辨率、刷新率与追踪精度。文章重点分析了VR在治疗焦虑症、成瘾、饮食失调以及诊断偏执狂和ADHD中的应用,并介绍了AR/MR在幻肢痛等治疗中的实践。通过流程图与表格形式展示了VR治疗流程与发展趋向,同时指出了技术成本、伦理法律问题和用户接受度等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展望了VR心理应用向个性化、多感官融合及与其他先进技术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9-18 15:37:10 · 32 阅读 · 0 评论 -
42、电子游戏的多面性:从沉浸体验到社会影响
本文探讨了电子游戏的多面性,涵盖其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心流状态与情绪反应,分析了游戏在技能培养和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讨论了游戏化在健康与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文章审视了电子游戏引发的争议,包括成瘾性、暴力行为关联及网络欺凌等问题,引用多种心理学理论进行解释。针对不同人群如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影响进行了细分,并提出了玩家、家长和开发者应对负面影响的建议。最后展望了未来游戏在技术、社交、教育与健康融合方面的发展趋势,强调科学看待游戏的双重影响。原创 2025-09-17 09:58:03 · 81 阅读 · 0 评论 -
41、人机交互与电子游戏的全方位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了人机交互与电子游戏的关联,涵盖可用性、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用户体验等核心概念,回顾了电子游戏的发展历程、类型分类及玩家群体变化。文章深入探讨了玩家心理满足感、沉浸感与临场感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了心流体验的形成机制。同时,讨论了游戏成瘾和暴力游戏引发的争议,强调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需关注其潜在负面影响。原创 2025-09-16 15:04:13 · 41 阅读 · 0 评论 -
40、人机交互设计:从理论到实践
本文系统介绍了人机交互设计的核心理念与实践方法,涵盖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基础、计算平台的考量、设计流程与原型制作、界面评估技术以及人机交互与网络心理学的关系。文章强调通过用户角色构建、启发式设计原则和迭代原型开发来提升界面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并结合在线学习平台的案例分析展示了设计全过程。最后探讨了未来人机共生的发展方向及跨学科合作潜力。原创 2025-09-15 14:56:13 · 45 阅读 · 0 评论 -
39、网络心理学与人机交互:原理、实践与未来趋势
本文探讨了网络心理学与人机交互的原理、实践与未来趋势。通过Phelim May的职业洞察,展示了网络心理学在医疗科技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文章回顾了人机交互的起源,从Bush、Licklider到Engelbart等先驱者的贡献,并梳理了该领域从可用性到用户体验的哲学转变。详细介绍了人机交互的设计过程,包括需求收集、设计、原型构建与评估的迭代流程,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同时分析了AI、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与伦理责任,指出跨学科合作在创造安全、高效、人性化交互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原创 2025-09-14 16:54:42 · 40 阅读 · 0 评论 -
38、数字时代老年人与科技的关联
本文探讨了数字时代老年人与科技的关联,分析了社交机器人对老年人社会融入和健康支持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老年人在面对虚假信息、网络诈骗等网络安全风险时的脆弱性。文章总结了技术对老年人的正负影响,提出了通过数字素养培训、优化产品设计、加强安全宣传和建立支持网络等措施帮助老年人更好应对技术挑战,并呼吁关注技术普及的公平性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原创 2025-09-13 10:06:48 · 33 阅读 · 0 评论 -
37、数字时代老年人与科技的碰撞与融合
在数字时代,老年人与科技的互动日益密切,既面临采纳障碍,也迎来改善生活质量的机遇。本文探讨了老年人在科技使用中的挑战,如自我衰老认知、科技恐惧症和易用性问题,同时分析了科技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减少社交孤立、增强自主性、提升心理韧性和改善认知功能。通过数字技能培训、优化产品设计和推动数字包容,可有效缩小数字鸿沟,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原创 2025-09-12 14:27:26 · 22 阅读 · 0 评论 -
