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常见病症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多种病症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疗效。下面将详细介绍针灸在牙痛、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雷诺氏综合征等病症治疗中的应用。
1. 牙痛
牙痛是针灸治疗的有效适应症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在牙科镇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治疗方法 :
- 局部穴位 :选取同侧的下关(ST7)和颊车(ST6)为主穴,若伴有耳痛可加翳风(TE17)。针刺下关(ST7)时,直刺1 - 1.5寸。
- 远端穴位 :选取同侧或双侧的合谷(LI4)和内庭(ST44)。
- 特殊情况 :若疼痛难以缓解,对于上牙痛可采用神经干针刺法(NTNM)针刺“眶下神经点”,即四白(ST2);下牙痛针刺“颏神经点”,即夹承浆(EX72)。也可进行耳针治疗,选取耳反射区的皮质下、脑干、上颌或下颌、神门等穴位。
- 留针与频率 :得气后留针20 - 30分钟。急性牙痛每日治疗1 - 2次,慢性疼痛每日或隔日一次,也可采用穴位埋线法(ANEM)。
案例 :一位37岁女性因牙髓炎导致右侧牙痛,接受牙科治疗6天效果不佳,每日需服用布洛芬止痛。针刺双侧合谷(LI4)、右侧下关(ST7)、颊车(ST6)、牵正(EX63)、耳门(TE21)和翳风(TE17)后,一次治疗后牙痛明显缓解,次日复诊后疼痛完全消失。
讨论 :针灸具有镇痛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