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5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32、手机辅助的节点协同处理:物理活动监测的创新方案
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手机辅助的节点协同处理方法,用于物理活动的识别和监测。通过设计灵活的活动分类算法,结合手机和传感器节点的协同工作,系统能够在保证识别准确性的同时优化能耗,适用于健康管理和运动追踪领域。原创 2025-07-25 09:50:05 · 6 阅读 · 0 评论 -
31、多核处理器虚拟化与物理活动监测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 SPUMONE 多核处理器虚拟化技术和手机辅助的物理活动监测合作式节点处理技术。SPUMONE 通过动态多核管理、低延迟保障和安全可靠的设计,实现了在多操作系统环境下资源的高效利用,适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智能交通等场景。手机辅助的物理活动监测技术通过任务的合理分配,在保证身体活动识别准确性的同时显著节省了功耗,适用于健康监测和运动健身领域。文章还探讨了这两项技术的优势、应用前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24 13:21:00 · 6 阅读 · 0 评论 -
30、数字标牌移动代理与多核处理器虚拟化层的创新应用
本文探讨了数字标牌移动代理系统与多核处理器虚拟化层 SPUMONE 的创新应用。移动代理通过自主迁移和交互能力,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实时性的服务,如灯光控制和智能环境交互。SPUMONE 作为多核处理器的虚拟化层,解决了多操作系统环境下虚拟核心调度、中断处理和内核完整性检测等关键问题,提高了系统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文章分析了两种技术的核心架构、应用场景及其优势,并展望了它们在智能环境和嵌入式系统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23 09:26:43 · 9 阅读 · 0 评论 -
29、数字标牌的移动代理技术解析
本文介绍了数字标牌系统中移动代理技术的应用,详细解析了其基本概念、系统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实际案例。通过移动代理技术,数字标牌能够根据用户和物理对象的位置动态部署内容,实现资源节约与内容连续性。文章还探讨了该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更多应用场景的拓展、与新兴技术的融合以及安全性能的提升。原创 2025-07-22 13:48:12 · 8 阅读 · 0 评论 -
28、灵活通信与数字 signage的技术探索
本文探讨了灵活通信和数字 signage 的关键技术。在灵活通信方面,分析了多种序列化格式(如 CDR、XML、JSON 和 YAML)的优劣,并通过实验评估比较了它们的效率和延迟,同时引入了数据压缩技术以提升性能。在数字 signage 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的框架,能够实现上下文感知的多媒体内容展示,并以购物助手为例展示了其应用价值。研究总结了不同技术的适用场景,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更高效的通信格式和智能的数字 signage 服务。原创 2025-07-21 14:07:14 · 5 阅读 · 0 评论 -
27、EMWF与发布/订阅服务通信灵活性研究
本文探讨了EMWF(嵌入式工作流框架)与发布/订阅服务在通信灵活性方面的研究。EMWF作为一种轻量级中间件,支持嵌入式设备的自动化与集成,其通过实时扩展机制和端到端调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同时,文章分析了发布/订阅服务在嵌入式和普适计算环境中的关键作用,并讨论了现有序列化格式(如CDR和XML)在灵活性与及时性之间的权衡。为提升性能,研究了替代XML的轻量级格式以及数据压缩技术的影响。最终总结了EMWF的优势与发展潜力,并指出了未来中间件技术的改进方向。原创 2025-07-20 13:00:24 · 7 阅读 · 0 评论 -
26、EMWF:灵活自动化与辅助设备的中间件
EMWF 是一种用于灵活自动化与辅助设备的中间件,适用于从简单嵌入式设备(如自动真空吸尘器)到复杂系统(如 iNuC 智能护理车和 Pygmalion 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其基于工作流的设计支持设备行为的灵活配置与扩展,并通过消息传递和端到端调度机制满足分布式和实时任务的需求。EMWF 提供多种内置活动和工作流处理器(如 WLA 和 ALA 引擎),兼顾性能与实时性,为设备开发和任务协调提供了高效、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07-19 10:56:08 · 6 阅读 · 0 评论 -
25、构建时空分区架构与嵌入式工作流框架:技术解析与发展展望
本文详细解析了时空分区架构(AIR)与嵌入式工作流框架(EMWF)的技术特点及发展展望。AIR 专注于为航天系统提供可靠、灵活的支持,涵盖操作系统集成、多核应用、远程更新等关键技术。EMWF 则是一种面向用户为中心的自动化设备(UCAADS)的开源中间件,通过工作流范式实现设备的高度灵活性和可适应性。文章还探讨了两者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 AIR 在操作系统集成、信息安全和 EMWF 在功能扩展、领域拓展及新技术融合方面的潜力。原创 2025-07-18 12:45:19 · 5 阅读 · 0 评论 -