36、年轻人与互联网:机遇与风险并存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对年轻人生活的双重影响,分析了上网时间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详细介绍了网络欺凌的定义、常见方式及其心理与社交危害,并讨论了色情短信现象及其潜在风险。文章还阐述了网络欺凌的促成因素如匿名性和信息永久性,提出了包括学校干预、家庭合作和技术监管在内的应对策略。通过芬兰KiVa项目等案例,说明了有效反欺凌措施的效果。最后强调,技术已成为青少年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通过教育、法律和多方协作保障其在网络空间的安全与权利。原创 2025-09-11 16:58:45 · 65 阅读 · 0 评论 -
35、消费者网络心理学、在线营销与年轻人的网络世界
本文探讨了消费者网络心理学与在线营销的互动机制,分析了在线购物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及商家采用的营销策略,如个性化推荐、限时促销和用户评价等。同时,文章深入研究了年轻人作为数字原生代在互联网环境中的行为特征,涵盖社交、教育、身份形成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并讨论了网络欺凌等潜在风险及其应对措施。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在线营销与青少年网络使用的挑战与发展方向,强调构建健康、安全的数字环境的重要性。原创 2025-09-10 13:57:49 · 76 阅读 · 0 评论 -
34、网络购物的心理因素与营销策略
本文探讨了网络购物背后的心理因素与营销策略,分析了消费者购买意向的驱动因素、情感投入、社交影响及认知负担对决策的影响。文章还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强调口碑评价、社交媒体营销在提升品牌资产和促进客户忠诚中的作用。通过三个阶段模型解析电子忠诚度的形成,并讨论了稀缺性、社会证明等说服策略的应用及其潜在的不道德设计——黑暗模式。最后提出优化网站设计、增强社交互动、简化决策过程、提高客户忠诚度及避免黑暗模式等综合建议,旨在提升网络购物体验,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创 2025-09-09 12:30:27 · 46 阅读 · 0 评论 -
33、互联网:教育与消费的新领域探索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在教育与消费两大领域中的深刻影响。在教育方面,互联网不仅改变了知识获取方式,也重塑了教师角色和学习模式,支持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并推动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形式的发展;在消费方面,文章分析了四类在线购物者——购物爱好者、直接购买者、多疑浏览者和无能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并基于理性行动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解析影响在线购物接受度的关键心理因素,如信任、感知风险、自我效能感等。同时,针对不同消费者类型提出了精准的营销策略,并展望了未来教育的个性化、沉浸式发展以及消费领域的社交化、智能化和可持续趋原创 2025-09-08 16:08:57 · 34 阅读 · 0 评论 -
32、互联网作为教育空间:机遇、挑战与未来趋势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作为教育空间的机遇与挑战,回顾了新冠疫情推动下的应急远程教学实践,分析了YouTube、Twitter/X等平台在正式与非正式学习中的作用,并讨论了虚拟学习环境、MOOCs等在线学习模式的发展。文章还从学习理论、师生角色转变和技术影响等角度审视了互联网对教育的深层变革,总结了信息过载、技术能力要求和数字不平等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未来教育应重视公平教学法、数字素养培养和学习范式转型的趋势。原创 2025-09-07 10:52:58 · 50 阅读 · 0 评论 -
31、互联网:变革教育与工作模式的力量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如何深刻变革教育与工作模式。在工作领域,在线协作催生了虚拟组织、边界无界思维和零工经济,但也带来网络偷懒、技术入侵和视频会议疲劳等挑战。在教育方面,互联网推动了非正式学习的普及,并促进了正式学习向在线课程、MOOCs和混合式学习发展。未来趋势包括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及VR/AR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将持续重塑学习与工作生态。原创 2025-09-06 09:47:59 · 27 阅读 · 0 评论 -
30、在线工作场所:变革、挑战与未来展望
