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622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36、预期学习分类器系统中的广义状态值
本文探讨了预期学习分类器系统(ACS2)在解决复杂任务时存在的局限性,特别是由于预测模型过于通用导致的‘模型别名’问题。为克服该问题,引入了基于XCS的广义状态值学习机制,通过结合ACS2的预测模型与XCS的状态值函数逼近能力,构建了扩展系统XACS。该系统能够在积木世界等复杂环境中有效学习最优策略,展现出更强的泛化能力和学习效率,解决了传统ACS2无法准确估计强化值的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优越性能。原创 2025-10-17 11:46:39 · 25 阅读 · 0 评论 -
35、人工股票市场与预期学习分类器系统探索
本文探讨了人工股票市场模拟与预期学习分类器系统(ACS2及改进型XACS)的设计、机制与应用。人工股票市场通过遗传编程驱动交易者行为,研究智能体在动态环境中的学习过程,揭示预测能力并非总是优势;而ACS2作为预测模型学习系统,虽能演化准确环境模型,但存在模型别名问题,XACS通过引入泛化状态值学习器解决了该问题,在积木世界等MDP任务中表现出最优行为。两者结合体现了智能系统在复杂环境建模与决策优化中的前沿探索。原创 2025-10-16 09:06:45 · 19 阅读 · 0 评论 -
34、探索人工股票市场中预测的价值
本文通过一系列模拟实验探讨了人工股票市场中预测对交易者表现的影响。研究采用模块化的学习结构,分离工具性与预测性学习,并在不同市场条件下测试预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预测在整体上并未带来显著优势,仅在特定情境下(如少量交易者与股票、通货膨胀定价机制)略有提升。引入动量因素后预测效果有所改善,但长期运行显示预测优势逐渐消失,市场趋于稳定,可能体现类似‘鲍德温效应’的现象。文章进一步分析预测效果有限的原因,反思预测直觉的局限性,并呼吁从工程导向转向科学理解,推动领域向理论构建阶段发展。未来研究应聚焦于预测发挥作用的原创 2025-10-15 12:46:52 · 20 阅读 · 0 评论 -
33、交互式剧情与股市预测的探索
本文探讨了交互式剧情与股市预测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决策机制。在交互式剧情中,通过非确定性设计增强剧情吸引力,并利用系统M进行监控与调整;在股市预测中,通过构建具有预测与非预测能力的代理,研究预期对未来行动选择的价值。实验表明,预测并不总能带来优势,市场动量和学习机制如鲍德温效应可能起关键作用。文章总结了两者的共性,提出了对剧情创作与投资策略的启示,并指出了未来优化预测模型、研究系统动量及拓展应用领域的方向。原创 2025-10-14 11:43:50 · 18 阅读 · 0 评论 -
32、情节的预期引导
本文探讨了交互式戏剧与游戏中情节的预期引导机制,介绍了基于JAM代理的目标与计划系统,提出通过有限自动机模型M和效应器集合E来建模和控制情节发展。详细阐述了自上而下的设计流程、状态分类、转换条件及非确定性处理,并结合实际游戏案例展示了模型的应用。同时分析了多种效应器的功能及其对叙事体验的影响,强调在保持用户沉浸感的前提下实现智能情节引导,为未来交互式娱乐系统的个性化与动态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方向。原创 2025-10-13 16:20:17 · 22 阅读 · 0 评论 -
31、基于预期系统的交互式叙事游戏:Kaktus项目解析
Kaktus项目是一个基于预期系统的交互式叙事游戏,旨在通过社交与情感交互实现玩家对故事情节的深度影响。项目采用BDI代理模型与JAM架构,结合预期规划机制,利用有限自动机管理情节发展,并通过效应器动态调整角色行为,避免不良叙事轨迹。系统在保证玩家自由度的同时,维持故事的连贯性与戏剧性,提供个性化、沉浸式的游戏体验。未来方向包括增强学习、多模态交互与多人社交协作,推动交互式叙事技术的发展。原创 2025-10-12 11:16:15 · 19 阅读 · 0 评论 -
30、交互式叙事剧情的预瞻性引导
本文探讨了交互式叙事中剧情的预瞻性引导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自动机的自上而下设计流程,涵盖场景建模、状态划分、非理想状态恢复及结束状态定义。通过Hopcroft和Brzozowski算法优化自动机执行效率,并利用非确定性增强剧情多样性。系统通过监控参数变化实现弹性引导,确保剧情在异常情况下仍可回归理想路径。以Kaktus游戏为案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与挑战。未来研究将聚焦于提升系统效率、增强弹性设计及优化玩家体验。原创 2025-10-11 13:54:40 · 24 阅读 · 0 评论 -
29、交互式叙事中的情节预演引导系统剖析
本文深入剖析了Kaktus系统在交互式叙事情节预演引导中的创新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基于BDI方法和JAM智能体架构,通过预演器对情节发展进行实时模拟,并利用效应器动态调整故事走向,确保玩家体验的连贯性与趣味性。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架构、预演机制、模型M与效应器E的设计原理,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工作流程。同时探讨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局限性及未来改进方向,为交互式游戏与智能叙事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原创 2025-10-10 13:08:56 · 19 阅读 · 0 评论 -
