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ible 入门:技术解析与优势对比
一、早期服务器管理经历
在早期服务器管理中,我从 90 年代末开始接触服务器,最初使用共享主机账户,对服务器端控制有限。当网站规模超出共享主机承载能力后,我转向专用服务器,当时拿到的是 Cobalt RaQ 3 服务器,虽先进但我没有 root 权限,只能通过基于 Web 的控制面板操作。后来有了 SSH 或 Telnet 访问权限,我开始自学系统管理,通过在 Web 控制面板进行更改并查看服务器配置文件的变化来学习。
之后我更换服务器,不再使用基于 Web 的控制面板,而是利用之前在 Cobalt RaQ 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记录的笔记配置了第一台 LAMP(Linux、Apache、MySQL、PHP)服务器。我创建了自己的单行命令手册来安装和配置所需软件,还记录了许多笔记以解决问题和维持服务器运行。
当我为另一个项目获得第二台服务器时,我意识到应该把笔记整理成电子文档,以便在部署服务器时复制粘贴。不久后第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我凭借记录的笔记,通过复制粘贴指令并根据需要安装的软件和升级的操作系统进行调整,数小时后服务器恢复运行,数据也得以恢复。
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不能用 Microsoft Word 存储这类笔记,因为 Word 会自动更正和格式化,而命令只关心正确的语法。于是我将服务器历史文件复制出来,把笔记转录为纯文本,这些笔记成为了后续几年脚本编写的基础,尤其是那些不需要用户输入的部分。
随着角色转变,我从使用网络主机服务转变为为网络主机工作,开始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构建服务器,情况变得复杂起来。我开始使用 Kickstart 脚本、PXE 引导服务器、镜像服务器上的黄金母版、虚拟机和 B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