本文探讨了在线工作场所的变革、挑战与未来展望,分析了虚拟组织和虚拟团队的运作特点及其管理难点,揭示了技术发展带来的职业规划变化与心理社会风险,如网络偷懒、Zoom疲劳和网络欺凌。文章还讨论了新冠疫情加速远程工作普及的趋势,提出了组织与个人应对挑战的策略,并展望了以混合工作模式、技术驱动创新和员工福祉为核心的发展方向。通过历史视角回顾工作模式演变,强调适应变化的重要性,呼吁共同探索高效、人性化的工作未来。原创 2025-09-05 10:25:13 · 36 阅读 · 0 评论 -
29、体育、健康与网络心理学:从可穿戴设备到在线职场的变革
本文探讨了技术在体育、健康和职场领域的深刻变革。从可穿戴设备和虚拟现实在运动员训练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到在线职场中虚拟团队的协作模式与挑战,文章分析了技术带来的机遇与问题。同时,回顾了零售、影视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强调了神经多样性在现代职场中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应对网络偷懒、数字干扰等挑战的策略,展望了未来技术驱动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原创 2025-09-04 12:04:52 · 26 阅读 · 0 评论 -
28、运动与健康中的网络心理学:技术应用与挑战
本文探讨了技术在运动与健康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心理影响,涵盖VR技术在运动员训练中的效果、可穿戴设备对生理与心理状态的监测、远程心理咨询的发展与挑战,以及社交媒体对运动员形象和行为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群体如运动员、普通大众和老年人在技术需求上的差异,指出了数据准确性、隐私保护、信息可靠性等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教育、规范、合作与研究等应对策略。文章强调应合理利用技术优势,规避风险,以促进身心健康和运动表现的提升。原创 2025-09-03 14:09:37 · 48 阅读 · 0 评论 -
27、网络心理与运动健康中的科技应用
本文探讨了网络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如成瘾与认知行为疗法,并分析了科技在运动与健康环境中的广泛应用。从GPS、视频分析到虚拟现实和游戏技术,科技正深刻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心理准备;同时,可穿戴设备和虚拟现实技术也在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此外,社交媒体对运动员心理、观众体验及赛事管理带来了深远影响。随着技术进步,科技将在心理、运动与健康领域持续推动创新与发展。原创 2025-09-02 15:11:49 · 25 阅读 · 0 评论 -
26、互联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对心理健康的双重影响,分析了社交网络、手机使用和网络成瘾等问题对青少年及成年人的心理影响,并总结了认知行为疗法、虚拟现实、游戏化干预、cCBT、Pesky gNATS和在线咨询等技术在心理健康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文章还提出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应对策略,强调未来研究需统一术语与测量标准,并关注网络使用的积极效应,呼吁个人与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健康上网与心理康复。原创 2025-09-01 15:24:43 · 47 阅读 · 0 评论 -
25、网络犯罪与网络心理病理:现状、争议与对策
本文探讨了网络犯罪与网络心理病理的现状、争议及应对策略。从网络犯罪的心理动因到互联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了网络成瘾、游戏障碍等问题的诊断争议,并介绍了不同国家在青少年网络游戏管理方面的干预措施。文章还揭示了网络犯罪与心理病理之间的关联,提出了法律、教育和治疗层面的综合应对策略,并展望了技术发展带来的未来挑战与社会协作的重要性。原创 2025-08-31 09:24:27 · 53 阅读 · 0 评论 -
24、网络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本文探讨了司法心理学在网络犯罪研究、预防与应对中的重要作用,涵盖了犯罪侧写、警察心理学、法庭决策等多个研究领域,并分析了多种经典犯罪理论在网络环境中的适用性。文章批判了虚构媒体对司法心理学的误读,强调实证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应对网络犯罪研究挑战的策略,如多渠道数据收集、跨学科合作与模拟实验。同时,介绍了司法心理学在犯罪预防、受害者心理支持及未来智能化、跨国化犯罪趋势下的应用方向,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共同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原创 2025-08-30 14:22:25 · 59 阅读 · 0 评论 -