28、机器人地标自主选择与交互式叙事的前瞻引导
本文探讨了机器人地标自主选择与交互式叙事前瞻引导的理论与应用。在机器人领域,通过过滤机制和预期模型实现高效地标检测与对齐,提升导航精度;在交互式叙事中,利用预期系统进行情节引导,平衡玩家自由度与故事连贯性。以Kaktus项目为例,展示了基于社会情感互动的动态故事生成。两者均依赖对未来状态的预测,展现出在智能系统中的共性与差异。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挑战、解决方案及未来趋势,并提出在主题公园等场景中的综合应用设想,展现了跨领域融合的创新潜力。原创 2025-10-09 14:38:47 · 20 阅读 · 0 评论 -
27、机器人地标自主选择的感官预期研究
本文研究了机器人在自主导航中基于感官预期的地标选择方法,探讨了不同对齐方式、参数设置、预期模型及新奇性过滤方法对地标检测与导航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CDL对齐方法在长距离导航中优于D对齐,标准预期模型因简单高效更具优势,而卡尔曼滤波器和合理的参数配置(如使用左侧声纳、n4、全环境训练)对提升地标质量至关重要。此外,通过寻门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实际有效性,并分析了各组件的必要性。未来研究将聚焦于参数优化、模型改进、对齐升级和应用拓展,以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导航鲁棒性与精度。原创 2025-10-08 11:31:15 · 22 阅读 · 0 评论 -
26、自主选择机器人地标中的感官预期应用
本文研究了基于感官预期和感知新奇性的机器人自主地标选择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复杂度的感官预期模型(标准型、滞后型、递归型、朴素型)以及感知新奇性方法在办公室走廊环境中的表现,验证了自动选择地标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采用无分布方差分析评估地标对齐质量,并确定CDL(有限范围的类别和距离)为最优对齐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滞后型感官预期模型在预测准确性与计算效率之间取得良好平衡,结合SOM分类与卡尔曼滤波可实现高精度地标识别与匹配。最终在路线跟随任务中成功应用该方法,展示了其在真实环境下的鲁棒性,为机器人自主导航提供了可靠原创 2025-10-07 15:12:37 · 22 阅读 · 0 评论 -
25、基于感官预期的机器人地标自主选择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感官预期的机器人地标自主选择方法,旨在提升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导航能力。通过构建感官预期模型并结合卡尔曼滤波器,机器人能够根据当前感知与近期上下文的新奇性来检测具有一致性和独特性的地标。相比基于全局感知历史的新奇性方法,该方法在地标对齐和定位可靠性方面表现更优。实验表明,使用单层神经网络和滞后输入的预测模型能有效平衡预测精度与地标检测质量,结合类别与里程计信息进一步提升了导航性能。文章还探讨了该方法在室内物流、服务机器人和室外巡检等场景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未来在模型优化、类别管理和多传原创 2025-10-06 10:20:20 · 22 阅读 · 0 评论 -
24、机器人地标检测与导航方法研究
本文研究了机器人在无全局定位系统条件下的地标检测与导航方法,重点分析了六种路线描述对齐方法的性能,通过Friedman ANOVA和Tukey-Kramer检验确定有限范围的类别和距离(CDL)对齐方法在准确性与稳定性方面表现最优。研究还探讨了地标检测器参数、声纳使用方式及分类器训练策略的影响,提出n4、仅用左侧声纳并基于所有感知训练为较优设置。对比多种预期模型后,标准预期模型因兼顾简洁性与性能被推荐使用。最后通过‘找门’实验验证了CDL方法在不同距离任务中的高成功率与鲁棒性,并对未来多传感器融合、动态环境原创 2025-10-05 09:51:22 · 21 阅读 · 0 评论 -
23、机器人地标自主选择的感官预期研究
本文研究了移动机器人在导航过程中自主选择感知地标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感官预期和感知新奇性的两种地标选择机制。感官预期模型通过预测传感器输入的下一个值,利用预测误差结合卡尔曼滤波器检测显著偏离的感知作为地标;而感知新奇性方法则采用Grow When Required(GWR)网络,将与历史感知差异大的输入识别为地标。实验在Nomad Scout机器人上进行,使用声纳传感器数据,在办公室走廊环境中训练并测试模型。通过类别得分、距离得分、序列得分和地标对齐百分比四个指标评估地标对齐效果,并比较不同感官预期模型复杂度原创 2025-10-04 14:58:07 · 21 阅读 · 0 评论 -
22、具身认知中的符号与动力学:重温机器人实验
本文探讨了具身认知中符号表示与动力学系统的关系,通过YAMABICO机器人实验展示了一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RNN)的动力学系统方案。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符号系统中的符号接地问题,利用感觉-运动学习使内部模型与环境动态耦合同步。实验表明,RNN在学习后能进行前瞻预测和目标导向规划,其相空间中形成具有鲁棒性的不变集,隐含地编码了环境的拓扑结构。文章对比了FSM与RNN在状态表示、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并讨论了未来在动态适应和感觉-运动流表达机制方面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10-03 15:28:42 · 22 阅读 · 0 评论 -
