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开发者加入 VR 大空间开发之旅!本系列教程将以 Pico 和 HTC 设备为核心,系统拆解从基础搭建到功能实现的全流程,助你快速掌握开发要点。
更新计划
- 更新节奏:每周至少发布 2 篇教程,确保知识密度与学习连贯性。
- 时间规划:预计于 6 月完成全系列内容更新。
- 长期支持:更新结束后,将持续关注市场技术动态,针对行业升级内容及时补充迭代,保持教程时效性。
后续学习过程中,若对某部分内容或技术细节有更深入需求,欢迎随时与我交流!
一、教程概览
本系列共 12 篇,专为有编程基础但缺乏大空间开发经验的开发者设计。前 7 篇针对 Pico 和 HTC 设备差异分别讲解,后续步骤通用。核心目录如下:
1. 空间环境要求
- 灯光设置
- 场地面积规划
- 识别图案设计
2. 网络部署方案
3. 客户端体验模式解析
- 一体机模式
- 云渲染模式
- 背包体验模式
4. Pico空间录制方法
5. HTC Focus系列空间录制技巧
6. 设备地图同步方案
7. 虚拟围栏制作
- 围栏创建
- 碰撞预警设置
8. 多玩家同步与分组机制
9. 场地动线规划策略
10. 体验内容制作
- 纯程序控制
- TimeLine+程序混合控制
11. 体验区引导设计
12. 播放控制与运营管理
二、头显设备选型指南
市场分析
国内 VR 硬件市场中,Pico 以近 50% 的占有率位居榜首,HTC 约占 20%,而 Quest 受网络限制、Apple Vision Pro 开发成本高昂,市场份额较小。因此本教程以 Pico 为主,兼顾 HTC 设备差异。
Pico 优势解析
- 成本可控:企业版直接支持大空间功能,HTC 则需额外采购授权
- 功能集成:Pico 自带空间录制提示,HTC 需借助第三方 App 且依赖经验
- 开发友好:官方文档详尽,新手更易上手
三:开发一套VR大空间体验需要的硬件
|
核心设备名称 |
用途 |
数量建议 |
|
头显 |
用户VR体验,核心设备 |
建议每100平米8-10台左右。 |
|
交换机/路由器/AC+AP/网线 |
网路,用户数据传输,核销等 |
Ap数量根据场地大小来定,网线根据AP数量和位置来确定 |
|
场地贴纸 |
用于头显设备的识别 |
场地墙面与地面以及承重柱均需要贴满。 |
|
主机 |
用户数据存储玩家同步,中控主机可考虑单独一台,用于处理应急情况。 |
建议两台,一台用于应急处理,一台也行 |
|
Ipad |
运营核销,用于玩家编组 |
1-2台,根据自己情况决定。 |
|
打印机 |
打印标签 |
打印玩家标签,非必须品 |
|
VR背包 |
若您采用的是VR有线方案才需要 |
与头显数量匹配,不超过头显总数,当然也可以多采购一些应急备用 |
|
VR头显备用电池与充电配件 |
若您的VR体验时长较长,需要考虑使用备用电池 |
头显数量 ×30%-40% |
|
其他辅件 |
比如电源插座,显示器,键鼠,网线钳,网卡等等 |
根据需求决定。 |
四、开发核心流程
VR 大空间开发全流程:
- 创意阶段:确认主题 → 编写剧本
- 技术选型:选定开发平台
- 设计环节:风格设定 / 角色设计 / 场景设计 / 场景动线规划
- 内容开发:美术建模 / 配音制作 / 动作捕捉 / 程序开发等
- 落地部署:场地适配与最终部署
其中,内容开发环节耗时最长,需特别注意场景美术与程序开发的协同对接。
110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