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基础与树邻接文法详解
在解析领域,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算法值得深入探讨。下面将详细介绍解析的预备知识、解析算法的性质以及树邻接文法(TAG)的相关内容。
解析预备知识
在解析过程中,超图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超图 ⟨V, E⟩ 由节点集合 V 和超边集合 E 组成,其中 E 属于 P(V ) × P(V )。与普通图不同,超图的边连接的是节点集合而非单个节点。在应用推导规则得到的图表对应的超图中,项是节点,每次应用推导规则可视为一条超边,它将前件项集合与后件项集合连接起来。反向超边则是从图表中提取完整解析树所需的回溯指针。
例如,图 3.7 展示了图 3.6 中图表的超图片段,其中包含了如 [A, 0, 2]、[B, 0, 4] 等项。在概率环境下,我们可以为超图中的节点分配权重,从而将 k - 最佳解析实现为超图上的搜索。
解析算法的性质
解析算法具有多种重要性质,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关键性质。
1. 可靠性和完整性
一个有用的算法应具备可靠性和完整性,这意味着算法能完成其预期的任务。在解析的上下文中,对于每个文法 G 和每个输入句子 w,如果算法回答“是”,则 w 属于字符串语言 L(G);反之,如果 w 属于字符串语言 L(G),则算法回答“是”。前者称为可靠性,后者称为完整性。
以 CYK 算法为例,其规则如下:
- 目标项:[S, 0, n]
- 扫描规则:
[A, i −1, i]
A →wi ∈P
- 完成规则: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