23、网络心理学在数字营销与网络犯罪领域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网络心理学在数字营销与网络犯罪两大领域的应用。在数字营销方面,通过理解消费者在线行为,运用选择悖论、社会证明和承诺一致性等原则优化用户体验、提升转化率;在网络犯罪领域,结合法医心理学分析犯罪动机、进行罪犯画像、支持受害者并制定预防策略。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分类体系及法医网络心理学研究面临的数据获取难、伦理法律挑战和技术快速迭代等问题,强调跨学科合作对未来研究的重要性。原创 2025-08-29 13:27:22 · 52 阅读 · 0 评论 -
22、网络隐私与信任:挑战与应对
本文探讨了网络时代下的隐私与信任问题,分析了信息分享现状、隐私悖论与权衡、数据删除难题以及各类网络账户的信息收集情况。文章介绍了隐私管理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个人、技术及行业层面的隐私保护策略,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给出具体建议。同时展望了未来隐私保护的发展趋势,强调通过提升用户意识、技术创新和监管完善,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原创 2025-08-28 15:45:27 · 31 阅读 · 0 评论 -
21、网络信息分享:隐私、信任与决策
本文探讨了网络信息分享中的隐私、信任与决策问题,分析了数据关联、信息永久性和访问风险等主要隐私隐患。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系统1与系统2思维、确认偏差和可得性启发式,解释了用户在隐私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并引入传播隐私管理理论(CPM)说明信息控制与信任的重要性。文章还探讨了社交虚拟现实中自我呈现的真实性与影响,总结了提高认知、谨慎操作和增强信任判断等应对建议,旨在帮助用户在网络环境中实现隐私保护与信息分享的平衡。原创 2025-08-27 10:23:34 · 31 阅读 · 0 评论 -
20、网络空间中的说服与隐私信任
本文探讨了网络空间中的说服机制与隐私信任问题,涵盖了大众媒体与人际说服方式、耶鲁模型与精细可能性模型(ELM)的理论框架,并分析了中心途径与边缘途径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劝诱技术(Captology)及其在商业、社交网络和健康应用中的实践,包括简化、定制、BCSS和游戏化等工具。同时,深入讨论了网络隐私面临的挑战,如信息泄露、第三方数据共享和社交网络传播,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最后强调提升信息辨别力、加强隐私意识和理性对待劝诱技术的重要性,帮助用户在网络环境中做出明智决策。原创 2025-08-26 11:43:16 · 39 阅读 · 0 评论 -
19、网络空间中的说服与顺从:解析社交影响的奥秘
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空间中的社交影响机制,解析了说服与顺从背后的心理原理。文章详细介绍了信息性影响与规范性影响的区别,以及顺从、服从和从众三种社交影响过程,并结合Cialdini的六大顺从原则与常见技巧,分析其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通过米尔格拉姆实验的在线复制、ALS冰桶挑战等案例,揭示了网络从众与说服策略的深层影响。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情感、理性、权威和社会证明等多种说服策略的选择与有效性,帮助读者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理性决策,提升社交互动能力。原创 2025-08-25 12:56:45 · 50 阅读 · 0 评论 -
18、线上群体动力学:特征、影响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探讨了线上群体的动力学特征,涵盖任务与社会凝聚力、身份认同、资本等积极因素,以及群体思维和社会惰化等消极行为。分析了线上群体对人际关系的补充作用及其心理影响,并讨论了线上环境中的社会影响与说服机制,如劝服技术学的应用。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新兴技术、跨文化比较及线上群体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强调理解线上群体动态对个人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原创 2025-08-24 11:16:42 · 31 阅读 · 0 评论 -
17、线上群组的动态与影响
本文探讨了线上群组的形成原因、动态特征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从缓解孤独感、匿名交流到跨国互动,人们加入线上群组的动机多样。文章分析了线上群组在心理健康、社交技能发展方面的双重影响,并比较了其与线下群组在成员关系、沟通方式和行为特点上的差异。同时,探讨了群体思维、社会惰化等现象在线上环境中的表现,提出了合理使用、情绪调节和提升社交技能等应对风险的策略,旨在帮助个体更好地利用线上群组,促进健康社交发展。原创 2025-08-23 15:42:21 · 32 阅读 · 0 评论 -
16、在线注意力与分心应对策略