24、嵌入式控制系统与航天航空电子系统架构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分布式定时多任务(DTM)和航天航空电子系统的时空分区架构(AIR架构)。DTM通过广播通信和计算与通信分离的设计,提供高效的分布式系统支持;而AIR架构则通过严格的时间和空间分区,满足航天系统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文章还分析了两者的技术优势、应用前景及面临的挑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原创 2025-07-17 09:12:52 · 6 阅读 · 0 评论 -
23、嵌入式控制系统行为规范解析
本文探讨了分布式定时多任务(DTM)模型及其在硬实时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通过接口自动机建模参与者行为的方法。DTM模型通过分阶段任务执行机制有效消除I/O抖动,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接口自动机不仅可用于设计系统参与者的行为,还能作为验证工具进行系统分析。该技术已在HARTEXμ内核中实现,并在多个实验和工业案例中得到验证,特别是在医疗呼吸机控制系统的应用中表现出色。原创 2025-07-16 16:02:06 · 4 阅读 · 0 评论 -
22、嵌入式Java代码生成与分布式控制模型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嵌入式Java代码生成与分布式控制模型的应用与发展。通过Ptolemy II工具,实现了嵌入式Java代码的生成,并支持WCET(最坏情况执行时间)分析,为硬实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效方法。同时,文章介绍了分布式定时多任务(DTM)模型,结合接口自动机的操作规范,提升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实时性与可靠性。研究还涉及多个实际应用案例,如嵌入式Hello World、状态机控制、乐高机器人循线控制等,展示了嵌入式系统的广泛适用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代码生成优化、DTM模型改进以及更多实际场景的应用探索。原创 2025-07-15 12:39:54 · 4 阅读 · 0 评论 -
21、虚拟系统日志记录与嵌入式Java代码生成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虚拟系统日志记录优化与嵌入式Java代码生成技术。在日志记录方面,介绍了通过调整记录大小、模拟串行设备以及优化回放机制来减少日志大小和回放开销的方法。在嵌入式Java代码生成方面,以Ptolemy II建模工具和JOP实时Java处理器为基础,探讨了基于模板的代码生成方法及其运行时支持机制,并重点分析了最坏情况执行时间(WCET)的实现与优化。最后,对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原创 2025-07-14 13:44:20 · 8 阅读 · 0 评论 -
20、同步日志记录与重放以记录证据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共享内存的日志记录与重放机制,主节点通过记录IN指令和外部中断事件,并在备份节点进行重放,以确保主备节点执行流一致。系统通过VMM在共享内存中传输执行日志,备份VMM读取并重放事件,从而实现事件的可追溯性。文章分析了系统架构、设计原理、日志记录与重放机制,并展示了实验结果,包括实现成本、启动时间开销、基准测试开销以及日志大小与事件分类。最后,文章探讨了优化方向,如日志大小优化和重放开销优化,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实用性。原创 2025-07-13 13:03:07 · 6 阅读 · 0 评论 -
19、汽车领域MC/DC错误检测率与系统故障证据记录方案
本文探讨了汽车领域中MC/DC覆盖率对错误检测率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用于系统故障证据记录的同时日志记录和重放方案。通过实验分析发现,即使实现完整的MC/DC覆盖率,仍存在未检测到的变量域和操作符域错误,因此不能仅依赖MC/DC确保系统可靠性。同时,基于双虚拟机架构的日志记录与重放方案能够有效记录和重现系统故障,为故障排查提供支持,且性能开销较小。原创 2025-07-12 13:08:54 · 7 阅读 · 0 评论 -
18、汽车领域案例研究中MC/DC的错误检测率分析
本文研究了MC/DC在汽车领域安全关键系统中的错误检测能力。通过生成MC/DC测试集并应用于不同错误场景(包括输出变量具体值更改、变量名称错误和布尔运算符错误),发现MC/DC测试集能够有效检测具体值错误,但在变量名称和运算符错误的检测方面效果较差。结合模型检查器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文章展示了实验流程与结果,并提出了综合测试方法以提高测试覆盖率和错误检测能力。原创 2025-07-11 13:40:52 · 6 阅读 · 0 评论 -
17、动态QoS管理中的可调度性分析
本文探讨了动态QoS管理中的可调度性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释放抖动对实时任务调度的影响。通过多条件测试和简化单条件测试,比较了几种基于利用率的可调度性分析方法的性能,并结合模拟实验和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其适用性。文章分析了RM和EDF调度策略在不同抖动模式下的表现,并提出了动态QoS调整方案以优化系统资源利用。研究结果对提高嵌入式系统的资源效率和实时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原创 2025-07-10 13:51:23 · 5 阅读 · 0 评论 -
16、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钟同步与分布式嵌入式系统调度性分析
