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JN密码系统的安全分析与发展历程
1. KLJN密码系统的中间人攻击及防护
在通信安全领域,中间人攻击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威胁。对于KLJN(Kirchhoff Law and Johnson (-like) Noise)密码系统而言,也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有一种中间人攻击方式,利用了具有相同瞬时电流幅值的双噪声电压发生器。在这种攻击场景下,双噪声电压发生器保证了通信两端瞬时电压幅值相等,这就使得通过比较电压幅值来进行防护的方法失效。
为了应对这种攻击,发送方和接收方可以通过公共信道比较瞬时电流幅值。由于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噪声发生器要么参数不同,要么是同一随机过程的不同表示,它们的瞬时幅值是不同的。因此,两个回路中的电流幅值也不同,这样在窃听者提取任何一位信息之前,就能立即被发现。
KLJN密码系统结合公共信道进行电流比较,自然地对中间人攻击具有防护能力,并且在窃听者提取一位信息之前或过程中,有很高的概率被发现。此外,通过比较电压还能进一步增强安全性。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防护流程示意:
graph LR
A[发送方和接收方] --> B[通过公共信道比较瞬时电流幅值]
B --> C{电流幅值是否相同}
C -- 否 --> D[未发现窃听者,通信继续]
C -- 是 --> E[发现窃听者,停止通信并采取措施]
2. 申请NSF资助的经历
在KLJN密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申请资助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曾有作者在2005年9月底《科学》杂志关于KLJN的专题报道出来后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