在数字化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尤其是学生群体易受电子设备干扰。本文探讨了媒体多任务处理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多种提升专注力的策略,如将学习游戏化、实施技术休息、延迟查看信息、使用屏蔽工具、听背景音乐以及走进自然环境等。通过‘学业勤奋任务’测试和相关研究,说明自我控制能力可培养。文章还推荐实践方法与反思问题,倡导合理利用科技,重视离线时间,以提升学习效率与心理健康。原创 2025-08-22 15:43:00 · 50 阅读 · 0 评论 -
15、学习中的多任务处理:影响、原因与应对策略
本文探讨了学习中多任务处理的普遍现象及其对学习效果的负面影响,分析了其背后的心理学机制与行为动因。通过研究高频率与低频率多任务者的差异、注意力系统的构成以及自我控制的重要性,提出了营造专注环境、制定学习计划、运用学习策略、培养注意力和增强自我控制等应对策略,并提供了实施步骤与评估方法。文章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专注力与效率,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参考。原创 2025-08-21 12:10:09 · 73 阅读 · 0 评论 -
14、数字时代的爱情与人际关系
本文探讨了数字时代下技术对爱情与人际关系的深远影响,涵盖线上约会的期望落差、技术在关系维持中的利弊、社交媒体引发的嫉妒与监视行为、网络不忠的界定、以及通过数字媒介结束关系的现象。文章分析了技术在关系各个阶段的作用,并提出应对建议,强调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应注重真实情感交流,建立健康稳定的关系。原创 2025-08-20 10:40:38 · 53 阅读 · 0 评论 -
13、线上爱情:数字时代的恋爱新景观
在数字时代,线上约会已成为人们寻找伴侣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深入探讨了线上约会的兴起背景、用户动机、使用体验与结果,并分析了个人资料构建、自我呈现策略以及从线上交流到线下见面的过渡模式。同时,文章对比了线上与传统结识方式的差异,展望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未来约会的影响,并提供了应对挑战的实用建议。通过真实成功案例和数据支持,全面呈现了线上爱情的现状与前景,帮助读者理性参与线上约会,提升寻爱成功率。原创 2025-08-19 09:40:08 · 34 阅读 · 0 评论 -
12、网络世界的阴暗面:负面行为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世界中的负面行为,包括在线性骚扰、网络跟踪和游戏中的不良行为(如griefing和doxing),分析其成因与影响,并提供了个人和社会层面的应对策略。通过案例研究、分类表格和流程图,文章强调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法律监管、推动平台责任及促进教育宣传的重要性,旨在构建一个更安全、平等与包容的数字环境。原创 2025-08-18 14:43:52 · 35 阅读 · 0 评论 -
11、互联网阴暗面:解析网络负面行为
本文深入探讨了互联网中的各类负面行为,包括Trolling、Flaming、网络性骚扰、网络跟踪及数字游戏中的有毒文化等,分析其成因、表现形式及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文章还揭示了黑暗人格特质、匿名性与去人性化在其中的作用,并探讨了网络偏见与刻板印象的延续与强化机制。通过教育、平台监管、技术干预和国际合作等策略,提出构建健康网络环境的可行路径,呼吁全社会共同应对网络阴暗面。原创 2025-08-17 09:59:57 · 37 阅读 · 0 评论 -
10、网络空间中的自我与身份
本文探讨了网络空间中个体的自我与身份建构,重点分析了印象管理在不同在线环境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动因。文章比较了匿名与可识别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揭示了匿名性在促进自我探索的同时也可能助长攻击性行为。通过对比广播者与交流者的社交模式,展现了外向型自我展示与关系导向型互动之间的差异。同时,文章讨论了互联网约会等可识别环境如何促使‘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趋近,并反思了网络身份的真实性与社会意义。最后指出,数字自我是现实自我的延伸,具有实际影响,未来需关注技术发展对身份认同与社交互动的深层塑造。原创 2025-08-16 15:30:54 · 26 阅读 · 0 评论 -
9、网络沟通与身份认同:理论、实践与影响
本文探讨了网络沟通与身份认同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作用,涵盖了网络沟通的理论基础如超个人沟通理论、SIDE模型及表情符号的情感效应,并分析了网络身份认同的多面性及其对个人心理与社会互动的影响。文章还介绍了新兴成年人在网络自我呈现中的心理因素,提出了应对网络沟通问题的策略,强调提升网络素养、保持真实与平衡以及加强社会监管的重要性,旨在促进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建设。原创 2025-08-15 13:22:44 · 39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