21、线性预期在多场景中的应用与挑战
本文探讨了线性预期在多个场景中的应用与挑战,包括合作代理实验、复杂环境下的路径查找以及机器人足球模拟。通过对比反应代理与预期代理的性能,展示了线性预期在提升任务效率和应对不确定性方面的潜力。同时,分析了预期视野的选择、世界模型质量的影响及行为调整的难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如预期机制与动态环境的适应性、模型精度与实时性的平衡等,为智能代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原创 2025-10-02 16:36:48 · 21 阅读 · 0 评论 -
20、预防性状态预测框架:从理论到实践
本文介绍了预防性状态预测框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重点探讨了线性预测智能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通过构建包含反应器、世界模型和预测器的智能体架构,实现了对未来不理想状态的预判与规避。文章分析了该框架在单智能体与多智能体路径查找、动态环境适应及多目标任务处理中的优势,并指出了其对世界模型依赖性强、处理不确定性能力有限和计算开销大等局限性。最后提出了增强学习能力、提升不确定性建模和优化资源利用等改进方向,展望了其在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10-01 12:40:53 · 18 阅读 · 0 评论 -
19、预期驱动的人工个性:情感、动机与行为的探索
本文探讨了预期驱动的人工个性中情感、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基于情感势和动机场的预期系统基本方程,并通过电路隐喻引入动机电路的概念。研究结合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展示了不同遗传个性的智能体在相同环境中的差异化学习路径与行为表现。通过构建CAA控制架构和动机学习函数,验证了情感评估与动机更新机制的有效性。文章进一步分析了紧急行为与目标导向行为的优先级竞争,总结了人工个性在适应性、交互性和学习进化中的关键作用,并展望了多智能体系统、情感认知融合及伦理影响等未来研究方向,为智能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原创 2025-09-30 11:45:30 · 19 阅读 · 0 评论 -
18、基于预期驱动的人工人格:借鉴Lewin和Loehlin理论
本文基于Lewin的力场隐喻和Loehlin的编程流程图隐喻,探讨了预期驱动的人工人格构建理论。通过控制模拟分析,比较了递归控制与模型预测控制的效果,发现递归控制在稳定混沌系统方面表现最优。文章介绍了后果驱动系统理论的起源及其核心概念,包括三环境、三时态、GALA架构和CAA人格架构,并提出了情感、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基本数学关系。实验验证了智能体基于预期情感后果进行行为决策的机制。最后讨论了该理论在人工智能交互、游戏开发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在情感建模、计算资源和伦理问题方面面临的挑战。原创 2025-09-29 10:14:00 · 19 阅读 · 0 评论 -
17、延迟与预期系统的数学分析及应用
本文深入分析了延迟系统与预期系统的数学特性及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对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建模与近似求解,揭示了延迟和预期对系统演化速度、稳定性及振荡行为的影响。文章探讨了同步机制在实现未来状态预期和过去状态追溯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介绍了模型预测控制的类型、成本函数设计及其在混沌系统控制中的应用。最后,对比了不同控制方法的效果,展望了系统复杂性研究、实际应用拓展和算法优化等未来方向,为理解动态系统的时间依赖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原创 2025-09-28 14:14:47 · 21 阅读 · 0 评论 -
16、离散与功能系统中强弱预期的数学基础
本文探讨了离散与功能系统中强弱预期的数学基础,定义了递归、内递归、超递归及对应的弱预期与强预期系统,分析了其数学表达与特性。文章介绍了功能微分方程框架下的延迟与预期系统,提出通过共轭变量将延迟-超前系统转化为当前时间系统的建模方法,并对比了各类系统的计算流程与性质。进一步,阐述了预期在模型预测控制(MPC)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混沌系统控制中的优势,同时比较了内递归控制与MPC在原理、复杂度与适应性方面的差异,为预期系统理论与实际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9-27 10:56:43 · 15 阅读 · 0 评论 -
15、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内部模型与预期行为