本博客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中的时钟同步问题以及分布式嵌入式系统中的动态服务质量(QoS)管理调度性分析。在时钟同步部分,详细对比了RBS、TPSN、Tiny/Mini-Sync、FTSP和新型按需同步方案RCS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RCS在降低能耗方面的显著优势。在调度性分析部分,研究了利用率-基于调度性测试在动态QoS管理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考虑释放抖动情况下的性能表现。通过模拟实验和任务集测试,分析了不同方案在能耗、时钟精度和调度准确性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在资源管理和性原创 2025-07-09 12:19:08 · 6 阅读 · 0 评论 -
15、异步唤醒调度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反应式时钟同步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异步唤醒调度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反应式时钟同步(RCS)方案。与传统的主动时钟同步方法不同,RCS仅在有数据通信时按需执行,通过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交换时间戳并计算时钟偏移,从而实现高效的时钟同步。文章详细阐述了RCS在PDA和PAD异步唤醒调度方法中的实现机制,并通过模拟评估验证其在能耗和时钟精度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在低流量环境下,RCS的能耗显著低于TPSN和FTSP,同时具备更高的时钟精度。该方案适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监控等低功耗、高精度时间同步需求的应用场景。原创 2025-07-08 13:03:35 · 4 阅读 · 0 评论 -
14、基于OMG DDS的模型驱动软件开发方法
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OMG DDS和模型驱动软件开发(MDSD)方法的创新性结合,旨在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的通信与软件开发流程。通过引入DDS的QoS特性与平台独立性,以及MDSD的模型抽象和代码生成能力,该方法支持从平台无关模型(PIM)到平台相关模型(PSM)的自动转换与代码实现。文章还介绍了原型实现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资源受限环境下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在更广泛DDS应用领域的潜力。原创 2025-07-07 12:31:34 · 5 阅读 · 0 评论 -
13、软件系统建模与开发的创新方法探索
本文探讨了两种创新的软件系统建模与开发方法:一是基于重写逻辑的引导系统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客户端行为与策略规则分离,利用模型检查技术对系统行为进行分析和验证;二是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模型驱动软件开发(MDSD)方法,结合数据分发服务(DDS)实现高效、低开销的系统开发。文章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势,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应用场景,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低功耗、多功能化及两者的融合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06 11:17:50 · 4 阅读 · 0 评论 -
12、开放系统中涉及人类客户端的需求建模与分析
本文探讨了涉及人类客户端的开放系统的需求建模与分析方法。通过引入扩展米利机(EMM)、位置图和策略规则,实现了对系统行为的形式化描述和自动化分析。研究将客户端行为(Dc)与策略规则(Dp)分离,并在Maude中进行编码,支持模型检查和性能分析。案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验证系统属性、识别异常行为并优化系统性能。原创 2025-07-05 11:58:55 · 3 阅读 · 0 评论 -
11、结合本体对齐与模型驱动工程技术实现设备互操作性
本文探讨了结合本体对齐与模型驱动工程技术实现设备互操作性的方法,旨在解决设备和服务的语法异构性问题。通过使用模型驱动架构(MDA)、本体对齐技术以及自动化代理生成,实现了设备和服务之间的无缝互操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客户端行为建模与分析的重写逻辑方法,以应对开放系统中客户端行为不可预测的挑战。这些方法为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未来的工作将聚焦于优化本体对齐过程、完善GUI设计以及深入研究复杂映射关系。原创 2025-07-04 15:40:48 · 3 阅读 · 0 评论 -
10、基于契约的模型设计方法与家庭设备互操作性技术
本文探讨了基于契约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以及家庭设备互操作性技术。通过契约模型,系统设计可以从高层次需求逐步细化到具体实现,同时结合本体对齐和模型驱动工程的方法,有效解决智能家居中多种协议共存带来的互操作性问题。这种方法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设备间的动态服务适应能力,为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现路径。原创 2025-07-03 15:32:18 · 3 阅读 · 0 评论 -
