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中氧扩散的增强机制解析
在硅材料的研究中,氧扩散是一个重要的物理过程,它对硅材料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不涉及氢的氧扩散增强机制,包括由2 MeV电子辐照引入的空位和I原子的影响、过量I原子的作用、双氧缺陷的快速扩散、碳的影响以及金属污染的效应等方面。
1. 氧扩散的基本情况
最初的实验仅在450°C这一温度下进行。仅通过测量d[O₂]/dt,很难精确确定多个参数,如二聚体的r₁、其他聚集体的r₂、二聚体解离的k、氧扩散系数Doxy等。分析表明,从硅的熔点到350°C的任何温度下,氧的长程迁移的Doxy可能是正常的,或者仅略有增强。
2. 2 MeV电子辐照引入空位和I原子的影响
- 室温辐照的影响 :Newman等人(1983a)研究了室温2 MeV电子辐照对在9μm波段产生应力双折射的样品的影响。辐照导致形成稳定的氧 - 空位对(A中心),在836 cm⁻¹(77 K)处产生红外吸收带,并降低了9μm波段的强度。9μm波段的双折射损失速率取决于电子通量,但在高达300°C的温度下与温度无关。对于22 μA cm⁻²的入射电流密度,在50°C下样品的这一速率相当于在350°C下炉退火硅中正常氧扩散跳跃的速率。
- 锡掺杂的验证 :通过对掺有浓度为10¹⁶ cm⁻³等电子锡杂质的Cz Si进行辐照,证实了空位参与了增强双折射损失的过程。锡原子有效地捕获移动空位形成Sn - V对,该对在高达150°C时稳定。与未掺杂的Cz Si相比,A中心的形成速率降低了约6倍,9μm波段的双折射损失速率也降低了相同的倍数。然而,如果在辐照期间样品温度升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