本文探讨了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内部模型与预期行为的研究进展,涵盖循环神经网络中的预期对行为稳定性的影响、多智能体系统中基于预测的合作机制,以及有模型与无模型预期方法的对比。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与预期学习分类系统在预测学习中的异同,并讨论了内部状态模型在非马尔可夫问题中的必要性。文章进一步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预期与反应机制的平衡、注意力过程的优化及多智能体意图模拟等,旨在为智能体的高效自适应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原创 2025-09-26 10:28:36 · 22 阅读 · 0 评论 -
14、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内部模型与预期
本文系统探讨了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预期行为分类及其机制,涵盖隐式预期、收益预期、感官预期和状态预期四类。详细分析了无模型与基于模型的强化学习系统,介绍了Dyna架构、图式机制、SRS/E模型、ACS/YACS/MACS等学习分类器系统,以及Baluja和Tani的神经网络方法。通过对比不同系统的优缺点,总结其在机器人控制、游戏开发和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应用,并指出模型泛化、计算资源和环境不确定性等挑战。最后展望了融合多机制、提升鲁棒性和跨领域拓展的未来研究方向。原创 2025-09-25 14:23:28 · 25 阅读 · 0 评论 -
13、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内部模型与预期
本文探讨了自适应学习系统中预期机制在智能体(animat)行为中的关键作用,基于部分可观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POMDP)框架,提出了包含内部状态、状态模型、预测模型和行为策略的通用animat架构。文章系统区分了四种预期机制:隐式预期、收益预期、感官预期和状态预期,并结合心理学实验与人工智能模型分析其结构与功能。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不同机制在环境交互中的应用,强调预期在提升适应性行为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其在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9-24 14:03:43 · 16 阅读 · 0 评论 -
12、迈向预期学习的四因素理论
本文介绍了迈向预期学习的四因素理论,系统阐述了μ-假设、效价假设、行为假设及SRS/E程序架构的核心概念与机制。通过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展示了智能体如何在无动机和有动机条件下进行潜在学习与目标导向行为,并根据环境变化动态调整路径选择。理论强调预测封装于可独立确证的μ-假设中,支持自主学习与行为优化。该框架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游戏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9-23 15:51:57 · 17 阅读 · 0 评论 -
11、迈向预期学习的四因素理论
本文介绍了预期学习的四因素理论,重点阐述了预期框架与动态预期模型的核心概念。预期框架定义了信号(Sign)、动作(Action)和效价(Valence)三者之间的三种连接类型(SA、SS、SAS)及五条传播规则,构建了行为与预测的基础机制。动态预期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µ-假设与四项核心假设(H1–H4),通过预测、实验验证与确证机制实现Animat的学习能力。模型支持通过新事件与意外事件触发‘通过创造学习’,不断优化预测准确性。结合mermaid流程图,展示了从信号识别到假设调整的循环学习过程,为认知系统建模原创 2025-09-22 16:00:54 · 17 阅读 · 0 评论 -
10、迈向预期学习的四因素理论
本文提出迈向预期学习的四因素理论,通过分析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认知模型四种动物学习理论,提炼出统一的预测原则,并探讨其在动态期望模型(DEM)及其实现SRS/E中的应用。文章强调状态预期在行为生成中的核心作用,阐述动画体如何通过构建微假设与实验验证来学习和适应环境,展示了预期机制在智能行为建模中的关键地位。原创 2025-09-21 10:03:26 · 16 阅读 · 0 评论 -
9、预期行为控制:理论与实验洞察
本文探讨了预期行为控制(ABC)理论及其在实验中的验证,揭示了动作与其感官效应之间的双向关联如何影响行为选择与执行。通过空间、时间和强度维度的兼容性实验,证实了预期效应对反应潜伏期和动作执行的显著影响。文章还介绍了ABC框架下的学习机制,包括初级与次级过程,并讨论了当前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该理论为理解人类自愿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并在教育、康复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原创 2025-09-20 11:19:14 · 18 阅读 · 0 评论 -