9、基于契约的模型驱动设计方法助力安全关键系统开发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契约的模型驱动设计方法,通过全新的通用系统元模型(CSM)支持安全关键系统的开发。CSM结合了异构富组件(HRC)的语义基础,提供了兼容性检查和细化分析等技术,通过抽象层次和视角的概念帮助开发者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实现关注点分离。文章对比了多种现有元模型,并通过飞机轮制动系统的开发示例展示了CSM的应用优势,包括全面性、可追溯性、分离关注点和重用性。原创 2025-07-02 11:20:11 · 5 阅读 · 0 评论 -
8、普适系统的普适验证
本文探讨了普适嵌入式系统在资源管理、性能预测和网络安全方面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资源行为的组合性、定时分析的可预测性设计,以及安全协议验证的流程和难点。同时,文章总结了关键技术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普适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可靠保障。原创 2025-07-01 15:45:40 · 7 阅读 · 0 评论 -
7、实时系统验证与OTAWA工具的深度剖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实时系统的验证挑战与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OTAWA工具在最坏情况执行时间(WCET)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其在代码优化、定时分析发展和并发系统验证中的作用。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架构的定时可预测性设计、嵌入式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总结了实时系统验证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挑战。原创 2025-06-30 16:24:45 · 5 阅读 · 0 评论 -
6、OTAWA:自适应WCET分析的开放工具箱
本文介绍了OTAWA工具箱,一个用于自适应最坏情况执行时间(WCET)分析的开放工具箱。文章详细阐述了WCET分析的基本方法、硬件机制行为分析的重要性,以及OTAWA的架构和功能。OTAWA通过抽象层支持多种指令集架构和硬件特性,提供了灵活的分析流程和自动依赖处理机制。此外,还介绍了OTAWA的互补工具、模拟器功能及其在多个项目中的实际应用。原创 2025-06-29 12:24:49 · 4 阅读 · 0 评论 -
5、时间可预测计算与WCET分析工具
本博客探讨了时间可预测计算与WCET分析工具在实时系统中的重要性,包括时间可预测性的基础概念、形式化定义、时序屏障的设计与实现,以及OTAWA这一开源WCET分析工具的功能和优势。通过结合稳定性与可分析性,提出了时间可预测性的一般公式,并分析了其在系统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6-28 15:51:50 · 7 阅读 · 0 评论 -
4、快速闪存转换层的崩溃恢复与时间可预测计算
本文深入探讨了快速闪存转换层(FAST FTL)的崩溃恢复机制与时间可预测计算的关键技术。在FAST FTL部分,对比了LTFTL和FASTcheck两种方案,结果显示FASTcheck在写入和恢复开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时间可预测计算部分,分析了最坏情况执行时间(WCET)的评估方法和影响时间可预测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构建时间可预测系统的实践建议。通过技术方案对比与未来趋势展望,本文为闪存存储系统和实时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应用指导。原创 2025-06-27 14:00:27 · 4 阅读 · 0 评论 -
3、FAST FTL中的崩溃恢复机制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FAST FTL中的崩溃恢复机制,重点讨论了闪存转换层在断电故障下的恢复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FTL的地址映射类型、崩溃恢复机制现状,并针对FAST FTL架构提出了改进的日志记录和合并操作策略,以实现低开销写入和快速恢复。同时,分析了该机制在企业级存储、移动设备和云计算等场景中的应用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6-26 12:51:05 · 5 阅读 · 0 评论 -
2、多线程处理器性能控制与闪存存储恢复技术解析
本博文探讨了多线程处理器中PID控制器在性能控制中的应用与评估,以及闪存存储中FAST FTL的崩溃恢复方案。通过在Komodo架构中实现PID控制器,验证其在IPC率稳定方面的有效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日志结构的高效FAST FTL崩溃恢复机制。博文还对比了不同FTL映射方式,并展望了未来在多线程环境下性能控制与存储恢复技术的协同优化方向。原创 2025-06-25 10:33:59 · 5 阅读 · 0 评论 -
1、嵌入式与普适系统软件技术研讨会相关内容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第8届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嵌入式与普适系统软件技术研讨会(SEUS 2010)的相关内容,涵盖嵌入式系统的组件化设计、AUTOSAR与功能安全、PID控制器在多线程处理器中的应用等核心技术主题。同时,会议还涉及了实时系统设计、模型驱动开发、传感器网络、硬件优化、错误检测、中间件技术等多个研究方向,为嵌入式与普适系统的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和交流平台。原创 2025-06-24 16:18:33 · 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