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需求管理与储备容量解析
1. 精益需求管理
1.1 位置考量
不同的应用对于计算、内存、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有着不同的位置边际价值。实时交互应用对延迟高度敏感,因此靠近终端用户至关重要;而批处理和非交互应用对终端用户与承载应用实例的基础设施之间的距离相对不敏感。对于位置边际价值较低的应用资源需求,可以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以平衡各个数据中心的负载。
1.2 资源“SKU”最小化
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管理相同配置的资源池比管理不同配置的资源池更为容易。例如,现代操作系统将硬盘驱动器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存储“块”,便于统一分配和操作。选择最小的标准资源配置套件(如小、中、大、超大虚拟机实例)来满足目标应用需求,可简化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的运营复杂度和成本。因此,如何将应用组件映射到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支持的有限标准资源配置中,是一个关键的架构决策。
1.3 分析应用的容忍度
不同应用对基础设施需求管理策略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各不相同。在确定最佳需求管理策略之前,需要了解每个应用对不同策略的容忍度,以便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确定最经济有效的需求管理措施。应用对不同时间框架的需求管理技术有不同的容忍度:
- 实时资源调度可变性容忍度 :一些应用对实时资源调度有严格要求,因为基础设施在CPU调度或网络访问中增加的延迟会直接影响对延迟要求严格的用户服务。例如,交互式通信服务中携带语音或视频数据的数据包延迟数十或数百毫秒,可能导致对方无法及时接收,影响用户体验。而像客户端设备缓冲15秒内容的流媒体视频播放服务,对基础设施调度功能的偶尔中断或抢占更具容忍度。
- 资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