8、行为控制中的行动 - 效果关系与ABC框架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行为控制中的核心机制,包括行动 - 效果关系的条件化、Hoffmann的ABC框架以及效果预期的潜在形成。通过动物与人类实验示例,揭示了行为不仅是刺激驱动,更是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情境因素在行动与效果之间起调节作用,并可与行为表征条件化,形成层次化的控制结构。ABC框架系统解释了从需求激活到行动执行、效果反馈的学习循环,而内隐学习和潜在关联的建立则为自愿行为提供了前提基础。研究强调行动 - 效果关联的形成是行为能力发展的关键,未来需结合计算模型进一步探索其机制。原创 2025-09-19 14:42:35 · 16 阅读 · 0 评论 -
7、预见性行为控制:理论与实践洞察
本文探讨了预见性行为控制的理论与实践,重点分析了观念-运动原则(IMP)和行动-效果(R-E)学习在目标导向行为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对比传统的刺激-反应(S-R)模型,文章揭示了效果预期在自愿行为启动中的关键地位,并提出了预见性行为控制(ABC)框架,系统阐述了效果表征、学习触发、情境整合及表征激活的过程。结合动物与人类实验,论证了行动-效果学习在行为控制中的首要性,并探讨其在教育、体育训练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9-18 11:47:52 · 18 阅读 · 0 评论 -
6、预测、预见与学习:探索未来的奥秘
本文探讨了预测、预见与学习在人类生活及多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文章分析了预测与预见的本质区别,阐述了预见在规划、决策和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并提出了学习作为对‘为什么’问题的回应,驱动着个体与系统的适应与进化。通过‘学习型汽车’等案例,展示了预见与学习在技术系统中的应用。最后,文章展望了智能化、个性化和跨领域融合等未来发展趋势,强调提升预见与学习能力对个人和组织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性。原创 2025-09-17 16:24:26 · 18 阅读 · 0 评论 -
5、探索未知:超越传统认知的学习与预见
本文探讨了超越传统认知的学习与预见机制,指出先天知识和预见过程在人类行为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分析心跳调节、语言表达等实例,揭示了还原论的局限性,并提出预见中‘结果先于原因’的现象挑战了传统因果序列。文章进一步阐述了猜测、期望与预测三种预见形式,强调生物体与环境的动态互动及学习的整体性本质。最后呼吁构建融合反应与预见的新型学习框架,为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新视角。原创 2025-09-16 13:41:17 · 14 阅读 · 0 评论 -
4、探索意识与预期:认知背后的奥秘
本文深入探讨了意识与预期在人类认知中的复杂关系,分析了无意识预期在各类认知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意识作为‘旁观者’的局限性。通过多个实验和理论模型,揭示了大脑在处理新问题与常规问题时的不同机制,并探讨了预期在决策、设计、创造和概念形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最后展望了该研究在人工智能、教育和心理治疗等领域的发展前景,为我们理解人类思维与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原创 2025-09-15 16:07:29 · 23 阅读 · 0 评论 -
3、谁在进行预期?探索预期构建背后的奥秘
本文探讨了预期在人类认知和行为中的核心作用,从原始文化、动物行为到现代体育等多个领域揭示预期的构建机制。通过分析罗森、皮亚杰、利贝特等人的理论与实验,指出无意识过程在预期形成中起主导作用,而意识更多扮演选择与否决的角色。文章还讨论了图式、同化与顺应在认知构建中的基础功能,并结合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挑战了传统对自由意志的理解,为提升人类认知能力提供了新视角。原创 2025-09-14 15:11:52 · 16 阅读 · 0 评论 -
2、探索预期行为:概念、理论与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预期行为的概念、理论与应用,涵盖哲学思考、认知心理学、系统建模等多个研究视角,分析了隐含与显式预期行为的区别及其在自然捕猎、机器人导航等场景中的具体表现。文章综述了多种预期行为模型与理论,并对比其核心观点与应用场景,详细解析了预测模型构建、信息融合与行动决策等关键技术点。同时,展望了预期行为研究向多学科融合、应用领域拓展及智能化自主化发展的趋势,强调其在推动智能系统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原创 2025-09-13 15:22:11 · 25 阅读 · 0 评论 -
1、探索预期行为:利用未来知识优化当下行动
本文探讨了预期行为在多个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从哲学、认知心理学到人工智能,分析了预期如何基于对未来事件的预测影响当前决策。文章定义了预期行为,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体现,进一步区分了显式与隐式、强与弱等预期类型,探讨了环境稳定性、复杂性和可预测性对预期效果的影响。最后,文章展望了跨学科合作在未来预期机制研究中的关键作用,旨在推动更智能、自适应系统的发展。原创 2025-09-12 09:43:13 · 14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